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上旬,阳东县委对各镇进行了2011年年度工作考核,东平镇一举拿下“镇工作实绩考核第一名”、“财税增收进步奖第一名”、“维稳和谐奖第一名”三个第一。成绩背后,记录下东平镇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与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双丰收的有益探索。
产业协调推动经济增长提速
春节过后,东平镇各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热气腾腾。一号工程阳江核电站建设顺利推进,1-4号机组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华能东平风电项目施工建设与部分投产同步进行,下月可实现66台机组全部投产;中海油集团投资的天然气发电项目,现正开展选址评估等前期工作。
东平是阳江的传统渔业大镇,近年来在以阳江核电为主的等一批重大项目带动下,东平大步迈上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转型之路。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告诉记者,东平在加快建设电力能源基地的同时,海洋渔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同步推进。东平国家中心渔港建设加快推进,头芦排人工渔礁项目顺利完工,新发展钢质渔船30多艘,新增马力6200千瓦;成功引进了阳东海惠和阳东十八子海产品加工项目,实现了海产品深加工业零的突破。继编制完成《旅游强镇发展规划》后,东平理顺了景区管理体制,引进高水平的管理经营企业,成功打响“渔家风情、浪漫小镇”品牌,餐饮、旅业、零售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据统计,东平镇去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38亿元,增长24.23%,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32万元,增长61%。
效率优先服务重大项目建设
东平镇域经济发展能够实现大提速,关键是靠重大项目带动。镇委镇政府在经济工作明确,重中之重就是抓大项目,突出效率二字,举全镇之力跟踪服务好重大项目,为镇域经济发展增添动力、积蓄后劲。
对东平镇政府的高效办事,华能东平风电项目负责人深有体会。该项目投资超10个亿,建设用地1200亩,从去年4月底开始征地以来,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实现了当年动工、当年投产的目标。为推动风电项目建设,东平镇实施一把手挂点联系、落实项目督办责任制,主要领导带领10多名镇干部全程跟踪服务,仅用15个工作日就为企业办好了所有手续,比三个月的正常承诺办结时间大大缩短。
在镇建设办的重点项目进度表中,记者看到是安排得密密麻麻的日程。镇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一切都在以时间倒逼进度的态势推进。接下来,镇政府要全力配合阳江核电1—4号机组加快建设,集中人力、物力抓好核电500千伏送电线路和220千伏输电线路的征地清赔工作,确保两个项目在6月30日建成投运。同时,还要保证华能风电、良东公路扩建工程项目、国家中心渔港建设、海惠水产品加工项目如期顺利推进。
以人为本解决群众就业难题
项目建设需要大量征用农村土地,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维护保障农民群众的利益?东平镇委镇政府本着为群众寻找“出路”的原则,为失地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问题,特别是把促进就业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大事来抓,为被征地农民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真心实意支持重大项目的建设,谋求经济发展、群众受惠、地方稳定的“三赢”。
重大项目的上马建设、水产品加工企业和旅游餐饮业的蓬勃发展为东平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镇委镇政府也把解决当地人员就业问题作为推动各大项目建设的“捆绑工作”来抓。家住东平镇白沙头的杨师傅今年48岁,去年以来终于摆脱了四出打散工困境,他经人介绍华兴公司做杂工,月薪有1800元。杨师傅说:“现在核电站建设有很多施工单位都选择本镇的闲杂人员务工,给我们创造了务工机会,增加家庭收入。”据镇政府办公室统计,仅核电项目就吸纳了400多名当地群众前来务工。
倾听群众呼声、依法依规定办事、化解群众难题、维护群众利益,成为东平重大项目建设的助推器和社会稳压器。近年来,东平镇有效化解了核电历史遗留问题,去年新上马项目征用土地3000多亩,没有出现一例群众上访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