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主动担责,积极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目标任务。
以“三种能力”提升党建质量。一是提升组织领导力。认真落实党组党建主体责任和党组书记第一责任,坚持将党建工作与农业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共同发展;二是提升学习能力。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深入学习并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党支部结合各自工作领域开展“进农村、进企业、进项目”主题党日活动,在农业农村工作中“有干劲、有激情、在状态”;三是激发创先争优能力。扎实推进“敢担当·有作为·真落实”模范机关创建,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脱贫攻坚关键时刻,形成“党建+农业项目建设”等“党建+”模式,延伸党建触角,筑牢党建阵地,做到把支部建在农业项目上,建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建在农民群众脱贫攻坚道路上,让党旗飘在农业农村第一线,激发队伍创先争优能力,用实际行动履职尽责。
以“两个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和统筹作用,巧用两个模式,强化工作落实,有力推动全市脱贫攻坚。至去年底,全市14981户34182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目标,贫困户生活质量持续向好。一是以“农业农村局统筹+农业企业主导+生产大户示范”的模式,着力壮大全市特色产业。市农业农村局以春砂仁省级现代产业园等建设为契机,推动水果、南药、蚕桑、澳洲坚果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发展。其中,澳洲坚果面积在短短几年时间从1000多亩发展到6万多亩。在原有农业品牌的基础上,在春湾镇高村自然村成功试种袁隆平院士团队育成的“超优1000”有机水稻;二是以“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成功培育村级扶贫产业项目。通过加强部门联动,健全机制,全力在基层党建、消费扶贫、示范创建、培训教育、宣传动员、协调督导等方面统筹推进,实现贫困村产业项目全覆盖。
以“一项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示范带动、连片规划、全方位宣传等措施,逐步形成“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支持、群众响应”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打造一批精品特色示范村。累计选取104条自然村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成功打造春湾镇高村自然村等一批精品特色示范村。在示范带动下,全市309个行政村中有83.8%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50.4%的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所有指标全部达到2020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二是规划好乡村旅游线路。通过抓好连片规划,成功打造了“三线四片”乡村旅游线路:岗美镇潭簕红色乡村旅游线路、三甲镇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双滘镇鸡笼顶休闲旅游线路、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马兰片区)、春北山水画廊片区、石望镇交岗村梁振南将军府片区、河口石河风光休闲片区;三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主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有计划地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后续管护服务。目前,全市309个行政村已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4762条自然村完成村道硬底化5648公里,4781条自然村纳入垃圾处理体系,15个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部完成,3681条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收集,2526条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4394条自然村完成集中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