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斗门,温暖和煦,青山绿水,沙鸥翔集。1月28日,中共珠海市斗门区第四届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召开。
回首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斗门区勠力同心、全力抗击,推动千余名党员干部“上前线”,做到“十个率先”,以“六个最严”内防扩散、外防输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斗门区积极主动应对,迅速出台“暖企25条”等各项扶持措施,统筹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将经济外贸依存度下降至两成以内,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翻红转正,先后获评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获中国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奖称号。
展望2021年,斗门区党员干部群众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抢抓新机遇,展现新担当,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打造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新引擎,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0年:
有力应对各种冲击 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央、省、市的坚强领导下,斗门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实事,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一年,斗门区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全面参与“双区”建设,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培育五大产业集群,全年引进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局即冲刺,9个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新认定51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5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冠宇电池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实现斗门零的突破。实施挂图作战超常规举措,宋城演艺度假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加快建设湾区魅力之城。黄杨河大桥建成通车,珠峰大道、白蕉大道、黄杨大道改造完成。公园之城初显,黄杨河湿地公园成“网红打卡点”,10大公园落成,15个社区公园新建改造完成。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上线区级农村集体资产网上交易平台,入选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名单和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民生高频事项100%实现“全城通办”。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珠海莲洲—阳江合山”航线成为粤西与湾区联结的首条通用运输航线。
这一年,斗门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老百姓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加快建设民生幸福样板城市。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率先启动民生微实事,民生支出占比超80%。把稳就业摆在“六稳”首位,新增就业6888人。32个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启动,5所学校改扩建完工。成立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院新院项目动工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慢性病防治示范区。
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打造13条市级样板村和12条区级样板村,113个涉农村居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莲江村入选“十大广东农房风貌提升名村”,石龙村获中国最美乡村荣誉称号。富民兴村产业蓬勃发展,白蕉海鲈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5条村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南门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对口帮扶阳江、茂名贫困户100%脱贫,助力福贡县脱贫摘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8条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突出防控重点领域风险,政府债务控制在合理水平,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这一年,斗门区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制度机制,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全面夯实党的基层基础。出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若干措施,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2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摘帽”销号。圆满完成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投入9000余万元,精心打造30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
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和改善党委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全力支持区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依法履职。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大统战工作格局健全完善。
2021年:
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推动“十四五”开好局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
会议指出,做好疫情防控是今年斗门区一切工作的前提,必须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积极构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协调机制,奋力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
会议提出,今年斗门区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6%以上,实际执行时努力争取更好结果。全区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聚集“十项重点工作”干好第一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着力打造创新高地。主动参与“双区”建设,借力省委、市委全力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全面融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强与广深创新平台对接,推动跨区域科技合作与发展。主动承接“双区”建设的溢出效应,全力支持创新平台和创新中心建设,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快“北联广州东融深圳”步伐,为斗门新一轮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发挥冠宇电池、鹏辉能源等龙头企业创新带动作用,在产业链中部署创新链、在创新链中布局产业链,促进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
推进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十大改革”,着力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挥斗门地域广袤、可利用空间大等比较优势,释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红利。借鉴横琴自贸区建设经验,做大做强跨境电子商务,建设以敦豪-威恒供应链南区综合营运中心、广丰物流为龙头的区域物流中心,打造开放型新经济。
科学布局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一个新中心”,启动白藤湖东侧金融岛开发建设。构建“两大产业带”,逐步形成珠峰大道科技创新产业带和黄杨河现代服务业产业带。打造“四大现代化园区”,以富山工业园回归为起点,推动新青科技工业园、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扩容提质。提级“五大支柱性产业”,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布局“六大镇域经济板块”,充分发挥六个镇街各自优势,推动园镇融合发展。
加快构建大城市框架。坚持顶层设计,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水平,将斗门建设成为山水相依、林城相融的湾区魅力之城。坚持“生态新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布局,在“一河两岸四组团”建设基础上,推动主城区东进西拓,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和集聚力。尽快启动白藤湖改造提升,着力打造成为斗门“西湖”。
积极打造西部交通枢纽。积极配合市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做好鹤洲北高铁枢纽站、珠海隧道、机场北快线等项目服务。加快香海大桥西延线、双湖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白蕉大道、黄杨大道改造提升全面完工。将黄杨河新建大桥事宜提上议事日程,尽快形成可行性方案。坚持不懈推动地铁3号线规划建设工作,实现斗门交通路网质的提升。
加快打造乡村振兴全国示范区。在全力推进12个区级样板村基础上,今年再建12个区级示范村,全力以赴打造乡村振兴全国示范区。加快宋城演艺度假区、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御温泉度假区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白蕉海鲈现代产业园、斗门休闲农业产业园、河口渔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全力厚植城市文化根基。推进区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和融媒体中心省级试点建设,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疍民(斗门)文化生态保护区。做强文化品牌,推动“文化节”“体育节”“旅游节”“美食节”四大节庆活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知名品牌。
努力塑造全国生态文明典范。深入推进“三化三城”建设,启动黄杨河湿地公园二期、一河两岸滨水景观亮化工程建设,启动黄杨山整体改造,推进尖峰山中央公园、圣狮公园等建设,再建10个社区公园。
大幅提升全民幸福指数。加快在建公办园建设,完成西湖学校、博雅中学等8所学校新建及改扩建,深化与省中医院合作,推进区侨立中医院建设,启动骨伤科医院等一批专科医院建设。
全面建设平安斗门法治斗门。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全力推进依法治区,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大全民普法力度。
双湖路跨鸡啼门特大桥全桥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