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镇河山村环境优美、乡风文明,有着近七十年的手工制作竹器的传承历史。近年来,该村通过不断发展特色手工竹制品产业,村民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记者现场 蓝梓瑜:】
我们现在是来到了黎头村手工制作师傅黎师傅的手工制作工坊里,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是布满了将近100张的竹椅和竹梯子等竹制品,据了解,黎师傅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制作准备,这些竹制品也将在农历五月初四的高流河墟上进行销售。
黎开传是村里有名的竹匠,有着40年手工制作经验的他善于制作富有当地特色的竹椅和竹梯。临近农历五月初四高流河墟的圩期,黎开传与他的伙计们也变得格外忙碌。
【采访】竹匠 黎开传:竹梯要坚固,竹料要老辣,才够安全,竹椅则要坐着舒服、自然和清凉,预计今年竹梯在高流河墟触手起码可以卖300至400张,竹椅卖200至300张。
上世纪四十年代,合水镇河山村委会引进了竹制品加工,一批坚守着手工制作竹器的竹匠们将技艺不断传承,黎文升是该村的“老竹工”,在他的手下,竹椅烧、拗、钻、凿的每一道工序都精细扎实。由于黎文升制作的竹椅质量上乘,生产订单不断,一个月前,夫妻俩开始赶制客户的生产订单,以每天将近二十张竹椅的速度投入紧张的赶制工期中。
河山村通过发展手工制作竹制品,改变了村民原本靠种养的单一增收模式,实现多元化增收,让村民足不出户在家门口挣钱。如今,村里许多的手工竹匠还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增加竹制品的附加值。
【采访】村民 黎开珍:去年做那个摇椅,还有木马竹马,还有很多样的东西,我作出来后,江门那边就订单过来。有时候看电视,看到别人有一种竹器品很好看,我又会尝试去做。
一根根毛竹经过妙手匠心,摇身一变成为了样式精美、形态各异的竹制品,村民们通过自己的一双巧手推开了一道增收致富的大门。经过多年发展,河山村的手工竹制品也成为了当地文化和高流河墟传统节日品牌宣传的重要载体。
【采访】合水镇河山村委会党总支书记 黎清新:
我们河山村委会现在发展竹制品的户数,从事竹制品的大概有50~80户,利用每年高流河墟的这个平台,打造这个竹制品,对我们河山村的产业传承,还有带动村民经济收入,以产业化的传承并发展其他渠道发展来带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