连滩鸡仔粉,历史悠久,起源于郁南县连滩镇连溪山仔村,原名切粉、连滩粉丝、山仔粉,因形似发髻,又名“髻仔粉”。
烟火人间,唯美食不可辜负。近年来,连滩镇立足资源优势,深挖“土”资源、放大“特”优势、提升“产”效益,致力把连滩鸡仔粉“小粉丝”做成“大产业”,助力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优化产业规划图,鸡仔粉不再被“困”山中
连滩鸡仔粉用纯正的当地靓米磨浆后经过筛、晒、切等一系列工序加工精制而成,无任何添加,其粉条雪白如玉、晶莹剔透,口感顺滑细嫩,深受大众喜爱,是连滩镇乃至郁南县的特色手信和送礼佳品。
鸡仔粉虽然广受欢迎,但以前受传统家庭作坊式的限制,未能规模化生产形成产业;同时,鸡仔粉缺乏行业标准、加工企业准售范围小,大垌村对外交通也不便,不利于产业良性发展,鸡仔粉一度被“困”山中。
2023年以来,连滩镇党委、政府大力培育和推动发展鸡仔粉产业,与县乡村振兴局、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统筹运用驻镇帮镇扶村专项资金195万元,推动培育鸡仔粉成为连滩镇标杆产业。大力引导推动新成立年产量超100万斤的鸡仔粉龙头企业——云浮市启城食品有限公司,投入约500万元建设厂房和展销馆等。
同时,该镇通过出台《郁南县连滩镇鸡仔粉培育与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盘活土地、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设立行业标准,建设生产基地,以“线上+线下”方式,畅通销售渠道,推动连滩鸡仔粉走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生产道路。
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升产品竞争力
走进大垌村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鸡仔粉生产基地与特色食品展示馆,有工人正在晾晒鸡仔粉、有的在打包装……
基地负责人介绍,生产基地划分生产区、晾晒区,切丝区、捆扎包装区4个区域,已投入200多万元购置了生产设备,配备有生物质蒸汽机、炊粉机、切丝机等机器6台,现开设生产线1条,年产值可达100万斤,产生经济效益800多万元。生产基地提供就业岗位约20个,并设立乡村振兴车间和党员示范岗。
一直以来,连滩镇注重鸡仔粉产业品牌建设,切实把鸡仔粉产品打造成为具有连滩特色的绿色健康品牌。2023年,连滩镇申请了鸡仔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制定了广东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Q/QC0001S-2023)——鸡仔粉(米粉干制品),规定了鸡仔粉(米粉干制品)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优化工艺流程,深化加工步骤。
厚植发源地文化底蕴,打造文旅产业“金字招牌”
连溪大垌村生产鸡仔粉已有近百年历史,村民世代以生产制作鸡仔粉为业。
近年来,连滩镇致力把连溪村委大垌自然村整村打造成鸡仔粉文化产业村,在鸡仔粉生产基地旁边建设特色食品展示馆,馆的外墙使用复古翻新设计,馆内划分文化展示、休闲体验、网络直播、红色文化展厅等4个区域。
文化展示区采取图片、幻灯、影像资料、实物展示、声光电演示等形式,集中展示鸡仔粉的历史故事、传承发展和深厚的南江文化底蕴。休闲体验区设置简单制作台,通过模拟制作鸡仔粉各道工序,沉浸式体验鸡仔粉生产过程,传承制粉人坚守传承、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网络直播区通过在抖音、淘宝、京东等平台进行直播,畅通线上宣传销售渠道,进一步开拓市场,打响品牌。红色文化展厅区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展示党的政策,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家国文化传承。
整个展馆集观赏性、参与性和体验性于一身,让鸡仔粉得到展示、传承与延续,厚植连滩鸡仔粉发源地的文化底蕴,将其打造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上的又一“金字招牌”,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源源活力。
来源:南方+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