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阳江库 > 大事记

袁隆平到阳江市农科所白沙试验场考察

2011-06-24 来源:阳江日报社

仲夏时节,薰风拂面,稻浪翻滚。2011年6月24日中午12时许,江城区白沙街道大岗村一片田垌的田埂上,走来了一位身着黑底白格子短衫的老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他专程来到这里察看自己主持研发的超级杂交稻新品种试种情况。

从珠海到阳江,虽经两个多小时乘车的颠簸,但年过八十的袁隆平精神矍铄。下得车来,他大步流星,走向田畴深处。这里是阳江市农科所的新品种试验场。作为省级农作物区试点、省稻瘟病抗性鉴定和监测点,试验场每年要承担全国各地300个左右水稻品种的试种任务。如果试种成功,该品种就有望在广东推广种植。去年,试验场有幸与袁院士“结缘”: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Y两优143”、“Y两优2号”等6个超级杂交稻新品种,先后放在这里预试或者初试。

不负袁院士的重托,市农科所的技术人员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培育着这些超级稻新品种。几个月过去,禾苗茁壮成长,抽穗,扬花,灌浆。一名农技人员下到水田里,用手挽住一蔸超级稻,向袁院士汇报说:“这就是您研究出来的‘Y两优143’,植株高,穗大粒长,抗病能力强。试种的效果很好!”袁隆平听后露出满意的笑容。他弯下腰来,轻捋了一把禾苗,充满了爱惜之情。

宽阔的田垌里,排列着一块块长方形的试种片区。袁隆平走一片,看一片,逐一了解其它几个超级稻品种的试种情况。他看得很细,问得也很细。

仰慕已久的大科学家走进了阳江田头,在场的人都显得十分激动。尤其是农业部门的同志,更希望能得到院士的点拨。田边的树底下,袁院士坐到一条小凳子上,拉开了话头。

“我们中心在这里试验的超级稻品种中,有两个品种表现非常好。我感到很欣慰。希望今后进一步扩大合作,把面积搞大一点,搞成示范。”袁院士满意地说。

从鱼米之乡的湖南,来到南海之滨的阳江,目睹早造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袁隆平赞叹不已:“阳江是个好地方,地势平坦,稻田又多又好。种水稻的条件比我们湖南的一些地方还好。”

近来,袁院士在广东珠海推广一个水稻增产项目——“两分地养活一个人工程”。按照他的理念,如果用先进方法种植超级稻,两分水田生产的粮食可满足一个人的食用需求。他对在场的阳江市领导和农技人员说:“阳江完全有这个条件,高产田两分地一年可生产350斤到400斤稻谷。如果推广开来,意义重大。”

“超级稻产量很高,但口感怎么样?”在场有人发问。

袁隆平回答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要吃饱饭。如今大家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了,老百姓不满足于填饱肚子,希望水稻既高产又优质。现在,光高产、不优质,没有人接受。”说到这,袁隆平提高了声调:“但我有一个原则:不以牺牲产量为代价来求优质,而是在高产的前提下求优质。”

看了一眼前边的稻种试验田,袁隆平风趣地说:“我们推广的超级稻,米质就有达到国家一级、二级标准的,像‘Y两优302’、‘Y两优2号’,米质、口感都非常好。不信,你们可以尝尝!”

听到这里,在场的人都开怀笑了起来。

一晃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因需赶回湖南处理公务,袁院士和大家热情握手,匆匆踏上返程。微风吹来,丛丛稻穗高低起伏,像是与袁院士依依惜别。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