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阳江库 > 阳春市库 > 新闻报道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2009-01-10 11:09:49 来源:阳春市融媒体中心《阳春》报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标。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必须要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为突破口,率先创新卫生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立“小病在社区、防病在社区、健康在社区”模式,有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以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及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对推动全民健康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为所有居民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健康服务,各方共同努力实现公平且有较高水平的卫生福利,让全体人民从医学科学的发展中受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社区卫生服务遵循“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重新体现卫生服务的高尚道德内涵,强调以适宜的医疗技术为居民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是满足群众卫生服务需求、提高健康水平的可行策略。可以起到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在掌握疾病信息,防范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在慢性病“三级预防”中还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当前工作急需处理的矛盾

当前,社区卫生服务虽然发展到一定程度,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由此产生了几个急需处理的矛盾。一是技术力量不足与人们日渐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社区卫生服务站几乎都是向社会招标,由较好的个体门诊组建而成,其设施条件、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都与理想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相差甚远;多数医生学历、职称较低,年龄较大,少量中高级职称者多是退休后受聘。二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与开展低收益服务之间的矛盾。现阶段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独立核算经济实体,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生存准则。但倡导的以公益事业为主的卫生服务,必须开展低收益甚至无偿的预防、康复、保健等服务;三是同上级医院协作不够与建立完善的双向会诊之间的矛盾。要有完善的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城市两级卫生服务体系,把卫生资源配置从“倒三角”变为“正三角”,能使基本医疗需求在社区得到满足。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向社区分流,疑难病、危重病向二、三级医院分流,使卫生资源配置与需求相适应;四是卫生服务部门“单打独干”与社会多系统参与的氛围尚未建立之间的矛盾。相关职能部门要将卫生服务的有关内容,纳入本部门行业职能和业务领域共同责任,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实现资源共享,媒介宣传和动员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积极参与。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

把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各级政府要充分重视,相关部门应积极协调配合。一要健全服务网络,实现社区居民卫生服务的普及性。机构设置应以市区为范围,按区域卫生规划,坚持政府主导、公益、合理、就近和方便的原则,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参与,完善服务网络;二要统筹当地资源,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要与大中型医院合作,组织其医护人员到社区服务,逐步实行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难以在社区诊治的疾病转诊到综合或专科医院,康复期适时转回康复和护理。完善服务,提供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家庭病床、康复服务、临终关怀等,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特色,满足居民健康服务需求。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落实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职责,要综合考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服务项目;三要完善激励机构,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要进行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核算,科学、合理地确定财政补助标准,明确各级财政分摊比例,根据服务数量、质量和成本,核定经费补助,从机制上激励、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确保社区居民享受到“货真价实”的社区卫生服务。保障健康教育、疫情监测和预警、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所需经费,进一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作者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作者:黄 克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