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阳春市劳动保障部门在过去一年里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0675个,增长1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520人,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8%;培训农村劳动力7963人,完成任务122.5%;通过培训转移就业6584人;受理劳动争议和劳动监察案件243宗,涉及职工人数2758人,结案99%,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参加社会保险27.8万人次,增长6.8%。
新的一年,劳动保障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围绕市委“调结构、提质量,谋创新、强活力,惠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主线,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奋发的精神,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全市劳动保障事业再上新台阶。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突出重点,惠民生,做好充分就业工作。全面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切实发挥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和职介补贴等政策扶持效应,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完善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着力解决困难人员就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效能,利用劳务招聘会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阳春市新上马项目和珠三角发达地区就业岗位信息的收集,解决本地企业用工需求,扶持企业发展,推动全市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计划全年完成新增就业岗位1000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000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800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二是以需求引导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效,扩大培训面。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使农村劳动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这一项普惠性政策家喻户晓,深入民心,增强培训认受性。着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全面动态掌握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着力开展企业用工情况调查,了解用工需求,为全面、有效实施技能培训打下基础,积极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增强培训实效性。创新培训形式,注重培训实效,开展多形式培训,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和行业协会作用,开展联合培训。继续开展“送培下乡”“送培入企”活动,推进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抓好招才引智,为企业提供技能人才。计划全年完成组织农村劳动力6500人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后考取单项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比率不低于85%,转移就业不低于95%,一年内稳定就业率达85%以上。
三是加强维权执法,促稳定,维护劳动关系和谐。加大劳动关系调整力度,深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实施条例》,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加强对国企改革职工安置工作的政策指导,探索解决国企改革职工安置遗留问题的新措施。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强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对大案要案督办,依法严肃处理各类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完善司法联动机制,大力打击恶意欠薪和欠薪逃匿行为。加大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力度,加强办案指导监督,简化办案程序,提高办案效率。积极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调解网络,及时高效处理劳动争议。整合基层调解资源和力量,促进仲裁调解、人民调解等各种调解形式的有机衔接,尽可能把争议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大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排查、消除劳动保障不稳定因素,防止发生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四是继续推进落实好各项工作,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计划全年完成参加社会保险30万人次,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稽核力度,增强保障能力,按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待遇。加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全民医保。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优化经办流程,计划全年实现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6万人。
五是继续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继续深入学习,切实抓好整改,回头看,做好前后衔接,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我们劳动保障工作的行动指南、自觉意识,全力开创新一年劳动保障科学发展新局面。(作者是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