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浮库 > 郁南县库 > 新闻报道

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丨桂圩镇新塘村:“五头”驱动焕新颜 干群同心创新篇

2025-04-02 09:09:38 来源:本网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桂圩镇新塘村党支部以“生态优先、产业强村、民生为本”为目标,聚焦人居环境整治、社会资源整合、集体经济增收等重点领域,创新探索“党支部引领、群众参与、长效管理、产业赋能、民生共享”的发展路径。通过全力攻坚,全村实现“环境大变样、产业大发展、百姓得实惠”的显著成效。

村党支部“领好头”,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村党支部以“头雁效应”为核心,深化“党建+”融合发展模式,全面构建“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联动机制。深入落实“百千万工程”关于基层治理要求,为工程推进提供组织保障。通过设立“党支部先锋队”、组建“互助工作队”,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合力推进政策宣传普及、互助帮扶服务、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绿化美化、水塘河道清淤、基础设施提质、集体经济壮大、基层治理优化及公益性事务等九大任务,强化组织协同、资源整合和项目实施,确保“百千万工程”实效惠及民生。

带领群众“出人头”,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力”

一是坚持“群众主体、共建共享”原则,择优从党员、村民小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成员、复退军人、返乡创业就业青年、杰出乡亲等人员中统筹组十支互助队共126人,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系统性工作。通过举办14场技能培训、深入群众宣传解读“百千万工程”政策1000余人次,动员群众参与“大整治”行动1万多人次,清理房前屋后杂物500余车、卫生黑点900多处,完成危房清拆19栋、河道清淤5.7公里(清淤量94吨),同步推动基础设施提质和集体经济发展。二是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整合50余名志愿者成立“巾帼保洁队”“青年护绿队”“敬老助幼关怀队”,围绕村庄环境、绿化美化及特殊群体需求,开展环境维护、政策宣传等活动160余场次,落实“五送”服务(送卫生、美景、温暖、爱心、文化),惠及困境儿童、空巢老人等群体,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日常管理“有念头”,构建乡村振兴“长效链”

创新建立“精细化+激励式”管理模式,推动人居环境从“突击整治”转向“常态长效”。一是建立“镇以奖代补+村筹工筹劳”机制。创新实施“四清四整治四提升”以奖代补专项行动,奖励建筑材料、大型机械、保洁经费等方面共47万元,奖补群众树脂瓦、柴架182户,鼓励乡村工匠建设村内“微项目”,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有效保障目标任务落实到位。二是丰富“队员设岗定责”模式。按照“按需设岗、因人定岗、双向选择”原则,围绕“百千万工程”各项任务,设立政策宣传、绿化管护、河林巡查、矛盾调解、禽畜圈养、农村生态小版块维护等岗位320个,结合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发挥领岗队员示范作用,引导无岗群众主动作为,实现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思想转变。三是多措并举促自觉。用好村规民约、“星级文明户”评比、积分兑换超市等多种评比奖励形式激励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将文明意识的种子播撒到群众心间。

富民产业“有盼头”,夯实乡村振兴“硬支撑”

立足生态优势,盘活土地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推动集体经济增收与农民致富双赢。一是生态农业见实效。新塘村充分发挥肉桂传统产业优势,创新构建“党组织+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整合资源打造肉桂展示馆、主题公园及两个种植基地,联合镇内50余家合作发展1.6万亩标准化种植,年创产值2500万元,使肉桂成为支柱产业。同步实施“基地+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建成550亩农旅综合体,发展肉桂、沃柑、夏黑葡萄等特色水果种植,通过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业态促进集体群众双增收。二是合力共建展新容。借势“百千万工程”发动群众投工800余人次,建成串联肉桂公园、肉桂展示馆、文娱广场、生态步道等8个景观节点的环村碧道,打造“四季四景”生态体系(春赏桂、夏纳凉、秋品果、冬观松)。环村碧道开放后累计接待党员、群众超2万人次,同时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实现生态经济双赢,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三是资源盘活增效益。创新性打造多个主体共赢的产业项目。进一步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活用新塘小学闲置资源,引进计划投资3000万元、规划建设1000亩的绿能农业大棚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优质水果80万吨,带动30户家庭农业发展,为当地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幸福生活“尝甜头”,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聚焦民生需求,推动人居环境改善与公共服务升级深度融合,提升村民获得感。一是人居环境迎新貌。完成1.2公里村道硬化及文娱广场建设,新增路灯300盏;开展绿化美化工程,动员种植苗木15371株,打造59个生态小版块及85户“美丽庭院”,完成32间农房风貌改造,基础设施全面提质。二是特色产业促增收。依托肉桂传统产业优势,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带动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盘活撂荒地发展夏黑葡萄、沃柑等特色水果种植,联合佛山益享生物科技开发4款黄皮饮品,实现销售额1500万元,助推“世界黄皮之乡”品牌建设。三是乡亲反哺聚合力。通过环境蝶变吸引乡亲群体参与建设,累计接收企业及乡亲捐款捐树25.39万元,构建“共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形成人才回流、资源汇聚的良性发展循环。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