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区在疫情防控时期,科学有序组织蔬菜种植,抢抓农时恢复生产,保障蔬菜市场供应,确保各类蔬菜不脱销、不断档。目前,全区蔬菜在田面积0.62万亩,每月产量达到0.74万吨。
19日上午,在位于斗门镇南门村的绿祥生态农场里,农户们正在收获蔬菜,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据了解,绿祥生态农场抢抓农时迅速复工复产,开展春耕春种,每天能够出产1500公斤新鲜蔬菜。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农场每天都要用84消毒水喷洒办公场所和公共区域,大棚里的工人、搬运蔬菜的配送员均须佩戴口罩,保持作业距离,落实防控措施,确保春季生产和疫情防控“两手抓”。
“农户在南门村居住,来农场开工都要测量体温。”绿祥生态农场负责人梁土胜介绍,该农场占地79亩,主要种植番薯叶、苋菜、生菜、菜心、豌豆芽等蔬菜品种,除了采摘蔬菜是人工作业之外,浇水、翻土、种植等工序全部采用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新冠肺炎疫情对蔬菜种植影响不大,这段时间天气较好,要抢抓时机,迅速开展春耕春种。“每月约有8万-9万斤的蔬菜上市,主要是在批发市场销售。”
记者从斗门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连日来,斗门区积极做好各类蔬菜的市场保障和供应,科学有序地推动农业生产类企业恢复生产,特别是叶菜类蔬菜的生产种植,全力保障“菜篮子”供应。据统计,目前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约1.9万亩,蔬菜在田面积0.62万亩,每月产量达到0.7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