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阳江库 > 阳西县库 > 大事记

渡头二友楼

2020-06-03 来源:阳西县融媒体中心

久闻沙扒镇渡头村有两座风格、造型、结构布局一模一样且里面有地道相通、当地村民把它们称为“二友楼”的古老建筑。金秋十月,随着“作家记者走进阳西美丽乡村”活动队伍,在村干部的陪同下,我终于得以走进二友楼,一睹“庐   山真面目”,也感受到了一种热烈的革命情怀和伟大的民族气概!

那天,阳光灿烂,天空碧蓝,村干部带我们步行去参观二友楼。一路上,村干部就为我们讲述了二友楼的故事。原来,二友楼是革命旧址!楼房是由广东台 山籍爱国商人黎月亮和刘步堂于1937 年所建,至今已有82  年的历史。当年楼主黎、刘二人是到渡头来投资开发盐业生意的,他们的海盐远销东南亚国家和香港等地。

抗战时期,满腔爱国热情的黎、刘二人主动与我党组织取得联系,利用他们运输上的便利条件,秘密为党组织收集抗战情报和购运军用物资,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二友楼又成为沙扒国营盐场的办公场所,直至经济体制改革盐场解散之后,二友楼闲置至今。


在路旁的一处空地前,村干部指着前面两栋灰色的旧建筑告诉我们,那两栋就是“二友楼”。一眼望去,两栋建筑之间有 50 米左右的距离,其中一栋就在路边, 完整可见,而另一栋,则是在绿树掩映之下,只见到楼顶。走近路边的那一栋, 只见墙体斑驳,灰白中泛着黑色。从外面看,那是砖瓦结构的两层楼房,正门建有骑楼,骑楼下,有三道拱门,而靠路边那面,还建有阳台,整栋楼房显得古色古香。进入楼内,才发现内部的结构布局更加别出心裁,与众不同。从门口进入, 就见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天井,因为长期闲置,天井的四个墙角缝隙都长了绿色的苔藓和其他杂草,而正对门口的那个天井角,一盆老铁树长得郁郁葱葱。铁树丛中, 还有一棵依着墙角生长的“参天大树”已经远远地高出了二楼的楼顶,很是壮观。天井的四周都建有拱形的走廊通道,楼上楼下,格局一样,站在二楼的走廊上, 楼下的一切一目了然。有文友说,这房屋的风格很像恩平的碉楼,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对门口的那面走廊还建有拱形的窗台,窗台内还装有螺纹状的石柱!虽然已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侵蚀,石柱依旧完好光滑,足见当年主人家的殷实和气派!

走廊内侧都是大大小小的房间,有的大房间里面又连着个小房间,就好像现今的套房一样。屋内的楼板和楼梯都是木制的,虽然陈旧乌黑,但也依旧完好无损。在我们参观了各房间之后,村干部告诉了我们一个惊天秘密:在这座楼房里面,有一条地道直通到 50 米之外的那座楼房里!原来这两座楼房不但外表风格造型一样,内部更是紧密联系可以“暗度陈仓”的!外分内合,难怪,这叫二友楼! 在大门口侧边的那个房间里,村干部指着一块水泥板对我们说,地道的入口就在那里。还说,他小时候经常和伙伴们打着火把从这间屋子进去从另外那间出来, 只是后来为了安全起见,地道口用水泥板盖上了。

村干部的话令我的脑海中不断地闪现出一幕幕发生在二友楼里的紧张而秘密的斗争场景:我仿佛看到在昏暗的地道里,革命志士们紧张收集、转移军用物资的情景,还好像看到二位商人楼主镇定自若地掩护他们的风流倜傥的样子……我在想,当年来渡头村兴建二友楼的这两位楼主,他们该是胸怀怎样的爱国热情和

民族大义,才会以这样慷慨的方式来贡献自己的那份力量!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进!如今,国强家富,乡村剧变,令人欣慰的是,饱经岁月沧桑的二友楼依然矗立在美丽的渡头村里,为我们讲述着那段光辉的历史和革命志士的故事,激励着我们知恩图报,振奋努力!


作者:陈英梅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