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浮库 > 郁南县库 > 新闻报道

绿美郁南丨郁南通门:以“三维组团”模式绘就乡村绿化新路径

2025-04-14 10:38:21 来源:郁南融媒微信公众号

春日通门,绿意涌动。穿行于郁南县通门镇的青山碧水间,蜿蜒的村道旁新栽的紫荆花含苞待放,荒废的边角地变身“口袋公园”,党员群众挥锹植绿的场景随处可见。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通门镇创新构建“组织协同、资源统筹、技术专精”三维组团体系,推动乡村绿化从“点上突破”向“全域提升”转变,今年以来累计完成绿化面积约260亩,开展各类义务植树活动100多场,种植苗木2.28万株,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乡村绿化新路子。

图片

组织协同组团,下好全域绿化“一盘棋”。通门镇坚持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工作体系。制定《通门镇2025年党建引领乡村绿化工作方案》,明确年度乡村绿化工作的具体任务和重点方向。建立“镇领导包村、驻村团队包片、村干部包组”三级责任体系,155名镇村干部共同签订网格化管理包村包片责任书,将绿化任务层层分解到部门和个人,绘制“一村一图一表”绿化作战图,实现精准调度。针对山区地形复杂、村组分散的特点,建立“周调度、月督导、季考评”制度。组建3支由镇纪委、组织、农业农村和水利办等部门骨干组成的镇级乡村绿化督导组,采取无人机航拍与实地踏勘相结合的方式,对苗木成活率、管护质量等指标开展全覆盖5轮量化考核,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图片

资源统筹组团,夯实稳固绿化物质基础。面对山区镇财力薄弱、资源分散的困境,通门镇创新“三个一”资源整合模式,通过系统化统筹、精准化配置,破解“钱从哪来、地往哪用、人如何聚”的难题,为乡村绿化注入源头活水。一是资金“一本账”统筹,激活多元投入动能。全面整合乡村振兴、林业生态建设等财政资金,引导行政村在村集体收入中预留资金用于乡村绿化,积极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乡贤和热心企业、商会等捐款捐物,累计筹集到乡村绿化资金27.25万元。二是土地“一张图”规划,盘活沉睡空间资源。通过“三清三拆”腾退土地、河道整治岸线修复、道路拓宽边角地利用等方式累计平整腾出可绿化土地12.12亩,打造出鸡林村“水杉林”、街坊村“政企林”等特色景观。三是社会“一股劲”聚力,构建共建共享机制。发动党员干部、互助工作队、热心群众2090人次参与乡村绿化,累计开展“我为通门添新绿”“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等植树活动100多场。同时积极动员结对帮扶单位通过认捐、认养等多种方式支持乡村绿化工作,建成“工会林”“巾帼林”等“主题林”7片。

图片

技术专精组团,把好科学植绿"质量关"。广纳绿化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组建一支“专家智库+土专家”乡村绿化技术服务团队,邀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科技特派员团队等镇人才驿站驻站专家等到镇指导,结合通门实际提出桂花、水杉等8种适宜种植树种。成立由育苗能手等10人组成的“乡土专家团”,开展“田间课堂”10场次、培训200多人次,手把手教授苗木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为绿化工作各环节输送强劲的智力支撑,让村民成为乡村绿化的行家里手,全镇苗木成活率从95%提升至98%。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