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阳江库 > 阳西县库 > 大事记

迷人哟,这方水土

2020-06-10 来源:阳西县融媒体中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方水土就是我们的家乡——新墟。一个钟灵毓秀、民风淳朴、人文荟萃、物阜民丰之地。

这里山川壮美,田园风光令人陶醉。陂底水库,碧波荡漾;东水山,奇石飞瀑, 幽静深远;望夫岭,鬼斧神工,雄奇险峻。春来花开树艳,满目锦绣;夏日泛舟湖上, 其乐无穷;金秋稻黄果熟,一片丰盈;冬天享受阳光,十分惬意。这里是水果之乡、茶叶之乡。

如今,这方水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型建材和精细化工产业园选址落户这里,并已生产运作成为阳西新的经济增长点;沈海高速、广茂高铁、228   国道穿境而过,这里已融入了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圈。而借着建设美丽新农村的东风,新墟镇重点打造广东最美森林小镇的东水山森林公园项目,已成为新墟镇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旅游胜地”的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吸引众   多游客前来打卡。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赞美这方水土,我们没有理由不崇拜这方水土,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这方水土。

美景迷人

在这方水土当中,美景首数鹅凰嶂峰。这是一处风光旖旎、山清水秀的旅游避暑胜地。地处阳西县、阳春市、电白县(现为电白区)三县交界处,海拔 1337 米, 是广东第二高峰,素有“阳江屋脊”之称。鹅凰嶂峰莽莽苍苍,巍峨挺拔,其石极黑, 其水极清,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漫步其中犹如云雾中穿梭,如入仙境。登上此峰, 可俯瞰南海,极目南天,处处青山绿水、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秀丽风光,得天独厚。其中“鹅凰远眺”“白水瀑布”曾列入阳江八景之一。

白水瀑布是鹅凰嶂内最壮观的水景,犹如一条白练从天而垂,曲折蜿蜒。从上往下数,刚好十三叠,一叠一个样,一叠一层水花、一层白雾,白雾变成小雨, 同水花一齐飞落,散满整个水坑。此时的瀑布像一棵灿烂的玉树,水柱如树干, 十三层水花恰似银花,阳光与银花相映,一片晶莹。其山脚下,有著名的里坪风光, 那情意绵绵的流水,醉人的山歌小调,古老的水车,犹如世外桃源。

传说迷人

与鹅凰嶂峰毗邻有一座望夫山,山上有一座极像一位少妇头望南海状的大石像,叫“望夫石”。民间流传一首歌谣:“石作佳人在山岗,又无枕席又无床,


千秋未见亲夫面,万年不换旧衣裳。”唐代诗人王建路经此地看后,为“望夫石” 作诗:“望夫石,浪悠悠,化为石,不低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不应语。”

望夫石曾留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古代,有一对居住在山下的恩爱夫妻,务农为主,膝下无男,只有一女。因战乱,丈夫被征守疆,妻子盼郎早回,每天早晚两次带女儿上山向南遥望,等待,年复一年,仍无音讯。后来,盼夫心切,与女儿上山向南遥望,期盼,茶饭不进。一夜,忽电闪雷鸣,暴风骤雨,母女俩变作大小两座岩石,屹立山上。望夫石的优美传说吸引着很多游人,古今的文人墨客, 登临望夫山,亦留有墨迹,明朝电白县(现为电白区)尹刘元隆曾赋诗赞颂:

堂堂挺出一天贞,左右无亲石作邻。云鬓懒梳千岁髻,月眉常锁四时春。雾为腻粉凭风抹,霞作胭脂向日匀。莫道面前无宝镜,一轮明月照夫人。

何代征夫去不还?相思变化在青山。万年遗像应无赛,千古离情尚未阑。云锦漫铺螺髻上,月梳斜插翠眉间。久传岩畔多珍异,几欲登临恨路难。


还有关于望夫山另外的一个优美动人的传说是:在很久以前,有一对恩爱的夫妻,男的出海打鱼,女的在家织布,日子过得平安和睦。但有一次,男的出海捕鱼, 遇上台风,一去不返了。那女的天天到海边的高山上望丈夫归来,一天天,一年年地等待,心爱的丈夫终于还是没有回来,而这个痴情的妻子却变成了一块石头。人们便称这块石头为望夫石,这座山便叫望夫山,山下的地方就叫望夫镇。

物产迷人

这方土地广袤肥沃,光照及水资源丰富。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时令鲜果四季不断,新墟素有水果之乡、茶叶之乡之美誉,盛产水稻、荔枝、龙眼、香蕉、火龙果、花生、萝卜、辣椒、竹笋、茶叶等产品。

田安荔枝:田安村位于新墟镇的南部,属于丘陵地带,适宜种植岭南佳果—— 荔枝。20 世纪 80 年代初,勤劳的田安人民由陂底水库来到政府安置地后,抓住发展经济的机遇,在荒芜的小山坡上种满了各个品种的荔枝树。

田安村的荔枝品种有:妃子笑、白蜡、黑叶、糯米糍、桂味等。这里的荔枝壳薄、肉厚、核小、汁甜、爽口,尤其是桂味,更是这里的荔枝之王,它肉质爽脆、清甜可口、具有桂花之香味而闻名。每年还没成熟就被果商订购一空,价格也达到三十几元一斤。

荔枝是常绿树,每年的二三月开花,五月下旬开始陆续成熟。每逢荔枝树开花之时,漫山遍野乳白色的花与绿叶相衬,再加上花丛中蜂飞蝶舞,景色美如画; 每逢荔枝成熟之时,漫山遍野都成了红艳艳的火海,就像果农那一张张充满幸福的笑脸。

东水草纸:在东水村,这里的村民至今仍沿袭着古法造纸技术,300 多年代代相传。

东水山古法造纸的原材料,来源于东水山满山遍野的翠竹,还有东水山长年川流不息的泉涌山溪。据当地村民介绍,东水造纸从原料水竹到成品纸,要经过切竹、淹竹、捣刷、制浆、捞纸、切纸边或纸墙、晒干、打包等多道工序。古法造纸的整个过程:先从竹林中砍竹子回来截成段,放在石灰池腌制 3 到 4 个月的时间;泡软之后再打捞出来暴晒、清洗,然后放入水碓反复捣砸碾碎,使竹纤维被切断和压烂;再把粉碎的竹子放进水池内搅拌均匀产生成造纸的纸浆,再用竹丝编成的帘子置于纸浆池中,然后把帘子“抄”起来滤掉水后,便出现一层薄薄  的纸浆膜;再用重物压榨去纸浆膜中的水,将已经做好的纸放在木屋横梁上一张张晾干。


东水古法造纸是东水村民一项传统又古老的手工产业,这里造出来的纸品呈黄色,民间多称“草纸”或“纸煤”,纸质较粗糙,易燃烧。

东水竹笋:东水竹多,自然笋也多。每年春雨过后,竹笋就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那正是抽笋的旺季。东水竹笋以肉厚、脆嫩、肥大、味鲜美而著称,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佳肴。不管煎炒、做汤都十分甜美,是东水人待客的主菜,因而有“无笋不成肴”的说法。

东水人吃笋的传统方法有 3 种:一是鲜吃,把刚采下的竹笋,“单”一“单” 水(滚水浸泡)去掉涩味,再拌其他佐料。其味道鲜甜、清香。另一种吃法是酸腌或咸腌,经过腌后的竹笋带有酸味和咸味,酸甜可口,风味独特。还有一种方法, 就是把竹笋去壳晒干,用时再加热水泡软拌菜。这些干笋有易于保存、远销的优点。

竹笋干,顾名思义就是把新鲜竹笋晒干脱水而制成的一种竹笋食品。采用鲜春笋为原料,通过去壳切根修整、高温蒸煮、清水浸漂、压榨成型处理、烘干、整形包装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东水山茶:东水山的海拔高度、气候和土壤条件,十分适合种植优质茶树。东水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利用东水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种植优质茶叶,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道路。现已经在东水村委会的高山岭顶三斗种村的曲河、葵水尾村的尖峰岭以及龙溪村的龙坑大量种植。东水山茶,茶色透明,显嫩绿色。味道甘凉清香,具有生津、消滞、降血压、帮助消化和开胃等功效。2015 年 5 月,由南方日报社、省文联、华南农业大学和省民协联合举办的广东“十大茶乡”系列评选活动中,东水村和东水山茶分别获“十大茶乡”和“十   大名茶”称号。

风俗迷人

这里民风淳朴,乡土风俗独特,而“春头社”则是本地隆重的一项传统习俗。每年立春日,村民都会聚集起来做“春头社”,组织做社的村民就是社头,一年做 5 次社,在村民心中,“春头社”的分量最重。其时,凡参加“做社”的人家都要派出一人(一般是一家之主,男人)共同帮忙杀猪、除毛、清洗、称重等, 然后社头们把猪头、猪身用扁担挑到公灶上,下锅煮熟。与此同时,村民们用扁担挑着竹篮、盆钵、香烛之物,陆续汇聚而来,等着参加拜祭及分社粥、猪肉。“社头们”把煮熟的猪肉和“社粥”抬到“公庙”,大家一起参加拜祭,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民安康。祭拜完毕,社头们把大家担来的篮子、盆钵, 放在地上排成行,按“社份”分配“社肉”及“社粥”依次放进每个篮子里。先  分猪红,寓意是先分红,祝福大家今年都有好收成,接着称重,大约每户分到8 两肉。分“社肉”时,猪肉要肥瘦搭配适当,猪头、猪脚、猪肝、猪肺等每份都要分配均匀, 一般用秤称平均,分完“社肉”之后,大家把分到的“社肉”“社粥”欢欢喜喜担回家。

古村迷人

村名由来:新墟马车村位于新墟镇南面,距离镇政府约 4 公里,村域面积 2.1 平方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年间,由儒洞蓝田陈氏分支迁来开基而成。相传陈氏开村先祖选择宅居地时,乘坐马车而来,马到此地竟然停蹄不走了,任凭主人如何驱赶,就是不肯再往前半步。于是先祖下车,察看地形环境,见此地处于一片平坦开阔的长形地带,东、南、西三面有沃土环绕,西面有一条缓缓南流的大河, 是建村置业的好地方,当即选定此处为村址,取名马车村。

陈氏源流:马车村世居村民主要姓氏为陈姓。据儒洞《陈氏族谱》记载, 明末清初,陈氏先祖陈其悟率其子由儒洞蓝田迁至本地开基繁衍。使用粤语阳江话和闽方言海话。宋仁宗时期,有陈瑚者官建隆守备,后因假道征荆南失败被贬,迁居福建莆田。瑚生九子,三子名烈。烈生圭,圭生吾仁、吾义。吾仁生兆。吾义生贾、亮、敬。兆生文、纪、纲。兆官县令,谪官后与纪、纲被贬至四川。文与族兄弟贾迁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九龙井 ( 又名九眼井 ) 珠玑巷。文生二子:曰鼐鼐曰窮。鼐官河南太守,生万山、风山。万山生辉、炜。辉字登, 号凤台,宋进士,官拜谏议大夫,为官三朝,配邝氏,妾侯氏,有七子:漠、渲、漢、润、海、淘、沅。漠、渲、漢、海为进士出身,润、淘、沅乃秀才,各有功名, 世称“七子流芳”。时至南宋,由于北方的元、金对南宋虎视眈眈,战乱频仍。1216 年,凤台向朝廷谏言“缓金伐元”,未被朝廷接纳,三子漢又被奸人迫害被贬。恐祸及族人,1217 年,凤台七子偕子侄 28 人南迁避祸,由南雄南迁至各处。


凤台与六子淘迁清远县城。凤台过世后,淘自变卖珠玑巷产业,复回福建莆田, 娶妻聂氏,生子锦发、炎发。锦发官高凉刺史,炎发诰封阳侯。锦发赴任高凉, 只留炎发在福建侍奉父母。宋末,金人大举入侵,直逼都城临安,屠戮乡民。为避战乱,炎发与族人合议入粤。1276 年,炎发同父母及族人由陆路入粤,适逢锦发任满,携眷与炎发汇合,一同迁居溪头石港。同来族人也有迁电白吴川者。居石港期间,陈淘和聂氏相继去世,陈淘葬于石碇,聂氏葬于石港。尔后, 锦发、炎发兄弟离开溪头,经上洋过儒洞,遵父辈嘱:“逢冲则止,遇水而居”。故在儒洞车田河畔择地而居,该地后名陈村。锦发任高凉刺史时已娶伍氏,炎发直至此时才娶电白庄洞庄氏为妻。锦发子孙居儒洞大村、边海、后铺、文口海、寿场、成美园等村。炎发子孙居南洞、河洞、独洞、宫坡、鸭仔田和三教等村。



马车村今昔: 至清代,炎发从儒洞独洞迁至马车村开居。炎发有七子: 长植中,次杼中, 三槿中五房后人职官未详。六房极中和七房機中子孙显赫:機中一门两太守,长子辉昌官安徽宁国府太守,次子四昌官四川省离番太守。辉昌和四昌各自在马车村建起了太守第,这两座堂皇宅第,大大地光耀了機中家族的门楣。六房极中家族,至清代也出了个陈玉生,官广西黎苗府守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 陈玉生辞官归故里,也在马车村建起了一个占地 4 公顷的大庄园,名闻遐迩。陈炎发选择在马车建村,就是因为那是块风水宝地—竹排地。竹排,就是用竹子做成的筏,能浮于水面,水涨筏高,喻越做越兴旺。马车这个村名就说明了村子的辉煌岁月。走进马车村,村头巷尾堆满了从当年豪宅里拆下来的大就是用竹子做成的筏,能浮于水面,水涨筏高,喻越做越兴旺。马车这个村名就说明了村子的辉煌岁月。走进马车村,村头巷尾堆满了从当年豪宅里拆下来的大石条,还有喂马的石槽。在辉昌太守第旧址附近,还躺着一对上马石 ( 石鼓 )。这些,足见当年马车村豪宅的堂皇。村道上迎来送往,熙熙攘攘,车马络绎不绝的场景不难想象。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事过境迁,风光不再,太守第没有了,陈玉生的大庄园也被分解了,豪宅也拆毁了。尚存的两间宅第进麟第和玄姜第,也不知其主人及其历史原委了。

该村现存有特色的传统民居有残缺破败的拔第园,该庄园为陈昆龄(字玉生) 所建。是一座方型大院落,占地面积 18000 多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庄园四周有围墙,四角有炮楼。园内有房屋 108 间,由前厅、正房、后楼和后花园组成。庄园大门朝南,园内建筑奇伟复杂,回廊百转,曲径通幽。庄园大门设一道大闸,闸门西边是马房,共 20 多间。东侧是祖屋。大闸门进去 10 米是正屋大厅。穿过正屋,里面客厅、寝室、厂房、仓库、厨房、工人住房一应俱全。再往北进入 20 米是花园门口,穿过花园就是一座后楼,高三层,墙上有枪眼,居高临下, 控制整座庄园。楼的二、三层是陈昆龄的寝室和会客室,楼的底层住兵,一边作监房。过了后楼便是花园,占地两公顷。园里有果林、花圃、假山、凉亭、荷池、蛙池。挖池塘时,还将挖出来的泥土在距后楼 20 丈处堆起一座小山,上筑琉璃亭。小山向荷塘一面筑八角亭。八角亭西去又有龙泉亭。三亭之中,数琉璃亭最小,约占 4 平方米。此亭是陈玉生每天清晨练功和他的妻妾游乐和休憩之处。20世纪 50 年代初至 70 年代,拔第园损毁严重。现存正屋几间危房和后花园小山泥土一堆。

该村不可移动的文物有石鼓一对。相传该村清嘉庆年间,有两兄弟陈昌辉、陈泗辉同为举人,分别被封安徽安庆府太守和四川离番太守。卸任后还乡,兄弟

合建太守府第名竹园。房屋建筑规模不下拔第园,房厅共计 108 间。整座院落檐廊回转,四通八达,青砖青瓦,坐东朝西,转大门朝南,是一座典型的古式大庄园建筑。竹园的门楼端挂一块木制名人赠匾,上书“文魁”二字,字体遒劲大气, 秀丽典雅。大门两侧分放石鼓(上马石)一对,以示官阶等级。后来竹园被拆毁, 仅剩残墙一堵和大门石鼓一对。

村中现存有三羲庙、乌玉朝天大王庙等两座庙宇。三羲庙,坐落于村头东北角,坐北朝南。此庙建于晚清时期,三开间二进深,砖木结构,曾二次重修。庙里供奉刘、关、张三位桃园结义的英雄豪杰神位。刘帝殿门口两侧书有“仁”“義” 二字和对联“刘镇西陵关乘马匹扶清泰,帝迁东邑张投車輚助民安”。

逢年过节或有喜庆之事,村民必进香祭拜。每年春节演戏,必先敲锣打鼓, 隆重地把庙内灵牌请到戏场,家家户户进香祭拜,燃放爆竹。

前景迷人

如今,这方水土乘着深化改革的春风正在进行华丽的变身。新型建材和精细化工产业园选址落户这里,总规划面积为 2 万亩,共分 3 期建设。落户的企业主

要有:一是总投资20 亿元的博德陶瓷,首期3 条生产线已投产,全年产值达4 亿元,产生收入 1700 万元;二是总投资 2.4 亿元的阳江建华管桩;另外,还有占地面积120 亩、总投资 3 亿元的粤玻实业和占地 360 亩、总投资 5 亿元的 20 万吨 / 年度减线油深度精制项目。项目落地投产后,整个园区将具有一定的规模,将成为阳西新的经济增长点。除此之外,总投资约 1.7 亿元的阳江印山南药基地 20 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也落户这方水土。园区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宽 7.5 米、长 2.3 公里的工业大道已建成使用,圩河变电站也已建成供电,为工业园区提供了电力保障。我们相信,新墟的明天必定是更加的光彩夺目,也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迷人的魅力!


作者:谢克柱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