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南县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绿化工作,坚持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多措并举盘活捐助资金,因地制宜出台健全财政奖补资金政策,激发社会各类资金踊跃投入乡村绿化,构建起“社会捐资+财政奖补+N”多元化资金机制,推动乡村绿美融合、由绿变富。坚持社会力量主导,组织动员共谋共建。突出“党组织+党员”作先行。县委牵头建立县镇村三级领导包抓机制,压实县镇村组四级责任,专班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同攻坚,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见效。基层党组织支部、党小组设置党员先锋岗,落实“五个带头”,推动党员干部职工主动扛起责任,广泛参与“我为郁南种棵树”等活动认捐认种“先锋林”“人大林”“政协林”共251个(片),带动各镇、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乡村绿化捐资捐树活动,共筹集资金603.28万元(不含社区),认种树木43537株,捐赠苗木255156株。坚持帮扶力量同发力。通过召开全县党建引领乡村绿化工作业务培训班,开展“乡村绿化大家谈”等活动建言献策,深化“党建结对共建”行动,引导推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积极争取帮扶单位资金、技术支持帮扶镇村开展乡村绿化。如大湾镇利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契机,积极争取驻村第一书记派出单位云浮市检察院捐赠资金3.9万元,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县人民法院、县园区管委等单位共支持绿化资金2.25万元,树苗1310株,发动县直部门约250多名干部职工下沉挂钩联系村(社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注重乡贤群众齐参与。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积极转发致乡贤们一封信、倡议书25750多次,结合绿美郁南广东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项目,以颁发电子证书激励全民募得捐款4.6万元,并在项目基地种植红苞木18亩、396株。持续抓好领导班子与乡贤人士联系机制,利用村级党群服务站(点)有效对接外出乡贤,组织“3+10+N”网格队伍“干部夜访”摸排出各类乡贤共1万多人,200个村(社区)共走访慰问在外乡贤近12831人次,走访企业54家,组织开展企业乡贤恳谈会、乡贤茶话会等351场次,收到意见建议683条,落实409条,持续跟进274条,营造了党群齐心合力推进乡村绿化工作的浓厚氛围。狠抓财政奖补机制,激发乡村绿化潜能。创新财政奖补政策。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财政奖补政策,制定《郁南县特色农林产业奖补方案(2024-2026)》,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绿化美化,对发展乡村绿化特色农林产业(黄皮、稻米、蚕桑、肉桂、竹子、油茶及其他规模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户、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主体、“互联网+农业”等主体进行奖补,充分挖掘绿色产业发展潜力,推动乡村绿色产业扩大发展规模,打造更多绿色产品品牌。组织部门加强协调农业农村部门设置专项扶持资金,对无核黄皮产业建设项目通过以奖代补方式予以适当支持,用于种植基地建设、新品种选育品牌建设等关键领域,推动郁南县无核黄皮等特色农业产业升级,并对无核黄皮精深加工企业,开放增值税、所得税减半等优惠政策,提升郁南黄皮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价值。用好上级补助资金。今年共收到下达乡村绿化单列资金1430.11万元,其中种苗保障资金265.58万元(含县级绿化苗木补助100万元),另县林业局收到绿美乡村建设专项资金170万、绿美古树公园建设资金50万,由组织部门协调财政部门及时划拨资金,审计部门定期跟踪资金使用情况,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切实为绿化工作做好资金保障。抓好金融政策扶持。发挥金融部门在乡村绿化中的政策作用,协调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郁南支公司发放政策性乡村绿化及森林保险104.56万亩,承保覆盖率达到100%,为郁南县林业生产提供保险保障金额约12.5亿元。同时,组织部门还联合林业部门积极谋划全县登记在册的527株古树名木购买专项保险保障,为古树名木“上保险”。强化社会资金导入,推动“自发经济”由绿带富。整体规划驱动外资投入。围绕县委提出“一城二廊六带十村”的县镇村绿化规划,结合镇村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推动乡村绿化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绿化投资建设,鼓励各村在项目建设上挖掘本土特色,形成多条集合风景、人文、产业的综合性旅游经济带。如桂圩村实施红色村绿美质量提升行动,把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融合,改造提升集自然景观、红色文化、历史遗迹、学习园地于一体的3条红色旅游路线,发展红绿相融的生态旅游新业态,郁南首届乡村旅游文化周暨美食嘉年华在桂圩村成功举办,吸引了外来游客10万余人,带动地方消费等收入达100多万。“四小园”带动群众致富。发挥郁南“中国无核黄皮之乡”优势,把无核黄皮等“土特产”打造成“生态致富IP”。结合村庄文化、景观风貌、产业特征,充分利用“三清三拆三整治”清理出来的土地以及砖块、木材等,就地取材新建提升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2094个,推进乡村风貌改善提升。如建城镇陈屋村结合种植黄皮的历史,与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以“校地合作”共建黄皮科研的培育研发基地,进行黄皮品种的研发和改良,在小果园种植无核冰糖黄皮、紫肉黄皮等创新型黄皮品种,预计年增收约1500元,助力果园增收致富。“美丽庭院”拉动庭院经济。持续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创建行动,建立了“党员带头+示范户分享+巾帼志愿推动+群众响应”机制,结合乡村绿化美化开展房前屋后植绿栽花、庭院规划设计、乡风文明建设等指导和服务,发展“庭院经济”,把“美丽庭院”建成“增收庭院”。如建城镇地心村党员叶佳颖,是一名90后退役军人返乡创业者,他以“庭院”为载体发展庭院观赏鱼养殖业,主要培育了青背观鳉、孔雀鱼、观寿鱼等鱼苗超2000尾,通过网上销售将鱼苗销往省内外,经济增收约5000元,助力庭院经济。截至目前,全县共打造了各具特色5户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户,7户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县级“美丽庭院”2519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