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季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同时也是误食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毒蘑菇的危害不容小觑,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郁南县疾控中心发布提醒:远离毒蘑菇,切勿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毒蘑菇又称毒蕈,是指人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毒蘑菇在我国生长分布广泛,约有400多种,其中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多种。每年春季,尤其是三四月份,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期,也是毒蘑菇中毒事件的高发时段。郁南县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仅凭肉眼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难度极大,因此千万不要相信没有科学依据的民间或网传鉴别方法。
郁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股负责人 唐敬秋 民间流传着许多鉴别毒蘑菇的方法,但很多都不靠谱,比如,有人认为颜色艳丽的蘑菇才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有人认为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洁净地方的蘑菇无毒毒,还有人认为蘑菇生虫就没毒,或者毒蘑菇遇银器会变颜色。然而,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有毒蘑菇和可食用蘑菇在颜色、形状、生长环境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郁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股负责人 唐敬秋 首先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这是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最有效方法。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蘑菇,千万不要轻易采摘、购买和食用,一旦出现食用野生毒蘑菇后的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耽误病情,珍爱生命,远离毒蘑菇,希望每一位市民都能认识到毒蘑菇的危害,自觉抵制采摘 购买和食用野生蘑菇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