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雨水节气已过。上午10时,45岁的农场负责人叶昌勇大踏步走进泵房,按下了红色按钮。砰砰声里,两台7.5匹马力的水泵马达启动,机器的轰鸣如同蕉林绿野的大地上心脏在“起搏”。斗门区南门村绿祥生态农场内,5600个田间喷淋头如百花齐放,碗口大的水花从1米高的空中飞溅下来为蔬菜“解渴”,阳光照射下、田间腾起彩雾,让岭南的春天更加如梦似幻。
当天,央视新闻频道直播节目《共同战“疫”》播出,取景地选址斗门区斗门镇南门村,以展示岭南大地的种收春景。珠海农村登上春天的“列车”,在万物生长的季节里,重新找回忙碌的生产“节奏”。
绿祥生态农场占地79亩,主要种植番薯叶、苋菜、生菜、菜心、豌豆苗等蔬菜品种,除了采摘蔬菜是人工作业之外,浇水、翻土、种植等工序都采用全机械化的生产方式。
“疫情虽对蔬菜销路造成重大影响,但对蔬菜的种植影响有限。从2月10日开始,农场抢抓农时迅速恢复生产,开展春耕春种,每天能够出产1500公斤新鲜蔬菜。”叶昌勇说。
叶昌勇表示,农场一年四季都有蔬菜上市,销往珠海、中山和澳门。“每月大概有4-4.5万公斤左右,受疫情影响,往日配送的酒楼都停业了,现在全部都供应到批发市场,销售渠道调整后,蔬菜的供应量也稳步上升。”
绿祥生态农场内展现的勃勃生机,是珠海农村复工复产的一处生动图景。窥一斑而知全豹。作为珠海市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斗门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促使农业蓬勃“复苏”。
连日来,斗门区积极做好各类蔬菜的市场保障和供应,科学有序推动农业生产类企业恢复生产,特别是叶菜类蔬菜的生产种植,全力保障市民的“菜篮子”。
斗门区农业农村局迅速对斗门区5镇1街蔬菜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统计摸底,摸清辖区内在田蔬菜面积、产量,掌握本地需求,确保市场充足供应。
“我们还派专人到村督促农户,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同时,加强蔬菜主产区的田间管理,增加产量供应;强化技术应用,指导农户因时因地加强田间管理,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品质,提高产量。”斗门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谢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