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阳江库 > 阳东区库 > 东平镇库 > 新闻报道

不足五分田 折腾大半天

2015-04-16 11:08:37 来源:阳江日报


  


  上图:本报记者陆超(前)在体验种莲藕。李向东摄

  在阳江,说起本地最好吃的莲藕,只要你稍具吃货气质,不会不知道它的产地。阳东区东平莲藕以色泽棕黄、粗大而有结节、粉质多而著称,其中又以口洋、海蓢、允泊一带产出的最有名。濒海的地理位置,咸潮带来的湿润空气,松软且肥沃的土壤,造就了东平莲藕独一无二的味道。

  如果不是参与记者变形记,我相信自己不会去种藕;如果不去种藕,我也不会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到什么是深陷泥沼,无法自拔。清明节前后,正是种莲藕之时,我以一个藕农的身份,在东平鸳鸯石景区旁开启了一段“变形之旅”。

  摆放藕种 摆下一担藕种需耗时一刻钟

  12日早上,天公作美,清明以来的冷风冷雨告一段落,太阳露出了笑脸。9时前,我们来到口洋村莲藕种植基地。基地位于良东公路旁,鸳鸯石景区往东平镇区500米左右的位置,风景怡人。不过,藕田里并没有劳作场面。气喘吁吁赶来的镇干部告诉我,装载藕种的车辆当天凌晨2时从湖南郴州出发,估计10时多才到东平。

  上午11时左右,载有藕种的运输车姗姗来迟。待车辆停稳,两三个村民爬上货车,开始分拣藕种。我连忙凑上前,把早已准备好的粪箕递过去。

  从湖南而来的藕种已经发芽,个头大小不一,每条重几两到几斤不等。“听说你们记者要来当藕农,我们连夜联系销售方,让他们以最快的时间运一些藕种到东平。  这次只运来了8000斤,还不到以往的一半。”负责种藕的干部李旭雄告诉我。

  说话之间,五六十斤藕种已被装入粪箕。一旁的村民们递给我一根扁担,半信半疑地看着我。我默默地脱下皮鞋、打着赤脚,将一担藕种挑上肩,往藕田的方向走去。

  耕种好的藕田里已经下了底肥,肥沃的淤泥催生了成群不知名的红色泥虫,它们快速扭动身躯,场面让人发瘆。我忍住恶心,卷起裤腿,将两粪箕藕种拖入藕田中。

  藕农李大姐告诉我,与插秧前先撒秧类似,种藕前也要先把莲藕摆放好,有助于提升劳作效率。“藕种按行距1.2米至1.5米、间距50公分左右呈一条线横放在藕田里,留少许插入泥中。每摆放完一行,再开始下一行。”她说。

  听起来简单,但劳动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我拖着粪箕一边走,一边摆放藕种。目测不过几公分厚的泥水,一脚下去接近膝盖。越往前走,泥水越深,到后来更是越过膝盖直逼大腿处。拖着几十斤的粪箕,还要深一脚浅一脚地将腿从泥里抽出来,颇为不易。来回折腾了一刻钟,一担藕种终于被我“搞掂”。

  泥田种藕 4小时种7亩藕手臂晒得通红

  摆放好藕种后,我也开启了种藕模式。

  插秧是竖着插入泥中,莫非种藕也是如此?藕农李勇杰告诉我,莲藕是倾斜一定角度放入泥中的。“先挖开10至20公分厚的淤泥,将有芽的那一头埋入泥中,另外一头则留少许露出水面,方便藕种呼吸生长。”按照他的提示,我把藕种发芽的方向朝下,将它放入扒开的泥中,另一头则留出水面,人生中的第一根藕就这样种成了。

  种藕不过如此,我大受鼓舞。为了紧跟藕农们的步伐,我把草帽扔到一边,袖子也挽了起来。随着腿在泥水里不断地踩动、拔出,我的脸上也开始冒汗,体力在不断消耗。到下午2时,完成首块藕田的种植后,我的脚指头、小腿隐隐有酸痛感。

  就在我们准备往第二块藕田进发时,大伙却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原来,藕田的水有些深,达到了20公分。“水位太深藕种容易浮起,不利于生长。太浅也不行,容易渴死。”李勇杰说。很快,村民们七手八脚弄来一台小型抽水机。伴随着一阵“突突突”声后,我们挑起粪箕,来到藕田的另一端……

  下午4时许,8000多斤莲藕已种下了5000多斤。按照每亩藕田需600至800斤藕种来算,除去午餐时间,我们4个小时种了7亩莲藕。不过由于有15个人参与,平均下来每人不到5分田。

  大学毕业六年后未曾干过农活的我,此时已感觉双腿沉重、腰酸背痛,在藕田里有些迈不开步子。洗手上岸后,发现两只手裸露出来的位置已被晒得通红,脸上也有些火辣辣。“陆记者,你做事这么认真,干脆别回去了,跟我们一块做藕农算了。”李勇杰调侃道。

  谈藕产业 莲藕“为媒”提升 旅游影响力

  体验结束,我和当地干部坐到一块,聊起了莲藕产业的发展。

  口洋村村支书杨国庆说,虽然东平的地理条件好,但一直以来本地莲藕的产量并不高。今年初,他们从湖南郴州引进了亩产能达到4000至5000斤的藕种。随车而来的湖南技术人员表示,由于东平的日照充足,土壤环境好,莲藕的亩产量能达到6000斤。

  东平一位镇干部说,今年东平莲藕提升的不只是产量,种植面积也从去年的200多亩增加到380亩。按照去年莲藕节的销售行情,每市斤能达5元,以每亩6000斤的产量来算,莲藕销售总额就能突破千万元。

  数字变化的背后,是东平人对莲藕产业发展的重视。而这种重视,又源于旅游发展的需要。东平镇委书记梁小昌说,随着近年来东平旅游在阳江滨海旅游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的分量,如何持续提升东平的关注度、影响力,成为他们苦苦思考的话题,并先后衍生出海钓赛、摄影赛、莲藕节等节庆活动。“扩大莲藕种植的初衷,一方面是增加藕农收入,另一方面也是增加旅游元素,打造地区特色文化品牌,把莲藕节办成阳江一流、省内知名的旅游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光顾东平,促进旅游业发展。”梁小昌说。

  夕阳西下,我和同事作别藕农,踏上返程路。临行前,已经成为好友的藕农叮嘱说:“等到中秋前后莲藕上市时,你一定要再来东平做客,尝尝自己亲手种下的莲藕。”我期待着那一天早日到来。


作者:陆超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