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功臣致敬》参加淮海战役和抗美援朝的英勇战士麦治明
麦治明是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淮海战役和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在朝鲜战场上,在环境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作为机要班战士的他,多次和侦察连同志一起冒死潜入敌方阵地向我军总部发送军事情报,为志愿军提供有力的作战依据。今天的《向功臣致敬》向大家讲述老战士麦治明的战斗经历。
96岁的麦治明精神依然矍铄,军装上的奖章记录着他参加过的每一场战役。麦治明,1948年9月分配到八路军部队,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参与解放上海后,团部成立了无线电台机要班,麦治明成为了机要班的一名战士。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11月25日发动反击,第二次战役“长津湖战役”开始,麦治明作为九兵团26军的一名战士参加了这场中美两国的王牌部队间的殊死较量。

【采访】麦治明:那里有一座桥叫水门桥,我们志愿军第一次将它炸垮,敌方修好了,第二炸炸垮,他们同样修好了,但第三次炸,那战士背的炸药比较多,桥毁坏严重,后来美国找到日本调来用钢铁桥组件架设桥,最后让他们跑了,但是我们的第20和27军两边夹攻打,当时坦克战车、还有徒步走的敌人也打死了很多。

1950年11月,长津湖地区遭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寒潮,部分地区气温下降到了零下40°C。这让战士们的抗战雪上加霜。
麦治明:零下四五十度,指甲冻僵了,原来冻过之后黑,最后掉了。麦治明:就是冷,手经常搓它就没事,在朝鲜长津湖汉城的时候,自然环境很恶劣。当时运输线跟不上,大约20天至一个月没粮食吃。麦治明:吃野草野菜,树皮、雪,掰开中间来吃,艰难到了这程度。麦治明和侦察连的战友们多次深入敌人后方,取得有效军情发回总部。
麦治明:我们电台跟侦察连到美军的后方去侦察,很惊险,到处都是他们的人,美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兵,离我们自己的部队很远,白天隐蔽,晚上出来活动,侦察敌人的阵地,大炮流弹炮很多。麦治明:侦察到军情之后,晚上发布,白天不敢发。有什么记录下来,汇报总部作战科,给作战提供依据,他们就知道怎么用兵,怎样去歼灭敌人。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炮兵火力密度为前所罕见。

麦治明:这只脚是因为上甘岭的时候,在防空洞门口,掉下来一枚炸弹,没有爆炸,但因为震动,有块石头摔下来,砸到了脚,当时用绳子绑住脚,没多久就好了。


打完上甘岭战役回来后,团部成立了重机枪连,麦治明被提升为一排一班班长。1954年末,所在部队编入海军,由于身体原因,麦治明只能转业回到地方,分配到阳春百货公司。
1984年在供销社离休。这位年过耄耋,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兵道出了自己一直未了的心愿。

希望国家一步步更强大更发达,我都还没有入党,希望党组织能批准我入党,让我成为一名中共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