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斗门区行政服务中心综合办事大厅正式在新址对外开展服务,16个部门448项政务服务事项在此实现集成办理;在办事大厅二楼,全新的斗门区政务大数据中心机房已完成调试即将启用,成为斗门数字赋能管理治理的重要基石。
同一天,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指出要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深化政务服务等领域改革,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持续推进“智能政府”建设,深化行政审批机制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斗门区践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使命、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的具体实践。
数字斗门建设的蓝图已绘就。“今年,斗门区将持续营造更优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智能化审批改革,加快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用新动能实现新一轮大发展。”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表示。
“一件事一次办”引领改革
改革产生新动能,改革赢得新发展。
今年1月,斗门区推出2021年十大改革创新项目,其中一项改革创新课题即为深化行政审批机制改革。
斗门区提出,结合群众和企业办事实际需求和该区综合服务窗口改革实际,围绕高频、热点民生和经济事务,按照一次办成“一件事”的标准,由一个或多个部门对多个事项实行协同并联审批,以“一个窗口”“一个流程”“一套材料”“一张表单”进行主题式、套餐式审批服务,逐步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模式。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3月19日,斗门区印发《斗门区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一件事一次办”工作方案》,提出以群众和企业眼中的“一件事”为需求导向,推进政务服务流程优化,着力梳理联办事项清单,打造“一次办成一件事”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翻开今年的斗门区“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可以发现,51个事项分为个人主题服务及商事主体主题服务两部分。“出生‘一件事’”“我要购买二手房”“我要开餐馆”“我要开便利店”……每个事项均聚焦群众和企业的具体需求“量身订造”,覆盖企业开办和注销、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户政、社保、教育、就业等领域的高频事项,同时清晰列出了对应的牵头部门、联办事项、行使层级、责任部门及系统类型。
“一件事一次办”模式的推行,将为斗门区深化行政审批机制改革提供示范经验。
“我们将打破以往部门之间各自审批的串联模式,对关联审批事项进行重新梳理组合,从而大大提升群众和企业的办事体验,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供有力保障。”斗门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向杨表示。
工作方案提出,按照线下实体大厅实现“一窗综合受理、协同并联审批、窗口统一发证”,线上虚拟大厅实现“问答情形申报、系统流转、分类审批、一网通办”的思路,今年8月底前,完成申办受理平台建设及系统对接,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至少10个主题式套餐办理的政务服务新体验;今年年底前,分批逐步实现50个事项一次办成一件事专题在线办理;2022年年底前,在全区全面推广“一件事”套餐式便民服务办理,拓宽梳理“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事项范围,突破网上办事瓶颈。
方向既定,精准发力。确定今年的“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后,斗门区将围绕梳理业务标准、精简申请材料、优化审批流程3方面对“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开展优化设计。具体而言,就是要进一步优化、细化、量化审批服务标准,压减自由裁量权,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凡纳入并联审批服务改革的事项,对重复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精简,删除无法律法规依据的材料;创新联审联办制度,采用“并联+串联”审批方式,同时启动、自动流转、同步审批,实现“一套材料、一张表单、一次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一窗出件”,最大程度上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
“以开餐馆为例,原本群众需要准备16份材料、跑6次办理相关手续,实行‘一件事一次办’模式后,将只需准备5份材料、跑1次。” 斗门区行政服务中心综合办事大厅工作人员介绍。
“一屏观斗门”助推智能治理
走进斗门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一张显示着斗门区三维立体地图的大屏幕十分吸睛,地图两侧以可视化形式展示着斗门区主要经济指标、5G基站街镇分布、车辆分布等数据,生动形象而具有科技感。
这是该局正在研发的斗门区智能政府可视化综合运营平台,采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仿真,全区经济运行、城市运营、基础设施、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乡村振兴、民生应用、政务服务、疫情防控等9大板块的基本情况及实时数据均可直接查询,并在三维地图上直观显示。
目前,斗门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正紧锣密鼓对该平台进行完善,预计今年6月完成一期建设,届时“一图治区”“一屏观斗门”将成为现实,斗门区将拥有“城市大脑”。
目前,该平台已与17个部门对接,接入87种近300万条数据,实现80%数据的实时更新。同时,斗门区还通过推进区级数据共享平台与本级或上级政府部门业务信息系统对接,实现政务信息资源跨层级、跨系统互联共享,各单位通过共享平台交换数据总量超7975万条,日均交换10.1万条,初步建成人口基础信息库28万条,法人基础信息库7万条。
斗门区智能政府可视化综合运营平台的高标准建设,是斗门区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生动写照。
围绕打造斗门区智能政府可视化综合运营平台这个中心,斗门还将建设“五张网”,构建“一中心五张网”体系,激活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应急管理“一网指挥”、城乡治理“一网统管”、乡村振兴“一网助力”、数字经济“一网兴业”。
对接10余个部门、56种近4万条应急相关数据的斗门区应急综合指挥平台已经投入使用,构建“一个大平台、一张网络图、一根指挥棒”的智慧化综合指挥体系,可根据具体事件智能匹配最佳应急预案,实现精准决策、精准匹配、精准调度。斗门区“亲清在线”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也已完成建设,即将投入使用,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为亮点,可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政策计算、政策申报等服务,做到一站式归集、全流程在线、超市化服务和全链条展示。
“斗门将瞄准高端服务领域,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智能政府’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升政府运作效能和治理水平,让部门工作痛点有数可解,优质营商环境有数可循。”斗门区委副书记、区长马洪胜表示。
从“省内通办”迈向“跨省通办”
2月8日,斗门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参加由昆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主办的“云上办”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联盟线上签约仪式,与9省(自治区)153地市的政务服务管理部门签约,共同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此次签约是斗门区继2020年推出‘湾区通办’后,在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方面迈出的新动作,也是斗门从‘湾区通办’迈向‘全国通办’的重要一步。”向杨认为,“云上办”联盟的形成将极大提高来斗门务工人员及斗门在联盟成员地群众的办事满意度、获得感,打造斗门“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斗门区还对外来务工人员重点来源地进行了梳理,针对性打通“跨省通办”堵点难点,大大便利了有办事需求的外来务工人员。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来珠海务工人员达6000余人,来斗门务工人员达2000余人,斗门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将该地纳入“跨省通办”优先打通清单,与当地政府密切沟通,打通“跨省通办”事项,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2月25日,斗门区印发《斗门区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工作方案》,提出要打破事项办理的属地限制,强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支撑,着力打通业务链条和数据共享堵点,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
工作方案明确,今年年底前,实现一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2022年年底前,基本实现斗门区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同时逐步扩大通办事项范围。
工作方案提出,要从全面推行“全程网办”、积极推进“一体机自助办”、大力拓展“异地代收代办”、不断优化“多地联办”4个方面着手,深度优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模式。具体而言,斗门区将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申请人“单点登录、全国漫游、无感切换”,由业务属地为申请人远程办理;而对于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则通过“收受分离”模式,打破事项办理的属地化管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