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三核公路建成通车,改善了东平镇的交通条件。李向东摄
如今,由市区驱车前往核电基地,公路平坦顺畅,仅需大半个小时。最近全面竣工的三核公路,大大方便了沿线居民的出行。村民们表示,道路改造后去镇上卖海鲜很便捷。
三核公路只是阳东县东平镇扩容提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借着阳江核电站建设的东风,东平镇掀起了建设改造的热潮,五年间镇区面积扩大了近一半,不仅建立起了“三纵三横”的交通网络,基础设施也大大完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因此而变得更加快捷、优质。
“条条大路通东平”
无论是在蜿蜒曲折的山间,还是在波涛阵阵的海岸,一条条道路畅通无阻——四通八达的交通既是东平腾飞发展的基础,也是镇容镇貌日新月异的写照。
沿着三核公路往核电基地的路上,不时能看到挂着外地车牌的运输车辆来回往返。“以前来珍珠湾玩,道路不便,现在游客从沿海高速三山互通下来,10多分钟之内就能把车开到珍珠湾的海滩边。”珍珠湾度假区助理总经理陈江红说,交通快捷了,来珍珠湾的游客年年递增。
便利的交通也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东平首个商业、住宅综合社区就紧邻三核公路。置业顾问茹瑞明说,在珍珠湾海岸旁投资房地产,便利的交通是决定性因素之一。
除了三核公路这一直接由核电投资改造的道路外,2013年东平投入5000万元全面改造镇区6条总长8公里的道路,包括鸳鸯路、渔港旅游长廊、滨海大道、珍珠湾旅游大道、“一河两岸”海蓢段及东平镇街,使东平镇形成了“三纵三横”的便捷交通网络。
农村硬底化公路“村村通”的实现,也大大方便了当地村民的出行。“以往平堤村村民出来要翻过一座山坡,并且一下雨就泥泞路滑,十分不便,核电至平堤水库硬底道路开通后,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一位村民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真是“条条大路通东平”。
配套设施建设方兴未艾
晚上,东平的夜景静谧浪漫。海蓢河畔,缤纷霓虹色彩斑斓;南海岸边,橘黄路灯光芒耀眼……“东平的镇容镇貌一天一个样,变得更加漂亮、更加宜居了”。一位经常带队来东平的导游说。
美妙的东平之夜,源自于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美化亮化工程的建设。近年来,随着核电站的建设,东平中心镇的地位日益突出,涌入东平的企业、游客逐年递增,该镇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路经滨海大道时,记者见到十来名工人正在平整路面,建设全长1.5公里的双向人行道。施工的同时,环卫清洁车来回清理,保持路面干净。
镇委书记陈广尊介绍,今年东平新安装了200盏路灯,覆盖了镇区内的主干道,而在镇内30幢主要建筑及“一河两岸”安装的霓虹灯,让东平的夜晚变得更加浪漫。此外,还投入200万元建立垃圾中转站、购买环卫清洁车、添置600个新型环保垃圾桶,新种1500棵绿化树,整个镇区容貌洁净、绿树成荫。
游客的激增对接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是今年,东平就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鸳鸯石、海蓢2个公园,修建6个可同时停放300多辆旅游大巴的停车场。另外,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一批星级酒店,新增旅游接待床位4500多张。
打造宜商宜旅宜居中心镇
回首东平镇的扩容提质,陈广尊感慨良多。“阳江核电站建设之前,东平的镇区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5年来已扩大至7平方公里。按照规划,到2017年镇区面积将再拓展2平方公里,增聚人口2.5万。”陈广尊说,未来的东平将打造成阳江市东部“宜商、宜旅、宜居”的综合中心城镇。
打造中心城镇,东平的总体思路是“建设新镇区、改造旧镇区、修复古镇区”。陈广尊说,按照“东拓西进”的战略,开发允泊湾、珍珠湾两翼新区,兴建游艇产业基地和滨海旅游区,而旧镇区的改造亮化工程已初见成效,以“古渔村、古港口、古商埠”为主题的大澳渔村将修复建设为全省最美渔村。
让当地民众感受深刻的是,核电站的建设带来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来自天南海北的核电员工,促成了不同地域文化在此融合。“独特的核电文化、迥异的地域文化,加上东平自身的渔业文化、佛教文化,各种文化交流融合,东平的民风变得更加开放、包容。”不少居民反映,这彰显着城镇的包容力,也是东平镇扩容提质的具体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