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阳江库 > 阳春市库 > 新闻报道

合水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2008-07-19 15:39:59 来源:阳春市融媒体中心《阳春》报

◆今年上半年,阳春市合水镇党委政府以思想大解放活动为契机,结合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破农业经济发展瓶颈,找准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的发展思路,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壮大农业品牌

全镇以建立省级现代化农业转移园区为契机,按照“规模调大、品质调优、链条拉长、特色突出”的方针,继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好“蚕桑、蔬菜、淮山、柑桔、花卉、优质水稻”六张特色牌,一是基地带动。在平南、高塘村委会建立3000亩的蚕桑示范基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益,进而辐射带动全镇的蚕桑生产,目前,全镇已发展成为全省镇级最大的蚕茧生产基地。同时,通过以潭震村委会建立的淮山生产基地的示范作用,在漠阳江沿岸沙质土地发展起2400亩的淮山,借助珠三角地区花卉产业逐步向东西两翼转移及省道113线的贯穿该镇的交通便利优势,大力发展花卉高效农业,在公路沿线打造花卉基地,在原有15家花卉苗圃场的基础上,今年再引进了6家,全镇花卉面积达1400多亩;二是实行“一村一品”工程。根据每个村委会地理环境、气候等的不同,引导发展不同的特色农业。如瓦盎村委会地处偏僻山区,距离墟镇21公里。但山里人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致富路。目前,瓦盎村水果种植面积3670亩,全村实现人均5亩水果,其中马水桔就有近2000亩,每年的产量超过1000吨,成为该镇名副其实的“柑桔村”。

今年上半年,全镇春收蔬菜1.4万亩,已连续五年种植面积超万亩,产量达2.2万吨,蔬菜保持常年种植8300亩,产量达7951吨;蚕桑面积26700亩,产鲜茧2650吨,农民总收入4770万元。马水桔面积达到10242亩,花卉面积1405亩,其中新种面积600亩;淮山面积2400亩,其中规划连片种植1500亩示范基地,实现了特色农业经济的稳步增长,并在全镇逐步形成了五大农业产业带,即中北部重点发展蚕桑、蔬菜;南部重点发展柑桔和水产养殖;东部重点发展经济林;省道沿线重点发展花卉,漠阳江畔重点连遍种植淮山。

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全镇充分利用自身的农业资源优势,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及相关产业。顺联肉类加工厂是该镇前两年来引进的典型的农产品加工业。该加工厂坐落于高流河工业园区,工厂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总投资875万元,内有20吨冷库一个、500吨保温库一个和肉类加工车间两个,主要生产经营水产品加工,猪肉屠宰加工、冷藏储存业务,产品远销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该肉类加工厂的建成投产后有效地带动了全镇的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今年该镇的水产养殖面积达6850亩,产量预计达2700吨,渔业养殖户达201户。温氏(阳春)分公司于2006年进入该镇后,通过“公司+农户”形式,使该镇100多户农户在该公司的带动下走上了饲养生猪的致富路,其中今年上半年更是增加50多户农民加入了温氏养猪行列,从而有效地保证该镇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投资2亿元、占地310亩的粤西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项目落户该镇,目前正在进行征地工作,该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合水乃至附近乡镇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此外该镇正与省外的有关企业进行洽谈,计划引进大型缫丝厂,以拉大蚕桑的产业链,进而推进蚕桑业的发展。

三、实施科技兴农,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用

全镇积极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活动,通过邀请省、市级的农业专家和学者到我镇举办技术培训班、讲座,着力提高广大农业民的种养技术,实施科技兴农。在平南、高塘等村设置种桑养蚕信息服务栏,把先进的种桑养蚕技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强化了蚕农科学种桑养蚕技术。今年上半年,全镇共举办蚕桑、水果、蔬菜等各类培训班、讲座达8场次,培训农民达8300多人次。

四、加强农业服务,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合水镇积极搞活农产品流通,确保农民增产又增收。一是净化流通市场。以整顿和规范鲜茧收购市场秩序为契机,严格执行鲜茧收购资格证准入制度,严厉打击收购“毛脚茧”行为,维护蚕农和经营者利益,提高鲜茧收购质量,确保全镇蚕桑产业健康发展;二是极力扶持壮大镇内茧站。在原有五个较大型的鲜茧收购站的基础上,再扶持五个鲜茧收购站,如高塘鲜茧收购站在今年购置了大型的全自动烘炉,平均日烘鲜茧10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借助蚕桑协会,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沟通国内外市场,为农民提供“快、新、准”的农业信息;大力鼓励和扶持民间流通组织,现有农产品流通人员2630人,流通队伍还在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不断延伸。


作者:杨艳玲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