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阳江库 > 阳西县库 > 大事记

古树成佳景,书香沐新村

2020-08-30 来源:阳西县融媒体中心

邻居姓谭,是织篢镇石埗村人。十几年来老谭夫妇多次对我讲老家村中有许多古树,建议我去参观、写生。我知道溪头公路临近白土村的西边就是石埗村, 无数次经过那里,却一直没有走进村里,望着路边一排排高矮不一的平顶小楼房, 心中想象不出一幅“古树成林”的图景。前年的秋天,我初识石埗村,就喜欢上它了。一年来,我曾 4 次走进石埗村,先后共有 20 多人同行,他们都认为石埗村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文化氛围浓厚的新农村。

前年金秋,我与朋友专程去寻找古树写生,终于一睹石埗村真容。石埗村临近溪头公路的房屋分两排,形成一条笔直的街道,有两车道宽,两边还有一些巷道,与县城的自建房小区一般,房屋不算太高,多是三四层。这里住的是石埗村先富起来的一部分村民。当然,还有一部分更富的村民搬到县城甚至更大的城市居住了。村道长三四百米,尽头处是一片树林。树林在公路外面是看不见的,被楼房遮住了。走进树林,发现林中树木茂密,树干形态各异,有的高大挺拔,有的枝干奇特,有的藤蔓缠绕,有的绿叶婆娑……这是一个公园,林中铺有水泥路, 建有凉亭,摆着石台、石凳。沿着林中小路走,欣赏着各种树木,仿如身处远方, 漫步在一个著名风景区的公园里。这时,我忘却了城里的尘嚣、嘈杂,身边听到欢快的鸟声,贪婪地吸着清新的空气,脚踩着软软的落叶,我充满遐想……更惊喜的是,见到几棵更高大的树,不知树名,形态独特,其中两棵盘曲向上,枝叶茂密,一棵黄叶萧疏,枯枝刺天;一棵粗干横斜,凌空出林。一些粗壮的藤蔓缠绕在周围。大树那边是金黄的稻田,令人眼界豁然开朗。稻田远处群山起伏,那边就是龙高山,山势雄奇。树林与稻田之间一条小河轻轻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有小鱼畅游水中。

我在树荫下,对着斜向稻田的古树,信笔而画,水墨在宣纸上游走,很快就完成了一幅写生图。随后,我又找到两棵古榕,其中一棵是我见过最大的榕树, 估计在阳西是第一大树了。树的主干估计 3 人都难以合抱,虬曲苍劲,粗枝雄奇, 爬满小小青藤,四面盘曲伸张,绿叶成团成簇,仿如一群巨龙藏在绿荫起舞。画到纸上,成了我相当满意的一幅写生图。后来这画与石峰寺证旻法师结缘。日暮时分,我们收拾好画具,匆匆起程回家,见到一个大大的文化广场,有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健身设施。石埗村,风景美丽且有文化内涵,真不简单!


第二次到石埗村,是前年元旦假期。我参加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涂鸦(墙绘), 我用手中的画笔给石埗村来了个锦上添花。那天早上,我趁着朝阳,在文化广场旁的一面墙壁上,精心设计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内容的宣传标语,大家一起配上图画。我想,石埗村是配得上这 20个字的。随后,我们一连创作了 8 幅壁画,以“礼、义、仁、廉、信、福”等为主题。村民们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热心地配合我们,邀请我们给自家粉刷一新的墙壁作画,给我们打水,热心回答我们的所有问题。有好几位村民还细心地观看我们作画,坦率评论。从他们的点评中,可知他们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 也懂得欣赏传统书画艺术。村民们给予我们热情的赞誉和鼓励,我们也不敢懈怠, 认真描绘好每一幅画。画累了,我在广场四处走访、留心察看,了解到石埗村约有 2000 户籍人口,是织篢镇第一大村,其建村历史悠久,村民生活较好。

读了《阳西县石埗村文化广场六大工程建设碑记》,我了解到这个文化广场建于 2012 年 6 月,历时一年建好,是由村民捐款近 180 万元筹建的,其中乡贤谭水养捐款 120 万,且设计筹谋,不惮劳苦。除了文化广场,还建有文化室、村委办公室、休闲凉亭、原生态公园、村道路灯等设备设施。文化广场有一条长廊, 两长排水泥板凳,可坐百人以上,摆着石台、石椅、木椅、公用电视,有乒乓球台、篮球场。旁边的大片空地安装了一批健身器材。好几个大花池,圈着几棵大树, 还有好多个宣传专栏、宣传牌。村民反映,20 世纪 90 年代,村里也有一些年轻人不务正业,自从有了这个文化广场,村风转变得好多了。


第三次到石埗村是去年深秋,也是禾熟时节。这次我见到的石埗村更美,我和筑梦读书会一班书友十几人一起,同事“随心”(微信名)是石埗村人,儿时在村里长大,她当导游。苏会长和众书友第一次到石埗村,美丽的村容惊艳了他们的眼球,他们像小孩子一样在树林中走来走去,甚至坐着藤条荡秋千。龙高山云雾凝成的河水绕着村子,汩汩而过,依然那么清冽。靠着稻田那边修建了一条环村水泥公路,我们曾经写生的那个地方架起了一道拱桥。那道美丽的白色弧线在金黄的稻田映衬下,格外显眼,与绿色的树林相接,又那么和谐。走入村中, 文化广场上的宣传专栏、宣传牌内容已更新,展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四个意识”“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走进村中小巷,发现那些老屋多是青砖砌成,瓦面完好,估计多建造于 20世纪 80 年代,纵横有序,巷道都铺着水泥。村中老人与我们闲聊,谈吐竟也不俗。走着走着,发现一个新建的高大的戏台,差不多县城文化广场的舞台那么大,还多了个用混凝土盖成的顶棚,可以遮风挡雨。戏台两旁的柱子上贴着对联,那书法写得字体端庄、厚重,笔法娴熟。同事“随心”告诉我们,是她父亲写的。

夕阳西下,我们沿着环村公路走出来,太阳余晖铺在沉甸甸的稻穗上,田野变得金灿灿的一大片。石埗村,辛勤的耕耘换来了大丰收。晚上,我写了一首七律《石埗村采风》:“公园漫步到村东,远眺龙高山势雄。老树小桥依绿水,金秋旷野戏飞鸿。辛勤重学多梁栋,儒雅闲聊有媪翁。文化广场新设备,书香润泽育家风。”

石埗村,让我收获了诗情画意。

冬至次日,我第四次深入石埗村,在邻居老谭夫妇引领下,我见到了石埗村的海,看到了一个致富不忘读书的石埗村。村东面,隔着七八百米的稻田,就是海。海边一大片滩涂和红树林,滩涂被分割围成一个个鱼塘、虾塘,像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湖泊。滩涂的出租让石埗村多了一笔收入。堤坝上生长着茂盛的芦苇, 虽是冬天,白色的芦苇花灿烂地开着,沿路都是,衬着微波粼粼的水面,让我多么想吟唱古诗《蒹葭》:“蒹葭苍苍……”忽然,一只硕大的白鹤穿过芦苇丛, 飞到我们跟前,旁若无人地飞舞,又掠过水面,惊起一群小鸟。小鸟很多、很小, 飞起来像麻雀,落在海滩上,像是沙滩上撒满了黑色的小石子。白鹤飞到鹤群, 又带着一群白鹤在水面飞翔。我见到的每个塘都有鹤群,白鹤和各种小鸟在这里和谐地栖居。这里,也成了鸟的天堂。老谭指着身边的一个大虾塘说,这个塘约有水面 100 亩,每年有 12 万元的租金,他家也占有一份。这里的浅海适宜养殖, 水产资源丰富。石埗村边的海与程村、溪头的海紧密相依,所产的海鲜都质量上乘。这里也养蚝,蚝的质地、味道堪比名气远扬的程村蚝,甚至更肥大些。我们还登上一个铁架,观赏红树林。非常茂密的红树林,连着岸边,接到织篢河。织篢河的两岸都是绿树,聚成一条蓝绿相依的长飘带。这绿色把阳西人民的母亲河与大海紧密连接着。

下午 3 点左右,老谭又自豪地带我们开车从环村新路驶入文化广场。我发现路边的公园变得更加干净雅致了,大树旁边的杂草、小树被清理了,路边新安装了路灯,村边竖起了“阳西县古风唱画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巨幅宣传画和规划图。   文化广场上,十几位老人散坐在广场的文化长廊中间,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闲聊。这次我发现这里还有个“公共电子阅览室”牌匾,是广东省文化厅、财政厅颁发的, 一个“阳江市十大最美乡村公园”牌匾,是由阳江市人民政府在2018 年3 月颁发的, 我不禁为石埗村感到自豪,也为阳西感到自豪。一条横幅格外引人注目,写着“石埗村奖学助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换届暨 2018 年奖学助学颁发大会”。我再细心观看, 墙上还贴有好几张红色的光荣榜,详细抄录着近几年该村考上大学的学生名单、录取院校,其中 2018 年考上大学共有 8 人,奖学金多的 2000 元,少的 1000 元。

还有一张写着考上市、县重点高中的学生名单,奖学金每人 500 元;一张写着优秀小学生的名单,还有一张写着 2015 年以来的捐款光荣榜,其中本年的捐款合

计 24100 元。光荣榜的落款是石埗村奖学助学会。真想不到,村里竟有这么隆重的奖学助学活动!多么关爱学子,多么重视读书的村庄!这令我肃然起敬!

广场中间,一对夫妇忙着把铺晒在水泥地面的谷子收拢成堆。我们男女老少 7 个人兴致勃勃地围上去,抢过夫妇俩的笤帚、铲子、斗、刷子等农具,一会儿就把农活干完了。我们开心得就像是收自家的稻谷,一点儿都不觉得累。老谭说: “家乡的米特别好吃,煮饭特别香。”听他这样说,我们到这对夫妇家中共买了4 大麻包袋谷子,共 300 多斤。我利索地把我买的那包谷子搬上车,多么想快点儿吃上这地道的农家米。看着石埗村,我仿佛欣赏着一幅山水田园画卷,望着青砖瓦屋上的几缕炊烟,仿佛嗅到了浓浓的饭香。

每一次到石埗村,我都有不同的发现,也有不同的收获。我越来越喜欢石埗村,它不仅有着悠久的村史,而且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布局合理,村风建设也颇有成效,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作者:陈文忠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