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2004年,阳春市委市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视察阳春市的讲话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走“工业富市”道路,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带领全市人民向建设文明富裕、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迈进。全市政通人和,社会稳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处处呈现崭新的面貌。
市政建设日新月异
作为全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春城市区,楼房鳞次栉比,商铺林立,人们有目共睹的市区南新大道、东湖路、朝南路、府前路、迎宾大道、春州大道等交通网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纽带作用,也使市区的范围进一步拓宽。市区中心广场、东湖公园以及主要街道绿树成荫,花香沁人心脾。特别是在灯光璀璨、霓虹灯闪烁的夜晚,给人一种“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美感。市区南出口站港路两旁的绿化美化工程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该路段成为市区出入口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其实,以上的绿化美化工程只不过是阳春市城镇建设的一个缩影,随着市委市政府对环境建设的重视,春城将会越来越美丽。
市委市政府高标准对春城市区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进行了修编,大力开展城市建设年活动,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一条街道一个景观,提高城市品位。围绕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和花化环境,阳春市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实行挂牌责任制,在春城东湖路等25条主要街道种下了各类特色的景观树。
群众的居住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近年阳春市注重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致力做大做强房地产业,上月中旬成立了市建筑房地产协会。市政府还出台了《阳春市控制私人建房的规定》,严格控制私人建房规划用地和私宅建设审批,使市民由过去有天有地单家独户式的住宅观念转变到购买商品房住宅观念上来,全市的商品房销售保持良好的势头,2004年全市的房地产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出售商品房面积5.8万平方米。房地产行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其中由绵登集团公司投资1亿多元打造的绵登新城,已成为春城房地产业的一个新亮点。房地产的迅猛发展对改善城市环境,为群众安居乐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阳春市在致力拓展新城区的同时,积极抓好老城区的改造,提高城市的品位。朝阳街改造工程是市委市政府抓好市政建设的具体体现。该工程总投资4000多万元,58幢商铺楼房由开发商按照统一立面方案设计,街道宽28米,两旁将统一建成5层半商铺楼房,形成一条布局合理、繁华的商业街。全市还投资2500多万元建成了东湖公园,仅东湖广场的总面积就达3万多平方米,并建成了环湖路,使人们充分领略东湖的旖旎风光。公园周边17万平方米的土地严格按照市政府规划要求,开发商住区、建设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同时整个开发区安排公共绿化面积1.5万多平方米,绿地率36.54%。东湖公园还建成了目前粤西地区最大的音乐旱地喷泉,主喷泉喷水时形成一条高达40米的玉龙状水柱,气势磅礴,在彩色灯光和音乐节奏的配合下,达到梦幻仙境般效果,成为春城市政建设的新亮点。
创品牌带动经济发展
市委在2004年2月25日召开的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大力开展品牌建设年活动,以建设年促进“跨越式”发展,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做好品牌文章,真正做到“培育品牌、营造品牌、打响品牌、利用品牌”。由于市委指导思想明确,阳春市继2003年获得“中国孔雀石之乡”“广东省卫生城市”品牌后,2004年又获得了“阳春国家地质公园”“中国马水桔之乡”“中国春砂仁之乡”“广东省双拥模范市”和“广东省猪苗之乡”等多个品牌。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已通过了专家的评审,获得了成功。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去年1月10日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马水桔推介会,进一步打响了马水桔的品牌,使马水桔的销路顺畅,价格猛增,生产者及经营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加快农民奔康致富的步伐,全市各级各部门大力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使粮经比例为5.5?押4.5,许多群众将发展种植业作为主攻方向,特别是种植马水桔在马水、圭岗等镇形成了基地化。如圭岗镇全镇种植大河桔、马水桔等水果面积达7万亩,其中今年挂果3万亩,预计总产值达1.8亿元。“广东省猪苗之乡”的品牌也为全市养猪业注入了“强心剂”。如今,全市饲养母猪500头以上的猪场有3个,饲养母猪200头以上的猪场有2个,饲养母猪50头以上的专业场户有28个。年产瘦肉型种猪1万头。全市从事猪苗流通人员达1000多人,已形成规模生产和开放式经营,年外销猪苗超过120万头,居全省之冠。
近年来,粤西绿色工业公司利用春砂仁作原料,先后研制开发出春砂仁养胃蜜、春砂仁养胃酒、春砂仁养胃茶等5大系列20多个品种。2004年10月,该公司利用到北京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良机,打响“中国春砂仁之乡”这一品牌,共与香港、北京、辽宁等地的客商签订了1800多万元的春砂仁等系列产品的销售合同。
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市委市政府在完善省道113线春北段公路建设基础上,大力抓好省道113线春南段首期工程春城至潭水荆山路段29.14公里的水泥路建设,现该路段已全线通车,给南来北往的机动车行驶、群众出行带来极大方便。如今,荆山路段至八甲镇路段第二期建设工程、省道369线春湾至恩平朗底段、春湾至罗定段、圭岗至信宜思贺公路、春城城东过境公路等工程项目正在加紧筹建或施工中。
作为“十大民心工程”之一的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市委市政府下足决心,努力争取省和阳江市的支持,使村村通水泥路进程不断加快。2004年全市完成村村通水泥路356公里,使全市村道水泥路总里程达728公里,完成总任务的80%左右。在新的一年里,全市309个村委会可以全部通水泥路。全市村委会通了水泥路,成为全省的“单位冠军”,阳春市村村通水泥路的做法被省交通厅喻为“阳春模式”。
全市道路四通八达,公路通车总里程1775.6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41.8公里。交通设施的日趋完善,加快了公交事业的发展。据统计,现在全市的机动车达15.84万辆,其中汽车9000多辆,摩托车14.87万多辆。仅2004年全市就增了汽车500多辆,摩托车1.8万辆。
民营企业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把发展工业摆在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走“工业富市”道路,强化工业指导地位,全力推进工业化,以加快工业化为主攻方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把特色工业、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真诚动人心,实干促发展。高新科技项目深圳燃油添加剂落户阳春市,是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成功范例。双方从考察、洽谈、签协议总共才用了3个小时。从签协议到签订合同,也只用三天时间。投资方在不足三个月时间就使该企业生产出了新产品。该项目投资总额为5000多万元,年产值可达1.5亿元。
地处站港路民营工业开发区的一片天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阳春市大型中外合资企业,首期投资近1亿元,除了有现代化的片剂散剂、颗粒药物生产线外,还拥有年提取1万吨中药材的提取车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中药提取基地,年产值超过3亿元。
作为全市家具生产行业的生力军,合资企业康润家具有限公司投资总额1500多万美元,公司的产品全部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国家,2004年出口产值突破2000万美元。上月中旬刚投产的三甲银天特钢厂首期投资1500万元,预计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目前该厂开始着手进行二期工程建设,利用生产的不锈钢进行深加工,生产刀、剪和餐具系列产品。二期工程完成后,可实现税利1000万元以上。
外贸出口势头强劲
阳春市大力抓好外经贸工作,采取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利用外资、鼓励扩大出口等系列政策措施,使全市外经贸运行总体质量提高,态势良好。2004年外贸出口9000多万美元,同比增长9.7%,实际利用外资1020万美元。
市委市政府对外经贸工作非常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外经贸的市领导亲自带队到企业调研,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吸收外资工作,全市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富市”道路,把招商引资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来抓,认真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在去年举办的旅游文化节期间,市主要领导以真诚感动外商,成功引进了一批新的投资项目并在文化节开幕式上签约。市委市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鼎力支持,为外经贸部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该部门的领导及早调整全年工作计划,千方百计扩大出口。
随着全市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和市委市政府对工业的高度重视,不少外商看好阳春市经济发展前景,决定追加投入。市外经贸部门及时掌握企业的动态,并做好跟踪服务,帮助他们办理相关手续,促使企业加速增资扩产,把企业做大做强。原有外资增资额较大的安芬娜(阳春)房地产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增资额共1633万美元,为全市提前超额完成合同利用外资任务奠定了基础。
民心工程暖民心
市委市政府将实施农村安居工程作为顺民意、解民困、得民心的工程来抓实抓好,自2003年全面铺开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该项民心工程得以稳妥推进。全市在2003年已改造泥砖房6510户的基础上,2004年投入1.58亿元资金改造8446户,在建的有4857户。
全民安康工程涵盖的范围广,全市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数为34万多人,参保率为42.3%。实施农村饮水工程为不少百姓带来了福音。市委市政府将该项民心工程抓紧抓落实,做到有序推进。如卫国三乡村因地处高山、水源不足等原因造成村民饮水困难,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如今全村用上了自来水。河朗镇实施饮水工程列入省第一、二批解决农村饮用水困难的项目,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该工程2004年完工投入使用。据悉,该工程总投资313万多元,日供水量2000吨,可解决河朗墟及中联等三个村1.4万人饮水难问题。
实施治污保洁、城乡防灾减灾工程,为确保阳春市的环境质量、抵御自然灾害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春城污水处理厂、城区防洪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全市的农田水利建设进入了攻坚阶段。
医疗文化事业比翼齐飞
全市的医疗事业蓬勃发展,为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阳春市想方设法投入资金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其中投入3000多万元兴建的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正在加紧建设。刚落成投入使用的市中医院综合大楼楼高8层,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总投资1000多万元,是目前粤西地区乃至省内山区市县设计最为新颖、功能最为齐全的综合楼,对振兴全市中医事业、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全市医疗事业软件和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一些高难度的手术在阳春市医院也可完成。如市中医院在加强传统中医特色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增强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投入资金购置了全身螺旋CT等一批先进设备。该院最近成功地为一名伤者施行颅内血肿微创手术,开创了阳春市施行该项手术的先河。
阳春市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打造文化阳春,整合全市文化设施资源,充分利用城乡文化阵地,活跃城乡文化,努力向文化名城的目标迈进。2004年阳春市成功承办了阳江市第五届旅游文化节暨阳春市第二届山水游文化节,向各地的来宾推介了阳春市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投资环境,签订了一批投资项目,使这次文化节取得圆满成功。阳春市积极整合文化设施资源,充分利用城乡文化宣传阵地,开展专题文艺晚会,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2004年全市送戏下乡120多场,送电影下乡160多场,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为群众提供了很好的精神食粮。
强化治安管理保社会稳定
全市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通过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打击“两抢一盗”侦破大案要案等系列专项行动,使全市的社会治安得到好转,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得到增强,为全市经济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最振奋人心的是阳春市成功侦破1996年至2001年发生在春城市区的“1·24”系列杀人案,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人民团结协作、艰苦创业和加快发展步伐、振兴阳春经济的斗志。市委市政府还对侦破该系列杀人案的功臣进行表彰奖励,勉励全市公安机关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为进一步把社会治安工作引向深入,打造“平安阳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