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金堡乡支部旧址位于广东省阳春市河口镇金堡村委会金堡小学。
中共阳春县金堡乡支部于1942年8月成立,是阳春县最早建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之一。1942年1月,为了在阳春县河口金堡(今属阳春市河口镇金堡村委会)建立革命斗争据点,中共阳江地方组织派原中共阳江横山小学支部委员廖绍琏回家乡金堡开展工作。廖绍琏回乡后,积极开展当地掌管着祠堂公尝的地主、豪绅及开明人士的统战工作,使他们同意从各姓祠堂公尝中拨出一批租谷作为办学基金,兴建金堡小学。学校分为两个区,一个区在盘皇庙西北侧50米的地方,为一座70多平方米两层瓦房,第一层为教室,第二层为杉木板结构,是办公室和教师宿舍(人称“白鸽笼”),当年中共金堡乡支部设在此处。另一个区在盘皇庙西侧,为两个教室共60多平方米,于1942年6月落成并办起了一所准完全小学,廖绍琏担任该校校长。
1942年7月,阳江横山小学的中共党员廖正纪、庞瑞芳到金堡小学任教。金堡小学有了3名共产党员。同年8月,中共金堡乡支部建立,廖绍琏为支部书记,廖正纪为组织委员,庞瑞芳为宣传委员。中共金堡乡支部党员除做好教学工作之外,还教学生唱抗日救亡歌曲,向学生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道理,并开展家访,密切党群关系。1945年5月,曾国棠(曾传谈)由党组织安排到金堡大塘小学任教师作掩护,负责春南地区的岗尾、潭簕、河口、金堡的党组织工作。
1947年8月,黎新培任中共阳春县五区(辖潭水、金堡、龙门、河口等地)区委书记,到金堡小学任教师作掩护,开展党的工作。五区区委先后发展党员13人,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1948年秋冬,金堡小学党支部、大塘党支部、苏村仔党支部先后建立。解放战争时期,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反国民党征兵、征粮、征税的反“三征”斗争,进行地下交通联络,支持配合武装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金堡盘皇庙改为金堡小学教室,金堡小学成为一所完全小学。1982年8月把金堡盘皇庙拆除,采取政府拨款和群众集资形式筹集经费,在原址建了一幢两层教学楼。2003年3月,广东省老促会拨款把教学楼拆建成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教学楼。1996年10月,阳春市政府拨款把金堡小学内的中共金堡乡支部旧址“白鸽笼”拆建为两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楼房,占地面积147.84平方米(目前金堡小学范围扩大至2900平方米)。
2009年6月,中共阳春市委党史研究室在此楼一、二层建立“思源堂”, 在“思源堂”里布置“金横区革命斗争史展览”,展出文字资料1.4万多字,展出党史事件图画、图片和重要党史人物照片。2015年6月,增加了革命文物展出。展出了解放战争时期金横区民兵使用的大刀、禾叉、迫山炮(模型)和“解放华中南纪念章”等一批文物,丰富了陈展内容。
中共金堡乡支部旧址于2012年5月被中共阳江市委、阳江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阳江市党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