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阳江库 > 阳春市库 > 新闻报道

坚持科学治水 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河水库运行管理6周年回眸

2005-01-01 17:33:06 来源:阳春市融媒体中心《阳春》报

大河水库(电站)工程是漠阳江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防洪保障工程,它是阳春市目前规模最大的以防洪为主,兼发电、灌溉、供水及改善航运条件等综合利用的重点水利项目。她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漠阳江上游西山河畔,象水神般福荫着母亲河的安全和沐浴着下游沿岸的沃土及百万漠阳儿女,给漠阳江送去了岁岁安澜。

自1998年10月水库建成下闸蓄水投入运用以来,大河水库管理局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民心工程的建设管理标准,严格按照“保安全、求效益、谋发展”的水利建设思路,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水库安全生产和防汛抗旱减灾等各项工作,狠抓落实。6年来,水库(电站)各项指标运行良好,在抗洪魔、斗旱魃中充分显示了水库的功能和作用,发挥了防洪抗旱减灾的社会效益和发电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yc012c.tif.jpg

▲图为美丽的大河水库坝区一角。

防洪减灾。水库自建成以来,库区洪涝无常,尤其在2000年10月、2001年7月、2002年9月,库区普降暴雨到特大暴雨,造成洪涝泛滥袭击水库,来势凶猛,每次进库洪水均在1000立方米/秒以上,最高达1800立方米/秒。如果没有大河水库的拦、蓄、滞的调峰作用,下游沿岸将成泽国。水库管理局临危不惧,严阵以待,严格遵照上级三防指挥机关的指示、指令,采用“蓄、滞、排”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合理调度,错开春湾河流洪峰,使下游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避免了重大损失。

洪水过后,大河水库管理局曾组织了有关专业人员深入到下游历史重灾区的马水、岗美等地进行专题调研,在岗美镇埠窖村曾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埠窖是个水浸塘,一场大雨白茫茫,放下禾镰无米煮,男女老少去逃荒”。现在当地村民又这样评价大河水库:“大河水库确是好,解除洪涝真周到,特大暴雨都不怕,埠窖农民不用愁”。

灌溉和供水。水库管理局根据上级三防指挥机关的指示,严格遵照“发电服从灌溉,灌溉服从生产,生产服从生活”的指导思想,把确保下游工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用水作为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实际行动狠抓落实。6年来,水库经历了三个大旱期,1999年春旱,下游农业生产严重受阻,大河水库在电站发电机组装机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不考虑发电效益毅然放出3000多万立方米“及时雨”,有力支持和确保了农业春耕用水。今年春、秋季节,漠阳大地遭受历史罕见的严重旱灾,农田严重龟裂,工农业生产用水及人畜饮水受到严重威胁。大河水库在上级党委、政府及三防指挥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在发电效益极低的情况下,春、秋两季放水分别达3000多万和4000多万立方米,有力确保了春秋两季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赏。

发电效益。大河水库在确保防汛抗旱安全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调度,十分珍惜、充分利用好宝贵的水资源,尽可能多发电。6年来,电站发电量累计达3.8亿千瓦时,实现发电收入近1.7亿元,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环境治理。几年前,大河水库确立了“绿化、净化、美化、果化、香化”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水库管理局大力实施“环境美库,生态绿库”战略,通过合理科学规划,在局领导班子的亲自带领下,从局长到普通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主坝区因工程建设而遭破坏植被的2万多平方米闲置土地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绿化整治,环境整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与之前开发种植的优质水果园完美结合。目前一个绿树成荫、绿草如茵、果园成林、花果飘香的园林式水库已初具规模,实现了“五化”目标,为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立下了汗马功劳,开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去年大河水库被省水利厅作为模范单位推荐为全省参观学习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今年又被市爱卫会评为环境卫生先进单位并作为代表选派参加阳江市创卫评比,成绩显著。

综合经营。党的十六大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大河水库管理局遵照“保安全、求效益、谋发展”的水利建设思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水利经济,谋求综合效益。该局根据水库的实际情况,努力争创水利工作新优势,确立了“养活一湖水,种活一座山,开发一小水电”的战略发展思路,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养活一湖水:在确保防洪抗旱及发电用水的同时,将库区1.4万多亩水面承包养鱼,管理局每年可收取承包费近10万元;种活一座山:将主坝区周边被征用所剩余的1000多亩荒山开发种植优质水果,目前,龙眼、马水桔等已全面进入挂果期,单马水桔今年就可收获50多万斤,可创收100多万元;开发一小水电:发动全体职工集一点、单位出一点的办法,走出库门,开发装机容量410千瓦的永宁竹径电站,年平均可发电150万千瓦时,可收入60多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和职工福利双丰收。

科技创新。大河水库管理局始终保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努力推动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提高工程运行管理的科技含量。2002年,该局投入近200万元分别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市气象部门合作,在库区集雨范围内安装了雨情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和气象卫星天云图系统,犹如给雨情水情测报装上了遥控“电子眼”,使雨情预测由盲动变为自动,为水文监测和防洪调度提供了科学、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为水利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天,大河人正以崭新的面貌、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阳江、阳春市党代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按高质量、严要求的标准,全面完善水库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水利事业从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转变,努力实现水利事业的协调、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把水利事业推向前进。


作者:严焕兴,林华锋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