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核电站反应堆主控室。梁文栋摄
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新社、《南方日报》、《羊城晚报》、《阳江日报》、阳江新闻网等20多家中央、省、市媒体,以及周边村民群众代表齐聚阳江核电站,大家提出了诸多问题,包括核安全、核电的公开透明等,中广核集团和阳江核电项目有关负责人一一作答。
1 中广核今年定下宏大计划
至少5台机组并网或商运
新华社记者:阳江核电站1号机组是中广核集团今年商运的第一个机组,中广核今年后续还有哪些机组将投入商运?
中广核集团新闻发言人胡光耀:去年我国商运机组由15台增加到17台,今天,阳江核电站1号机组商运以后就由17台增加到18台,总的装机容量目前准确的数据是由去年的1478万千瓦到今天的1586万千瓦。
中广核现在整个商运的机组数量达到9台,装机容量达到941万千瓦,在我国商运机组中占59%。我国商运的基地也由以前的5个到今天变成6个核电,其中有4个是中广核的基地,分别是大亚湾、红沿河、宁德、阳江,此外还有秦山、连云港。
中广核集团去年在建机组一共16台,今天商运1台后是15台,在我国内地现在还有30台机组在建,中广核占了一半。
从2005年核电大规模建设以来,中广核是全球在建机组最多的企业,从去年开始,我们进入了核电收获的季节。去年两台商运,今年将有5台机组会并网发电,红沿河核电站2号、3号机组,宁德2号机组,阳江的2号机组在年底也会并网,所以我们今年至少有5台会并网或商运。
2 中国核电迎大好机遇
平均每年要开工6台机组
中新社记者: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中广核怎样看待这一信号?
胡光耀:日本福岛核事故以后,三年来,我国核电为重新踏入较快发展轨道作好了准备。国家还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国的核设施进行了系统的安全大检查,认为我国现有的核电站、核设施是安全的,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这提振了政府和公众的信心。
从企业角度来讲,从2004年起,我国核电安全发展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红沿河、宁德核电站商运以后,取得了良好业绩,这说明国内企业的工程自主建设能力包括自主接产能力、设备制造能力等,经过一个完整的核电自主建设循环后完全培养起来了。
现在是中国核电再启航的一个好机会。国务院2012年发布调整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明确提出2020年实现运行核电装机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的目标。目前我国除了已经投运的18台机组加上在建的30台,加起来总装机容量是4800万千瓦左右,还剩余4000万的缺口,满打满算7年时间,平均每年至少要开工将近6台机组才可以实现规划目标。
3 阳江核电全部建成效益明显
可拉动3000亿相关投资
阳江日报、阳江新闻网记者:阳江核电站的建设和商运,将给阳江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效益?
阳江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殷雄:阳江核电项目的经济效益,一是巨额投资的拉动效益。项目全部建成以后,预计可拉动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相关产业投资。二是项目建设的过程效益。截至2014年2月底,与项目相关的单位累计缴纳的各类税费总值为13.65亿元,其中进口环节税为7.25亿元人民币。三是良好业绩的长期效益。在6台机组整个运营期间,预计缴纳国税1550亿元,缴纳地税117亿元。以2020年为例,届时将缴纳增值税28亿元,所得税6亿元,城建税等地方税费3.5亿元。
在向社会贡献清洁电力、保证公众和环境安全的同时,阳江核电努力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维护良好的周边关系。在解决就业方面,目前在阳江核电工作的阳江当地民众上千人,在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也给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收入水平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今后,阳江核电在有条件时还要做得更多、更好,使企业与地方的关系变成真正的“鱼水”关系。
4 继续提高核电透明度
“透明”是保障核电安全最重要法宝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从核电诞生起,如何公开透明,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我们也多次参加过核电公开日活动,请问今后还会有哪些新措施?
胡光耀:我们每个核电基地第一台机组商运的时候都要召开新闻发布会。开这个发布会的目的是什么,是在炫自己吗?不是的。我们开发布会的目的是想跟大家沟通。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跟所有的公众直接沟通,我们跟在座的媒体朋友沟通,希望通过你们向社会、向公众通报我们的安全情况和管理措施。今天这个发布会,除了媒体记者外,我们还邀请了周边学校校长、周边社区代表,而且以后这个范围会更大。
在核电站运行管理过程中,安全是首要的,但是怎么样做到安全,最重要的法宝之一就是透明,你只有做到透明才能保障核电的安全。今后,我们要从公众沟通向公众参与转变,特别是一些新的核电项目开工建设的时候,我们可能还会邀请公众参与进来,比如通过公众的调查、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一起跟我们探讨如何做得更好。现在我们一些新的基地陆陆续续都开始这么做了,这是我们今后要着重推进的一个新举措。
5 核电站安全有充分保障
决不会让有害物质泄漏造成核污染
东平中学校长潘传益: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核电的安全,阳江核电站机组运行之后有什么措施保障安全呢?
殷雄:核电运行之后的安全有几个要点。首先要有指导原则和具体规则。第二要有组织架构和专业队伍,我们核电站组织架构非常完善,另外还有一支专业化的运行和维修队伍。第三要进行职业化的技能培训,这个技能培训包括很多,和周边环境有关的有两项,一是日常消防培训,二是应急培训。这两类培训常以演习的形式进行,特别是应急演习,已经提高到国家和省一级的层次。第四要有善后的兜底方案,万一这个堆芯熔化了,也决不会让有害物质泄漏。就是说,不会给阳江造成无可挽回的核污染。
中国电力报记者:阳江核电站目前有5台机组处于在建状态,这么多机组,在质量和安全上是如何保证的呢?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林泉:核电的工程建设质量是未来核安全的基础。阳江核电1号机组投产了,还有5台同时在建,这对我们管理上是一个挑战,但我觉得中广核专业化的道路是成功的。
通过批量化的建设,我们已经形成了有效的管理体系,从管理上来讲工程就是安全、质量、进度、成本、技术加环境的有效控制,无非就是人、财、物、信息技术的有效管理。我们建立了一个有效的能够支撑核电的建设跟运营安全的体系,有一个非常精细的任务分解跟管理指标的分解,月度、季度都有严格的考核,安全质量考核的结果是跟个人的利益紧密相关的。刚才您讲到的对我们的挑战,我们是有充分心理准备、思想准备、物质准备的,管理措施的各项准备是到位的。
6 阳江核电成国产化新标杆
1号机组设备综合国产化率达到83%
《南方能源观察》记者:阳江核电站1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程度是什么样的,至6号机组建成投入商运,国产化率达到什么水平?
夏林泉:核电设备国产化是国家政策。我们在国家审批项目的时候,国产化的比例是基本要求。中广核这几年对于国产化的推动下了很大力气。
在设备制造领域,阳江核电站1号机组设备综合国产化率达到83%,这是我国核电国产化的新标杆。中广核通过联合研发、质量协同等措施,推动国内制造企业共同参与阳江核电站设备国产化建设。相对于红沿河、宁德核电站,阳江核电站1、2号机组实现了10%的进步,这个10%的进步非常不易,因为越往上走,往往越精尖。阳江1号机组在主设备锻件上实现了一个突破。
未来我们的目标是要超过85%。在后续阳江5、6号机组上,由中广核旗下的广利核公司自主研发的核级DCS系统FirmSys将正式进入工程应用阶段。中广核成为继美国西屋、美国英维斯、法国阿海法、日本三菱之后全球第5家、中国首家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核级DCS的企业。可以说,依托阳江核电项目的建设,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能力与设备制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国内后续核电建设、为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