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阳江库 > 阳西县库 > 大事记

漫步禾仓环村路

2020-06-20 来源:阳西县融媒体中心


黄什河与沈海高速的交角,此间有一个城堡式古村落,护城河环绕,巷道笔直,房屋规整,在绿树掩映下,炊烟袅袅,至今已经有 500 多年的历史了,那就是程村镇的禾仓村。一个微凉的夏日,我有幸随作家协会采风团到这个历史文化名村一游,收获满满。


说禾仓村是城堡式古村落一点也不为过。禾仓村选址于黄什河畔的一个大土岗,周围一马平川,本是易攻难守之地,但村民因势利导,智慧改造,生造一个易守难攻的城堡出来。据村里向导介绍,禾仓村兴建之初,村周遭设有三重防卫: 第一重是环村而建的青砖城垣,高 2 米,大青砖、丁字墙,城门“更楼”留有炮眼, 设更夫值夜,是可靠的人工军事防御工事;第二重是城墙外的“簕竹墙”,簕竹有刺,且质地坚如铁石,枝丫缠绕联结成“墙”,密不透风,为城堡提供天然守护;第三重,深挖护城河,宽 20 米,深 3 米,引黄什河水流入,上设吊桥供进出,使城堡固若金汤、安如磐石。古堡始建于明朝嘉靖中后叶,正是兵荒马乱的时候, 安全感带来的是优越感和幸福感,如今太平盛世、岁月静好,重重防护反而不便出入,成为村民奔向小康的层层枷锁,早已被时代所抛弃。“簕竹墙”被岁月雨   打风吹去,吊桥已经被水泥大马路取代,城墙也基本废弃,只有护城河绿水依然, 其功能却不再是“护城”,而是“养鱼”,成为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了。

村中布局基本上沿袭原来的村貌风格,十条古巷,青砖路,百十间老屋矗立古巷两旁,南北走向,平行排列,坐北朝南,砖瓦木结构,杉木作梁、坚木作门, 有木雕装饰。从西边往东边逐渐扩展。村中央开一口四方井,外圆内方,故此禾仓村又被雅称为“金钱地”。我们跟着向导,沿着村里的环村路缓步而行,一边是村里的新旧房子,一边是古老的波光潋滟的“护城河”,夹道古木参天,阳光斑驳,带来强烈的穿越感,或许这就是历史文化名村的独特气质吧。村中祠堂还保存十分完好, 占地面积 600 平方米,三进三间,间接天井, 回廊相连。砖瓦木结构, 用料考究,檐头梁底, 雕龙画凤,虽经岁月洗礼,尤见当日繁华。


向导介绍,禾仓古堡肇建者黄氏澄溪公, 被公认为建村始祖。黄氏源远流长,发源华北燕山,因崇拜黄莺鸟, 世称黄夷。夏朝,于河南黄水迁至汾川,建立黄国,子孙后代贯以黄姓。秦汉,大批黄姓族人迁移到湖北地区,逐渐形成江陵、江夏两个郡望。村中宗祠大门联:原本追江夏,家声振漠西,指明源流。至于澄溪公之父黄贵三郎入粤, 应该是明初时候了。黄贵三郎常往来八甲与平冈咀之间经商,家业渐厚,建室于垌心岗,是为禾仓村肇建之始了。

在等级森严的时代,要建造一座城堡,除了有钱,还要有势,要有建城堡的资格。澄溪公之子文显公为明朝诰授奉政大夫、候选府同知,文显公之妻洪氏太诰封五品宜人。三代受朝廷封赏,享九千余石租田。黄贵三郎诰赠奉政大夫,谢氏太诰赠五品宜人;澄溪公诰封奉政大夫,蓝氏太诰赠五品宜人。一家显贵,地方望族,建造城堡,自然就顺理成章了。后来,附近塘口兴起周安堡、泰安堡、永安堡、定安堡、镇安堡和竹松书室等六座古堡建筑,与禾仓古堡交相辉映,形成粤西地区独特的古堡群落,是粤西古建筑的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关于建造城堡的经费来源问题,至今流传着一个“五鬼运财”的传说,可供参考。黄贵三郎之妻、黄澄溪之母谢氏温良敦厚,乐善好施。谢氏牧鸭于垌心岗, 一地师饥渴求饮。谢氏殷勤供以饮食,地师以一穴相送,谢氏逝,葬于该穴。数年后, 大雨,五人挑担而至,称是盐,求寄储。半月过去,不见人来,揭担视之,尽是白银, 应验“五鬼运财”之说。黄澄溪便用这钱建了禾仓村。传说的来源,或是主人家   藏富所需,或是守墓者教化向善,但足以说明这笔建造经费的庞大。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发达后的黄家,十分注重教育。村中祠堂成为祭祀的场所外,更重要的是承担了族中子弟的教育功能。由蒸尝出资, 延师掌教,从蒙馆到大馆,从《千字文》《三字经》《幼学琼林》到《大学》《中庸》《诗经》。禾仓子弟人人受教育,个个有文化,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之乡。

走在宽阔的环村路上,耳听向导将村落的历史娓娓道来,不由心生艳羡:在这样的村子长大、生活,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作者:冯家庆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