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修在解放前是一名游击队员,解放后北上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7月,在朝鲜金城反击战战场上,他和战友们与敌人血战了四天三夜,最终迫使“联合国军”向中国朝鲜作出停战协定的保证。今天我们来听听徐德修的抗战故事。
眼前这位精瘦的老人就是徐德修,他的耳朵不好使,旁人要说得很大声才能听得见。
徐德修,1949年4月在阳春参加游击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随阳江19团调至广州警卫团驻守白云机场。不久配合北方部队,北上抗美援朝。1950年12月部队进入朝鲜境内,徐德修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54军135师405团,到达西海岸、东海岸、元山等地驻扎学习军事本领。
1953年,为促进抗美援朝实现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发起抗美援朝战争夏季反击战役。从5月开始先后对“联合国军”进行三次不同规模的进攻。7月13日发起金城战役。7月23日徐德修参加作战。
听上面的指挥,要攻打立即冲锋,到了阵地要防守就防守。我们的阵地,除了枪支,就是堆满了扭开盖子的手榴弹,当敌人向我们冲击时,扔榴弹更顺手,因为距离近,枪要上弹膛麻烦,手榴弹直接可以扔,威力更大,杀伤力更强。距离远的用炮火,连续发射,炮声不断。(记者:几天几夜一直都没停过火吗?)没有,也没法睡,连尿液都没有了,口很干,一滴口水都咽不出来。带的一壶水一天喝完了,河沟的水也不能喝,全是死尸污染过的水,不敢下去。
这场战争一连四天三夜,昼夜不分。
白天放的是烟雾弹,毒气弹,夜间放的就是燃烧弹、散光弹、照明弹,白天变晚上,晚上变白天,山岭全部红通通,泥土翻到几尺深,没有用炮火打过的地,埋有风雷、坦克雷、地雷,一不小心踩到,响了!人就没了。
战场上,不仅要讲究手脚的速度,更要讲究耳朵的灵敏度。虽然徐德修的耳朵现在不好使,但年轻时反应可灵敏了。他说,听声音分辨炮弹远近几乎是每个战士都练就的本领。
(有一个晚上)晚上8点多,发射了三颗照明弹,爆炸后非常光亮,我刚伸腰观察山脚是不是有敌人攻击,突然听到炮弹打过来的声音,无论子弹或者炮弹,只要嗖嗖声越来越尖锐,就表示距离很近了。这时候必须机动灵活,我立马趴在山边,炮弹落在上面,整片泥土飞过来把我半身都淹埋了,我就失去知觉,七八分钟后才回魂。发现旁边有四个弹梭,一个在枪,有三个在这里,铁的,刀切一样锋利,幸好没有穿透,要不然就死定了。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停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两年多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
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1955年5月,徐德修随部队离开朝鲜返回国内。同年分配回到岗美镇粮所,直到1986年离休。
希望年轻一代好好继承革命传统,真真正正为党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