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阳江库 > 阳西县库 > 大事记

省报看阳西 看山望水忆乡愁 美丽乡村入画来

2020-06-02 来源:阳西县融媒体中心

图片

塘口镇竹迳村委会添众村的小花园。刘基显 摄

图片

织篢镇牛岭村百香果种植基地。任浩沿 摄

图片

经风貌提升后,双鱼城村整洁干净。谢兆威 摄

图片

新墟镇东水山森林公园栈道。任浩沿 摄

“在农村住房建设上,要突出阳西特有的滨海风情、亚热带气候和岭南特色,打好滨海牌、乡土牌、气候牌,加入人字山墙、镂空窗、花墙等阳西特色元素,设计出独具阳西特色乡村民居建筑图集,供村民挑选。”阳江市委常委、阳西县委书记孙波在5月14日召开的阳西县委常委会会议上说。当天的会议审议了一份事关阳西县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的重要文件——《阳西县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这是阳西县委、县政府对做好阳西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工作专门制定的一份指引性文件。

打造有阳西特色的乡村民居

会上还通过了《阳西县乡村振兴培训服务(2021-2023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阳西县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记者了解到,阳西县将邀请省规划设计院等优秀设计单位,将广东省提供的乡村农居图集结合阳西农居的元素和阳西全域旅游规划进行进一步优化提升,让各村可挑选1-3个风格类似的农居案例进行建设,风格、颜色统一。

阳西县还计划培训一批优秀的农村工匠,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进行建设施工,保证工程质量;要求相关单位按照《阳西县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做好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监督等各项工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阳西县着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大力推进全域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全县村庄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2020年,在县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入3600万元奖补镇和村,彻底完成农村破旧泥砖房清理;投入1000万元建设10987个“四小园”,美化村容村貌,提升乡村颜值。目前,15个省定脱贫村新农村建设进入示范提升阶段,村(巷)道硬底化、集中供水、雨污分流管网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完善农村保洁长效机制,农村保洁员实现翻番,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全面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在推进全域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阳西县还在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方面下足了功夫。以沙扒镇为示范镇,以上洋镇双鱼城、塘口镇横山村等为试点村,开展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试点工作,双鱼城村入选省农房风貌提升名村,上洋至儒洞滨海风情线路获评“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织篢镇谷围村入选省乡村振兴大擂台十强村,织篢镇谷围村、程村镇红光村荣获省乡村振兴大擂台产业发展单项奖,鸡乸坡朗村入选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2021年,阳西县全面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连线连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争50%以上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标准,建设富有岭南风韵的精美农村,打造具有阳西特色的乡村风貌样本。

与此同时,阳西县还大力加强耕地保护,着力推进“田长制”、补充耕地整改、违法用地治理等工作。深化农村土地、集体产权、普惠金融等系列改革,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强化农村发展要素,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一线实践

上洋镇双鱼城村▶▷

海防文化提升乡村风貌

在阳西县上洋镇,有一条叫作“城”的村,它是双鱼城村。该村靠近海边,是古代海防重镇,村内保存了完整的古驿道,具有浓郁历史文化特色。该村以修缮南粤古驿道为契机,加大对村容村貌的品质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充分发掘古城文化,依托村内特色历史遗迹,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

在双鱼城村,映入眼帘的是一艘醒目地矗立在村口的古战船。船体紧挨着一棵古树,船边装饰着酒桶,桅杆高耸笔直,有工人在给船体描摹。沿途的房屋绘上了独具特色的墙画,浓郁的海防文化氛围迎面扑来,这是该村在风貌提升过程中呈现出的一大特色。

记者了解到,上洋地区的村落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双鱼城是明朝位于上洋沿海用于防倭戍边的卫所城,是粤西地区重要的军事建制,具有中国古代海防最初的模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上洋镇对双鱼城村保存下来的古驿道进行了修缮,并以承办2021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为契机,深入挖掘古城海防文化,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后投入专项资金来完善村内主干道建设、巷道硬底化等基础设施,还发动乡贤捐资约800万元建设双鱼城日月潭公园,村容村貌已经焕然一新。

在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过程中,双鱼城村重点突出海防文化主题,深入挖掘和提炼海防文化元素,进行了部分的立面改造和“四小园”的提升。“道路拓宽了,路面整洁了,以前是水泥路,现在是沥青路面,房前屋后都比以前漂亮多了,村的变化很大。”村民表示,现在村里的环境打造得很漂亮,居住环境也越来越舒服。

据了解,双鱼城村靠山面海,资源得天独厚,是上洋镇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主要种植西瓜、荔枝等农作物。该村的双肩玉荷包荔枝和西瓜远近闻名,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张闪亮名片。

“外面好多旅客来这里旅游,因为双鱼城以前是古城,有很多古迹,特别是周末游客特别多。”村民告诉记者,在双鱼城提升村容村貌后,很多游客特意在瓜果成熟的季节到访,顺路来买点西瓜、荔枝回去,带动了农产品销售。

上洋镇将全面活化利用海防古城元素,结合精品线路建设,依托村内特色历史遗迹,拓展特色农业产业,融合海防古驿道旅游,大力发展农旅结合。重点推广乡村旅游+海防古城特色品牌线路,吸引游客进村旅游、品尝农产品,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古驿道和海防文化有效地帮助乡村发展,增强他们的内生动力和造血机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上洋

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镇将进一步夯实双鱼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推动该镇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塘口镇添众村▶▷

旧村庄变身“花的世界”

走进添众村,一阵阵花香扑面而来,一个个用旧砖头垒起来的小花园中,种满了长春花、紫牡丹、海棠花等10余种鲜花,将村庄装点得十分美丽。村民有的在花园里除草,有的在给花儿浇水……

眼前的画面,让人仿佛走进了一个“花的世界”。这片美丽的小花园,前身是一片无人踏足的破旧泥砖房,由于年久失修,坍塌成了废墟。添众村利用“三清理、三整治、三拆除”的契机,将这片泥砖房清理干净。随后又利用“四小园”建设的契机,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建设成了26个小花园,打造出1300多平方米的“花海”景观。

“我们通过村民自筹资金对这个破旧泥土房进行三清理、三整治,清理出来一片空地。再利用清理出来的砖头围起了这些小花园,就变成了现在这个花海。”竹迳村党支部书记殷小燕表示,花园的维护主要是通过村民自愿过来参与,平时他们利用闲余时间过来帮忙除草、施肥、浇水,大家都十分爱护园子里的花花草草。

“以前地上全部都是烂泥砖和破瓦片,杂草丛生,环境十分恶劣。现在建成了小花园,到了晚上村民都喜欢过来这里散步、纳凉。看着这些花儿一天天长起来,大家的心里都特别高兴。”添众村不少村民都参与了这些小花园的建设,他们说村子的建设越来越好,大家的幸福指数也更高了。

“我们镇将结合县道X751精品路线提升工程来打造,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升级打造竹迳花海,示范带动全镇的‘四小园’建设。”阳西县塘口镇农业农村办主任薛子炳介绍说,该镇将进一步提升竹迳村花海景观带,以竹迳村花海为示范点,推动全镇各条村的“四小园”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织篢镇牛岭村▶▷

闲置土地“长”出百香果

眼下,又到了百香果飘香的季节,阳西县织篢镇牛岭村委会盘活闲置土地开发的百香果种植基地又迎来丰收。该基地预计今年产量达到15万斤,将为村民带来可观收入。

走进百香果基地里,只见绿油油的藤蔓爬满棚架,一个个如拳头般大小的百香果挂满藤蔓,果香四溢,让人垂涎欲滴。工人们正在忙着除草、施肥,加强百香果的管理,提高产量。

基地相关负责人张婉菀告诉记者,基地一共有大黄金、小黄金以及香蜜等多个品种的百香果,目前第一批百香果开始上市了。今年天气虽然干旱,但是因为基地采用水肥一体滴灌技术,百香果没有受到天气影响,亩产保持在3000斤左右。

“我们入园采摘和零售一样,都是10元一斤,黄金百香果价格高一点,15元一斤。我们目前的销量主要是以游客入园采摘为主,批发零售都有做。”张婉菀说,该基地不仅以入园采摘带动乡村旅游,而且采取与牛岭村委会合作的方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日常,基地聘请了附近的村民做好百香果的种植和管护工作,增加村民的收入。“以前出去外面打散工,收入不稳定。现在来到基地工作,离家很近非常方便,一天有120元的工资,增加家庭收入。”一位在基地打工的村民说。

据了解,织篢镇牛岭村委会是县城郊区,由于村民外出务工较多,村里许多土地闲置无人耕种。该村于2020年7月份引进百香果种植产业项目,规划占地约300亩,计划分三期建设,共计划种植百香果240亩,其中第一期为150亩。目前,基地还陆续种植莲雾、芭乐、青枣、凤梨、木瓜、嘉宝果等特色水果。

“村委会投入60万元资金和公司合作发展百香果种植项目,通过采摘推动乡村旅游,让游客过来现场采摘水果。另一方面,通过电商平台把水果销往全国各地。通过村委会、村民、公司三方合作,利用土地入股的模式,按照年终利润的15%分成。其中村集体可获得3%的利润分成,在无盈利的情况下,以每亩土地500元保底。”牛岭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廖尚遵告诉记者,基地通过“村委会+村民+公司”的模式,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土地,村民以土地入股享受分红,增加了收入。

接下来,牛岭村委会将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对基地周边进行提升,辐射整个牛岭村委会的闲置土地。将基地和乡村休闲游有机结合,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形成乡村旅游产业,以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新墟镇东水村▶▷

偏远山村成为热门打卡地

阳西县新墟镇东水村委会是一个距离县城较为偏远的村落,背靠东水山。东水河蜿蜒而过,山清水秀、翠竹如海,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阳西县充分挖掘东水村的旅游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地打造一批旅游设施,不断优化旅游环境,慕名而来的游客日 益

增多。其中,东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了一条登山的栈道,连接山间的竹海和茶园。目前栈道建设已初见雏形,仿佛一条蜿蜒的巨龙游走在山间。

漫步栈道上,入目可见翠竹环绕,远处茶园郁郁葱葱。东水山原生态的自然美景尽收眼底,天空、茶场、竹海、栈道定格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新鲜的空气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每天有15-20名工人在开工,3月1日就开始进场施工了。现在铺钢桥完成1.5公里,铺板大概完成700米,每个工作点不同,人员是分散施工,预计在8月份完工。”项目负责人介绍,东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投入资金约425万元,包括修建景观台、木栈道休息区、木栈道等方面内容,目前完成工程量约60%。

“我们东水村还建设了森林小镇项目,在去年7月份开始动工。”据东水村党支部书记谭兴容介绍,森林小镇项目包括道路改造、人行步道建设、临时停车场等,围绕东水山森林公园,对街道商铺的外立面及整村景观都进行改造提升。

通过建设东水山森林公园和森林小镇项目,可以更好地开发保护东水山区域的原始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更好促进乡村游的蓬勃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看着村子的变化,谭兴容无比感慨,“东水山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美景,昔日也有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因为设施简陋游客停留时间较短。”谭兴容告诉记者,自森林小镇和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后,今年“五一”假期和周末过来游玩的旅客,比往年多了一倍,小山村摇身变成旅游打卡地。

游客来了,村民家的土特产也成了抢手货。东水山区盛产茶叶、竹笋、蜂蜜、山药材,尤其是东水山茶更是名声在外,是广东省十大名茶之一。东水山茶园总种植面积近万亩,近年来随着制作工艺的提高,茶的品质也不断提升,在市场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东水山所产的茶叶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每公斤茶叶价格在500元到上千元不等。

“游客越来越多,我们村委会也对景区的卫生环境加强管理,为游客营造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过来,把旅游资源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谭兴容表示,下一步将结合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以东水山茶、竹笋、蜂蜜为主的农特产品销售,打响东水村农产品特色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梁远红 朱妙娜 叶柳谷 李甜 统筹 张俊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