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阳春新钢铁公司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年”主题,以高产高效为抓手,抢抓市场机遇,深入对标挖潜,实施科技创新,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全年完成产铁302.18万吨、钢347.56万吨、材341.53万吨,实现人均年产钢1200吨以上,提前超额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并在市场大幅下行的情况下维持了较好的利润。公司荣获全国钢铁工业先进集体、广东省制造业100强等荣誉称号,企业的社会影响力稳步提升。
构建高产平衡 产量多次刷新纪录
公司坚持“以钢为纲”的方针,深化精益生产,狠抓工序衔接,推进“准时化”生产,铁产量4次刷新月产纪录,钢、材产量及自发电量5次创造月产新高,在完成全年产钢345万吨目标的基础上,初步构建起360万吨钢生产平衡。
公司紧紧把握“稳铁、增钢、计划轧材”的生产组织方针,积极协同供产销运联动,运用铁水罐智能管控系统,将高炉配罐加快了三分之一,促进了全系统效率的提升。烧结工序通过推广高铁低硅高碱度、低水低碳烧结等工艺,烧结矿日产量最高达到10850吨;高炉工序优化炉料结构,使含铁物料冲化量提高至每天600吨,铁水日产量最高达到8946吨;钢系统加快转炉冶炼、增加废钢用量,提升连浇炉数与连铸拉速,钢坯日产量最高达到11126吨;轧钢系统重点开展日修及切换规格效率攻关,日产最高达到11312吨;能源系统启用能源智能管控系统,全年自发电8.65亿千瓦时。产量的充分释放为公司赢得高效益奠定了基础,有力推动了公司管理效率、科技水平等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深入对标挖潜 努力赶超行业先进
为持续降本增效,增强竞争力,公司积极践行对标找差距、全力抓落实,紧盯关键指标,深入对标挖潜。
公司瞄准各指标历史最好水平,围绕系统创效,完善对标挖潜工作机制,加大部门协同,重点推动铁前降本“八大措施”和钢后降合金“五大对策”的落地。全年实现焦比同比下降10公斤,同入炉品位下燃料比成本同比下降3700多万元,工序成本同比下降每吨82元。
根据外游市场情况,公司持续健全效益测算模型,科学调整配矿结构,引导产销优化创效,利用港口优势和铁运优惠,物流成本同比降低每吨10元。先后组织四批次对外考察,学习涟钢、三钢、韶钢等先进企业的生产管理经验,借鉴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促进指标改进。前三季度,公司与行业对标的55个指标中,优于行业平均30个,排名行业前10指标15个,与自身历史最好对标指标共计42个,绝大部分实现持续优化。
着力科技创新 助推企业提质增效
公司于2017年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直按照有关要求完善创新管理体系与管理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激发员工潜力。
公司一方面以合理化建议和项目制为载体,加大奖励力度,推动基层一线参与创新。另一方面结合产量提升、产品研发与降低成本,深入开展科技攻关与技术创新,取得良好效果,积累了技术储备。同时,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培训,服务科技项目和专利申报,全年已获得专利36项、软著7件、专利受理66件。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将155毫米小方坯连铸机单流次最高拉速每分钟3.2米提升至每分钟5.07米,创下了国产连铸机小方坯连铸最高纪录。其中结晶器等3项技术已获国家和实用新型专利。
坚持党建引领 营造和谐向上氛围
公司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践行“党政合种一块田,团队聚力谋发展”的工作理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公司党委紧扣“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开展专题党课、专题调研、知识竞赛、“红色经典”朗读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党性修养,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思路。同时,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厂容厂貌,按照超低排放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绿色工厂”,并参与公益事业、扶贫济困、抢险救灾等。
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开展了主题征文、职工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展示了发展成就和精神风貌。公司献礼国庆专题MV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南方日报等10多家党媒平台转发,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新的一年,公司将紧紧围绕“年产钢360万吨”目标与“创新发展”的年度主题,着力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通过坚持高产高效,巩固竞争优势,完善创新体系,发展综合优势,实现产量再突破、成本再降低、效率再优化、效益再提升。同时,不断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