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阳江库 > 阳东区库 > 东平镇库 > 新闻报道

海上垂钓成东平旅游新名片

2014-12-08 12:04:31 来源:阳江日报

  上图:选手在东平参加海钓比赛。宋福亮摄

  旅游旺季过后,“渔家风情 浪漫小镇”东平上个周末又变得热闹起来。来自两岸三地的百余名海钓高手云集于此,参加第十五届澳门回归“盛和杯”海钓比赛暨全国海钓锦标赛(阳东站)。

  事实上,以去年底第十四届“回归杯”全国矶钓友好邀请赛为开端,阳东县东平镇至今已举办多次国家和省级海钓赛事。随着海钓赛事的举办,越来越多的国人把目光投到了东平镇。“我们希望借助海钓这一赛事,推动滨海旅游和海钓相关产业发展,使海上垂钓成为东平最闪亮的名片。”东平镇委书记梁小昌说。

  同质化竞争倒逼出的海钓突围

  海钓赛事在东平兴起,不是偶然。在阳江现有的滨海旅游格局中,海陵岛是龙头,阳东的东平、阳西的沙扒属于两翼。梁小昌说,要避免同质化竞争,进一步扩大旅游的话语权、影响力,东平必须在特色上有所作为。

  “特色”二字说来容易,实施却不易。近几年,东平在修复大澳渔村、发掘咸水歌、引资建设飞龙寺上花了不少心思,并升级改造了鸳鸯路、渔港长廊、鸳鸯石公园等景区景点。尽管旅游发展获得了长足进步,但与海陵岛、沙扒相比尚有差距。

  就在东平镇委镇政府为凸显特色冥思苦想时,他们了解到了这样一个信息:省内外的钓客每年冬季都会到东平开展一次海钓。进一步接触后,他们惊喜地发现,东平海钓环境优越,而海钓赛事在阳江尚属空白。“仅仅就海水和沙滩而言,东平难以同上下川岛、海陵岛竞争。但如果能有常态化的海钓赛事,我们或许就有了突围的底气。”东平镇长冯为朗说。

  2013年底,第十四届“回归杯”全国矶钓友好邀请赛暨东平镇首届海钓大赛拉开帷幕。此后,2013—2014年度全国海钓锦标赛暨2014年国际矶钓精英邀请赛、广东省海钓邀请赛、第十五届澳门回归“盛和杯”海钓比赛暨全国海钓锦标赛等先后在这里举行,东平也捧得了广东省海钓基地的牌匾。

  值得一题的是,东平与舟山、洞头、福建霞浦、珠海一道成为全国海钓赛的固定一站,一年一度的全国海钓赛(东平站)成为国内海钓人士的盛会。

  海钓为旅游收入贡献近13个百分点

  记者了解到,海钓是多种要素综合消费、多种资源整合利用、逗留时间长、重复休闲频率高、产业链长的一种休闲旅游方式,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可与高尔夫、马术和网球等三大“贵族运动”媲美。按照相关测算,海钓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带动的综合经济效益,比例为1:8,关联度和带动力超过目前任何观光旅游项目。而海钓赛事在东平的兴起,确实为当地餐饮、旅馆、渔船租赁以及渔具销售带来实实在在的商机。

  据东平镇海钓协会副会长梁耐介绍,仅仅这两年,东平海钓渔具店就增加了三四家,用于租赁的快艇从不到10艘增加到27艘。东平人容计兆是一名钓客,嗅到海钓赛事孕育的商机后,他2012年底开设了一家渔具店。尽管他未透露具体收入数字,但收入相比两年前增加一倍还是有的。

  尝到甜头的不只是渔具店。拥有八艘快艇的船主冯光告诉记者,海钓赛事让快艇租赁业生意越来越好,去年赚了五六十万元,今年的利润能达到80万元。“人多的时候根本忙不过来,还需要去台山租赁快艇。我去年买了3艘,下步准备成立公司,专门为海钓赛事服务。”冯光说。

  据东平镇旅游办统计,今年东平预计吸引旅游人数95万人次,旅游收入2.7亿元,其中海钓赛事为旅游收入增长贡献了近13个百分点,达到35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上千个。

  发展海钓需保护资源完善配套

  海钓前景甚好,但东平要想将其经营成一项产业,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中国钓鱼运动协会海钓委员会常委纪经建建议,东平可以根据岛礁海域的资源和环境条件,科学划定海钓钓场的范围,这些钓场既要能够承担大型比赛,又要能够进行日常零散的海钓活动;要增加专业的登矶船、海钓船,周围也要引进专业的、高档次的海钓渔具销售点;要进一步提升餐饮、交通、住宿等方面的配套,并将部分渔民培训成为导钓员。

  梁小昌表示,海钓赛事能够持续进行的前提是有鱼可钓,接下来东平将积极争取渔业部门支持,建立岛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保护日渐减少的渔业资源。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港口、码头、海岛、海岸、鱼礁等,与滨海、海岛旅游项目结合,兴建一些适合游客参与的活动项目。此外,还要在提升美化镇区环境、提升镇区接待质量下功夫。“我们希望通过换一种方式即通过海钓来‘靠海吃海’,推动滨海旅游和海洋渔业更好发展,走出一条属于东平特色的旅游发展道路。”他信心满满地说。

作者:陆超 高鹏飞 赵慧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