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在建28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力争年底全部投产。鲁通 摄
三峡沙扒海上风电场安装国内首台漂浮式海上风机。梁文栋 摄
绿色能源产业是阳西六大产业集群之一。当前,阳西正立足海洋资源优势,围绕打造重要绿色能源基地的战略部署,向海发展、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构建风电全产业链,建设千亿级海上风电生产基地,为争当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的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据了解,阳西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达730万千瓦,总投资1340亿元,由三峡、粤电、明阳、华电等龙头企业投资建设,全容量上网后预计年发电量约204.4亿度。该县海上风电已动工项目共8个,装机容量280万千瓦,正全力加快推进海上施工作业,力争年底全部投入运营。截至2021年6月底,阳西已开工28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1亿元,完成186台风机吊装,其中三峡一期30万千瓦和二期首批机组已并网投产。在能源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海上风电迎来发展的加速期。随着阳西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的不断推进,并向着风电码头建设、运维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不断延伸,将为该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产业支撑。阳西将勇立海上风电开发的潮头,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沿海重要的海上风电生产基地,引领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为广东提供清洁能源保障,为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规模开发
280万千瓦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1亿元
阳西是沿海大县,海岸线长,海上风能资源好。按照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阳西县是全省海上风电开发的主战场。该县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730万千瓦,总投资1403亿元,其中,近海浅水区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规划装机容量230万千瓦,用海面积368平方公里,水深23-30米之间,近海深水区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规划装机容量500万千瓦,用海面积800平方公里,水深35-50米之间。根据测算,阳西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上网后预计年发电量达204.4亿千瓦时,年产值(含税)约173亿元,创造年税收(不享受政策情况下)约23.5亿元。以2020年阳江全社会用电量145.2亿千瓦时计算,仅阳西的海上风电不仅能满足阳江全市用电需求,还能节余59.2亿千瓦时。阳西海上风电场建设加快推进。近海浅水区230万千瓦项目均已动工建设,其中三峡一期30万千瓦已并网投产,三峡二期40万千瓦首批机组并网投产,三峡三、四、五期以及广东能源集团、明阳沙扒海上风电建设稳步推进,预计浅水区的2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可在年底前全部建成投产。值得一提的是,阳西规划建设近海深水区500万千瓦风电项目中,华电50万千瓦深水区项目作为全国首个开工的深水区项目,率先在去年底开工,标志着阳西在深水区海上风电开发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余下深水区广东能源集团100万千瓦、三峡300万千瓦、明阳50万千瓦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截至2021年6月底,阳西已开工的28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1亿元,完成186台风机吊装。配套电网建设是海上风电输出的重要工程。阳西县海上风电送出线路配套电网建设项目共4个,均已动工建设,预计年底可建成投产。除已规划的7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外,阳西立足资源优势,全力争取更多海上风电开发项目。根据《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年)(修编)》,阳江海上风电拟新增1000万千瓦规划容量,阳西县具有海上风电集聚发展的资源优势,将有望新增一批海上风电场项目。
▶▷全力保障
举全县之力推进海上风电开发
阳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海上风电场建设,成立推进海上风电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员,集全县之力统筹推进海上风电建设。该县定期召开全县海上风电大会,县委书记、县长主持,召集县政府相关责任部门、海上风电企业参与,倾听项目建设方需求,统筹各方力量,为海上风电开发做好全方位保障。针对海上风电开发面临的用海用地、配套设施建设、施工船只和人员等要素,阳西县组织工作专班,全力与上级部门对接,全面做好服务,全链条全流程为风电项目建设通堵点、疏难点,确保项目建设按照预定工期安全、顺利推进。为将服务落到实处,该县完善企业服务员、企业特派员“双员”制度,由指定工作人员为海上风电建设项目提供“一对一”服务。与此同时,落实重点项目领导挂点联络制、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及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亮灯预警及协调督办机制,切实将责任压实。目前,阳西县委县政府及县直部门正全力保障浅水区2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网投产,并全力衔接上级部门,精准抓住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项目难点堵点,加快推进近海深水区余下4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具备海上施工条件,在年底前部分动工。
▶▷延链补链
积极发展风电运维及零部件生产
海上风电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沿海地区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拉动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依托阳西庞大的海上风电开发的需要,该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进产业链补链延链,大力发展风电运维、零部件生产等产业链下游环节,培育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加快构建海上风电全产业链。该县加快打造绿色能源产业园,总规划面积达1721亩,以阳西现有的火电、风电和光伏企业为基础,融合粤电、三峡、明阳、华电等海上风电项目,促进绿色能源产业聚集发展,并谋划建立绿色科普馆,塑造好绿色能源产业园形象。依托正在规划建设的阳江港丰头作业区,该县正加快建设临港循环经济产业园。以产业园为载体,该县积极发展风电整机维修、风机安装和运维等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吸引风电装备新材料、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以及施工安装等企业集聚,带动风电装备制造、运维等下游产业发展,培育壮大风电产业集群。业内人士认为,阳西目前有7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后续还会有新的项目上马,其中不少是深水区项目。随着风电场的陆续投入运营,风电零部件及运维需求巨大,积极发展零部件生产及运维业,对构建阳西海上风电开发生态体系意义重大。
▶▷融合发展
打造全国最大“风电场+海洋牧场”示范区
在沙扒海上风电场的这片海域,还承担着“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的使命任务。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公布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名单(第五批),广东省阳西青洲岛风电融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域面积达到497平方公里,这是全国海域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上发电与海水养殖两不误,正在阳西沙扒风电场成为现实。根据阳西海洋牧场示范区总体规划,2020年至2024年,重点建设“二区二园二基地四配套”。建设内容包括青洲岛人工鱼礁区、沙扒海上风电融合区、青洲岛近岸休闲渔业园、沙扒风电融合休闲渔业园、沙扒渔港产业型休闲渔业基地、青洲岛服务型休闲渔业基地,以及管理制度体系、宣传教育体系、休闲渔业文化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四个配套支撑体系。同时,建立和完善海洋牧场管理制度及管理法规,形成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多元化投入的海洋牧场建设机制,形成“市、区、镇、村、岛、海、游”游钓休闲渔业产业发展协调机制。目前,阳西县拟引进阳西青洲岛风电融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资源综合开发项目,由阳江明阳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阳江海纳水产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推动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该项目将探索风电场海域资源集约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改善及渔业资源增殖养护、海洋生物养殖利用、各类养殖试验及海洋牧场构建、装备研发、海洋牧场的综合服务及看护管理等各领域的创新技术研究论证和跨行业的管理模式,构建海洋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创新融合,是新能源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跨界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不久后,一幅集海上风电开发、生态养殖、智慧渔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海上生产画面将在阳西海域上演,为全国海上风能开发和渔业养殖融合发展积累经验。
■海上风电场建设一线
▶▷三峡沙扒170万千瓦项目
一二期机组陆续并网发电
三峡沙扒海上风电项目共规划5期,装机容量达170万千瓦。一期30万千瓦项目于2017年底动工,二至五期共1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去年2月同时动工建设,当时创下国内海上风电一次性开工建设规模之最。目前,作为阳西县在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三峡沙扒项目进展顺利,海上风机安装及配套建设正全速推进。其中,三峡一期30万千瓦已并网投产。作为最早开工建设的三峡沙扒一期30万千瓦项目,规划安装55台5.5兆瓦风机,目前,已全部投入运营发电。三峡沙扒二期40万千瓦项目位于沙扒西侧海域,批量化应用62台6.45兆瓦海上风机,首批机组已于今年3月并网投产,目前二期项目已从前期建设阶段进入风机安装和并网发电冲刺阶段。三峡三、四、五期共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在三峡沙扒海上风电场,一二期已投入运营的风机正矗立在海面上,场面蔚为壮观,巨大的叶片在不停地转动,产生的电能正通过海底电缆输送到陆上集控中心。在二期风电场,风机立于海面高达112米,叶轮直径达171米,扫风面积达22960多平方米,相当于三个足球场的大小。三峡阳西沙扒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方将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阳西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和保障下,集中人力物力,保质保量高水平推进工程建设,力争今年底实现三峡沙扒海上风电近海项目全容量并网的目标,为阳西海上风电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明阳沙扒30万千瓦、粤电沙扒30万千瓦项目
全面进入风机吊装阶段
笔者走访了解到,阳西海上风电项目明阳沙扒30万千瓦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陆上施工全面铺开,陆上集控中心主体建设已经完成。海上风电场正全面推进风机安装和海缆敷设、海上升压站建设等。陆上集控中心担负风力发电机组、海上升压站与电网侧的数据信息传输、分析处理、远程监控等重要职能,是风电项目的“大脑”。“海上升压站把电能通过220kV电缆输送至陆上后,通过电缆管廊连接到陆上集控中心,电缆管廊起到连接作用。”项目施工负责人介绍道。据明阳沙扒30万千瓦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预计今年8月首台风机并网发电,预计今年内全面完成并网投入运营。粤电沙扒项目是另一在建的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据了解,该项目陆上控制中心也已基本完工,海上施工正进行风机吊装和海上升压站建设等工作。
▶▷华电阳江青洲三50万千瓦项目
国内首个深水区项目创多项施工之最
华电阳江青洲三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位于阳西县沙扒镇附近海域,是国内首个动工的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项目。该项目于2020年12月动工,目前正进行海上施工作业。今年5月6日,该项目完成首台风机安装,标志着国内首个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项目实现风机深海安装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截至本月初,已完成2台风机吊装和14个风机基础建设。据了解,阳江青洲三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设计安装37台单机容量6.8兆瓦风机和30台单机容量8.3兆瓦风机。预计年底完工投入运营。届时这片深水海域将矗立67台大型海上风机,年发电量预计达15亿千瓦时。深水区风能资源更好,是接下来海上风电开发的主战场。以阳江海域为例,深水区风能资源较浅水区优6%。华电青洲三项目作为全国率先开工的深水区项目,迈出了深水区海上风能开发的关键一步。但由于海况复杂,深水区风电开发难度更大。阳江青洲三风电场离岸55-62公里,水深41至47米,水深是浅水区近两倍,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广东华电福新阳江海上风电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纪云松表示,华电阳江青洲三项目施工建设是一项复杂的深水海洋工程,相较浅水区项目,深水区风机基础桩打入海床更深,采用风机基础导管架也更高更重,水下打桩面临更复杂环境,水上风机吊装受到涌浪和海风影响更大。项目建设克服重重困难,运用了多项首创的海上施工技术,为国内其他准备动工的深水区项目积累经验。在青洲三项目施工中,风机钢管桩打入海床近90米,首次采用了水下机器人在海底进行打桩辅助定位,风机导管架重达1370吨,这些都创造了施工之最。
▶▷三峡沙扒漂浮式风机发电项目
在三峡沙扒风电场,正进行全国首个漂浮式海上发电项目建设,阳西又一次站在国内海上风能开发的潮头。7月13日上午,在位于海岸30公里远的阳西县沙扒海域,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全国首台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正在进行风机安装。与固定式海上风机不同,这台漂浮式机组浮于海面,由9根锚链固定,锚链一头连着海底,一头通过导链轮固定于浮式半潜平台。据项目方负责人介绍,该漂浮式风机机组名叫“三峡引领号”,单机容量5500千瓦,高107米,相当于近37层居民楼的高度,叶轮直径155米。为何要进行漂浮式海上风电研究?据了解,深海海上风电开发是未来海上风电的发展方向,然而,由于传统固定式风机只能应用于水深不超过60米的海域,一旦到了深远海,因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固定式风机已不再适用。而漂浮式风机不需要固定于海床,是适应深海海况条件下较为可靠的技术路线。阳西沙扒漂浮式海上风机项目的投入使用,是在国内首次以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为背景,对漂浮式海上风电关键技术应用展开研究,为下一步浮式海上风电技术在国内深远海的大规模应用打好基础。该项目担负着国内漂浮式风机发电的科研任务,也是广东省重点科研项目。无论是从安装施工,还是海上发电,漂浮式风机与固定式风机有很大不同。据施工方介绍,在安装方式上,漂浮式风机塔筒和风机吊装工作,全部在靠泊码头上完成,进一步降低了海上作业的风险,在完成码头安装后,再将半潜平台与风机一体化拖航至海上安装点。漂浮式风机大大降低了安装成本,但对风机发电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漂浮式机组主要是为适应深远海环境而研发的风电开发技术,深远海风力、浪涌更大,漂浮式风机需经受海上风浪和洋流的巨大冲击,风机如何适应深海环境进行有效发电是技术难题。据了解,该漂浮式海上风机由三峡集团和明阳智能联合自主研发制造。据明阳集团技术人员介绍,漂浮式风机提升了机组关键部件强度及整机适应性,解决了风机晃动带来的影响,使得漂浮式机组在面临大风、波浪、洋流等海洋复杂环境均能平稳运行。据了解,首台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安装后,计划今年年底投产。该台风机的成功安装,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大容量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自主研发、制造、安装能力,为下一步海上风电开发走向深海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