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大事记

全长约23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成功合龙

2016-06-29 来源:珠海特区报

  2016年6月29日上午11点,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合龙仪式在珠海举行。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本次合龙的主体桥梁工程包括3座通航孔桥及深、浅水区非通航孔桥。   

  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包括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以及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口岸和连接线。其中,主体工程由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9公里的桥梁工程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四年来,来自中国交通建设领域的“国家队”和顶尖方阵的数万名建设者们,合力铸就了这条横跨伶仃洋天堑的海上巨龙。

  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包括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以及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口岸和连接线。其中,主体工程由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9公里的桥梁工程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

  6公里的深埋沉管是我国建设的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是公认的“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与此同时,长达22.9公里的桥梁工程,同样也是世界级难度。

  建设者们面临的挑战,除了全世界最长的桥梁长度,还包括珠江口变幻的水流,莫测的泥沙,每日数千艘航行的巨轮,以及数千只世界上仅存的中华白海豚。同时港珠澳大桥还是粤港澳三地首次统一使用国际建设标准的项目,大桥设计使用寿命达120年。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行政总监韦东庆告诉记者,面对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建设者们创造性地实践了“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的设计理念。化水上施工为陆域加工制造,把工地变成工厂,这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的崭新一页。

  伶仃洋是一个典型的弱洋流海域,每年从珠江口夹杂着大量的泥沙涌入,如果大桥的桥墩太密,阻挡了泥沙,就可能使伶仃洋逐渐变成一片滩涂甚至冲积平原。

  为减小桥梁基础的阻水率,保证珠江口排洪纳潮及航道通畅,港珠澳大桥非通航孔桥采用埋置式承台,将188个桥梁承台埋入深达8~15米的海床面以下,规模庞大,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近23公里的桥梁,首次在桥梁工程上部结构大规模采用钢结构,用钢量达40多万吨,足以建造60座埃菲尔铁塔。    为又快又好筑牢这座“海上钢铁长城”,建设者们则引入了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的板单元组装和焊接机器人系统,先进的超声波相控阵检测设备,工厂化的“长线”法拼装。

  参与港珠澳大桥钢箱梁制造的武船重工负责人杨少稀说,此种改进,代替了过去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成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使港珠澳大桥钢结构制造技术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进而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除此以外,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非通航孔桥基础均采用大直径钢管复合桩,桥梁墩台、组合梁、钢箱梁、钢塔全部采用陆上预制,海上运输整体吊装。三座通航孔桥亦非按照传统方式建造,尤其是几千吨级钢塔整体吊装技术,也是中国桥梁界的重大创新。

  几年前,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预言,港珠澳大桥一旦建成通车,对中国和世界以及工程技术领域的影响是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意味着中国由桥梁建设大国或者交通建设大国迈入强国之列。

  港珠澳大桥海上“长龙”的延伸,正让这一目标渐行渐近。过去四年间,桥梁、隧道领域最顶尖的建筑科技被运用到大桥建设的每一个桥墩、每一片钢梁、每一根拉索乃至于每一米桥面、每一个桥栏,从而形成独特的大桥建造工艺,将建桥工艺做到极致。

  “港珠澳大桥的每一立方混凝土,每一粒砂石都能溯源,都有标准,这些标准甚至已开始被国际所采用。”在韦东庆看来,港珠澳大桥超级工程不仅诠释了“中国首创”的意义,更为“中国制造”登顶世界前列作了最好的注解。    港珠澳大桥稳步跨越天堑,带动的是整个中国交通建设行业的提升。承接CB01标钢箱梁制造的中铁山桥项目部党工委书记王树枝此前告诉本报记者,为确保将港珠澳大桥打造成世界一流精工工程,中铁山桥在山海关开发区建设了占地1320亩的产业园,“如今,山桥产业园是国内最现代化的钢桥梁制造基地。”    此次大桥最后一段长约8.6米的中跨钢箱梁,由武船重工负责预制和运送。昨天上午,在合龙仪式现场,一名建设者在签名版上写下了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世纪工程,武船之光!”    武船重工副总工程师兼港珠澳大桥CB02标项目经理黄新明更是激动:“如果说在参建港珠澳大桥以前,武船重工股份已经是国内领先的钢桥制造企业,那么,参建港珠澳大桥之后,我们就不仅是国内领先,更是国际一流的钢桥制造企业。”    同样在昨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工程总监张劲文博士在微信上写下一段深情的话语: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代表了中国桥梁工程师的真实形象,专业、认真、敬业、执着、守诺、坚忍、永不言弃。然而在他们身上,还有一种更重要的品质,他们敢于创造奇迹。这是港珠澳大桥的精神底蕴所在,也是中国桥梁精神所在。

  时间表    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十大历史性时刻     

  1.2012年7月:主体桥梁工程全面开工    

  2012年7月,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全面开工,桥梁工程队伍进场,打响了伶仃洋上的“百团大战”。主体桥梁工程包括3座通航孔桥(九洲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青州航道桥)及深、浅水区非通航孔桥。深水区非通航孔桥采用110米跨径整幅整墩钢箱连续梁桥,浅水区非通航孔桥采用85米跨径钢混组合梁。

  2. 2012年8月:总重42万吨钢箱梁工程全面开工

  2012年8月22日,武船双柳基地高大的钢结构厂房内设备轰鸣,中船重工集团武昌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举行仪式,正式启动港珠澳大桥主体武船承建CB02标段钢箱梁工程建设,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钢箱梁工程全面开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共分六个标段,其中CB01、CB02、CB05三个标段为钢箱梁制造项目,总重达42万吨,足以建造60座埃菲尔铁塔。

  3. 2013年12月:九洲航道桥“巨龙”出水

  2013年12月2日,在距离拱北口岸约两公里的伶仃洋上,“天一号”3000吨运架梁起吊船将一片长达85.3米、重约1900吨的组合梁,稳稳架设到港珠澳大桥非通航孔桥191号墩和192号墩上。桥梁工程CB05标(九洲航道桥)率先架设首片组合梁,标志着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开始由下部结构施工向上部结构施工转化,终于“巨龙”出水。

  4. 2015年1月:港珠澳大桥第一高塔封顶

  2015年1月8日,随着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163米高、相当于近50层楼高的主塔最后一斗混凝土浇筑完成,宣告港珠澳大桥第一高塔封顶目标顺利实现。青州航道桥主塔的成功封顶,标志着青州航道桥主体工程转入了斜拉桥主梁施工和斜拉索挂索施工的新阶段。青州航道桥主塔高度达163米,是港珠澳大桥跨度最大、主塔最高的通航孔桥,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结”主题造型。

  5. 2015年2月:120米高“风帆”矗立伶仃洋

  2015年2月2日晚8时许,经过14个多小时的连续施工,港珠澳大桥九洲航道桥主塔206号墩上塔柱顺利竖转提升到位,120米高主塔犹如一座巨大的“风帆”,矗立在辽阔的海面上,蔚为壮观。这是国内首次采用整体竖转提升方式安装的上塔柱,其精确安装到位,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桥梁上塔柱整体竖转提升安装领域的空白,标志着九洲航道桥正式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6. 2015年8月:江海直达船航道桥首座钢索塔成功吊装

  起钩平吊、竖转穿裆、横移对位、临时匹配……随着一个个关键节点被攻克,港珠澳大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第一座钢索塔——140号墩钢塔于2015年8月23日下午成功完成吊装,巍然屹立于伶仃洋上。“海豚”造型钢塔高度达105米,相当于35层楼高;吊装总重量约3100吨,相当于1400辆小汽车。类似大型钢塔整体吊装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7. 2015年9月:208座墩台全线圆满完工

  2015年9月6日,港珠澳大桥CB03标非通航孔桥顺利完成最后一件上节墩身安装。这宣告了CB03标历时两年多的港珠澳大桥墩台工序就此完成,同时也标志着港珠澳大桥208座墩台全线圆满完工。本次安装完成后,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将正式转入到钢箱梁吊装的施工工序,全面进入工程冲刺阶段。

  8. 2015年11月:九洲航道桥段主体工程完工

  2015年11月22日,由中国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港珠澳大桥九洲主航道桥主塔斜拉索22日全部挂设并张拉完成,这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九洲航道桥段(即全桥第CB05标段)主体工程完工。CB05标段是三个海上桥梁标段中工程量最大、结构形式最复杂的标段。

  9. 2016年4月:青州航道桥全线顺利合龙贯通

  2016年4月11日,随着最后一片中跨合龙段钢箱梁安装完成,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全线顺利合龙。青州航道桥是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最大跨度达458米,主塔高度达163米——作为港珠澳大桥三座通航孔桥中跨径最大、桩基最深、索塔高度最高、施工区域离岸最远的控制性工程,青州航道桥的合龙贯通,也正式打通了港珠澳大桥从西人工岛至深水区通航孔桥的主通道,向实现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面完工迈出了重要一步。

  10. 2016年6月:三只“超级海豚”挺立海上

  2016年6月2日,港珠澳大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最后一座钢塔顺利完成安装!最后一座钢塔安装是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乃至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的一个收官之战,三只“超级海豚”形钢塔已经挺立在浩瀚的伶仃洋海面上,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全面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