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典型人物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他却是这样做的....

2021-06-21 16:08:44 来源:珠海香洲

  一个人感动一个人,就是两个人;两个人再感动两个,就是4个;4个人感动4个人,就是16个……这就是爱心传递的方程式。

  图片

  从2013年开始,香洲区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先后有159人被评为“香洲好人”,其中:13人获评“中国好人”、65人被评为广东省、珠海市好人或道德模范。这些身边好人,来自基层,来自群众,来自最可爱的人。

  珠海香洲将对这些好人集中推送,传递爱与善。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

  但...中国也有另一句古话:“久病床前无孝子”

  

  扪心自问

  当父母长年瘫痪在床

  你还能始终如一的悉心照料吗?

  

  相信大多数人一定不会弃父母于不顾,但是工作、孩子就已足够分心,是否能做到悉心照顾、精心呵护、孝心敬奉就真得另说。

  

  而香洲区南屏镇北山社区已是花甲老人的杨百成,几十年来,始终如一的服侍瘫痪在家102岁的高堂老母,让母亲得以健康长寿。

  

  

  人物档案---杨百成

  图片

  2012年9月,杨百成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2年12月,杨百成被评为珠海市“孝老爱亲模范”

  

  现在,就跟着小编来看看杨百成老人伺奉百岁老母亲的故事。

  

  

  图片

  百岁妈妈,不凡人生

  郑宝棉老妈妈的父亲是南屏人,早在幼年孩童时期就去了日本,那还是十九世纪、清朝末年的事情。因此,郑宝棉在日本横滨出生长大。直到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疯狂驱赶华侨,20多岁的郑宝棉随家人回到祖国。郑宝棉老妈妈年青时喜欢游泳、打排球、打网球,早年在广州和香港当过体育老师,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回到北山村居住。老人家懂得许多保健知识,自己也很会养生,而且乐于助人,邻居乡亲如果有跌打扭伤,经常会找她推拿治疗,每次都是免费的,从来不收一分钱。老人一生行善,受人尊敬和爱戴。直到90岁高龄走路说话还很硬朗,每天都外出散步,锻炼身体。

  郑宝棉老妈妈育有六个子女,两个儿子四个女儿,大女儿和大儿子今年分别是73岁和71岁,都住在北山;二女儿和三女儿今年分别是69岁和67岁,她俩都居住在香港,偶尔会回来看看阿婆;四女儿十年前因病过世了。俗话说,“生女儿命好,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由于种种原因,老妈妈却没能享受到女儿们太多的照顾,最小的儿子杨百成却成了妈妈最好的依靠。

  在郑宝棉老妈妈90岁的时候,杨百成担心妈妈半夜睡觉时不小心会捂到呼吸,害怕老人家夜里蹬被子不知道盖上,再加上老人家起夜上厕所很不方便,他就专门请了保姆夜里做伴陪护。照顾老人实在是件非常辛苦的差事,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总是絮絮叨叨,喋喋不休,很多保姆受不了辛苦纷纷辞职走人。5年时间,杨百成先后请了超过50个保姆照顾老妈妈,直到他退休后自己亲自来伺候为止。在杨百成自己亲自伺候老妈妈的这5年时间里,老人从来没有生过病,就连感冒发烧也没有过。以前,他们一家人四代同堂生活很多年,她住一楼,儿子杨百成和妻子住二楼,孙子小杨和孙媳妇小卓住三楼,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骨质容易疏松,三年前,老妈妈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骨折,从此只能坐在轮椅上,那个时候,正赶上杨百成全家准备搬新家,家里没有电梯,考虑到妈妈行动不便,于是,60多岁的杨百成便继续留在老屋整日整夜照顾老妈妈。

  

  

  图片

  厚道之子,真心尽孝

  杨百成的每一天基本上都在重复着伺候老妈妈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疲倦,从来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

  图片

  每天8点

  他准时给老妈妈准备早餐,老人不能吃热饭,做好的饭一定要放在厅里慢慢地冷下来,才能喂给妈妈吃。

  图片

  每天9点

  9点钟,才将老人从床铺上扶起坐好,擦洗身子。洗漱完毕之后,再将老妈妈抱到厅堂里坐在轮椅上,准备吃早餐。

  这两年,因妈妈不能走动,下肢肌肉萎缩,导致老人家经常便秘。以前家里经常煲汤,可以做一些阿婆爱吃的饭菜,但是现在,百多岁的老妈妈只剩下一颗牙齿了,吃什么东西都很困难,加之老人家肠胃功能退化,杨百成给老妈妈做的饭菜便全部换成流质食物。牛奶、麦片、西粥或者汤汤水水,杨百成每次都要一勺一勺慢慢地喂到老妈妈的嘴里,有时候老人不小心泼洒了汤水,杨百成又给老妈妈细心地擦干净。吃完早餐,只要天气晴好,他还要将老母亲推到小院子里转转看看,晒晒太阳。

  图片

  每天11点半

  上午11点半,再将老人抱到床铺上午休。

  图片

  每天下午2点半

  下午2点半,杨百成又要将老人家再次抱起来,几小碗从香港买来的营养麦片或者葡萄糖、维生素是妈妈的中餐,晚上五、六点钟再将老人抱上床铺休息。到晚上8点钟左右再回来整宿陪伴老妈妈。

  走进杨百成家里,可以看到,他家房间里永远都是干净利落、摆放整齐,郑宝棉老妈妈全身总是干干净净的。老妈妈长期坐在轮椅上,因患老年痴呆症,行为像婴儿一样不受控制,生活不能自理,杨百成总是不停地为老妈妈擦拭嘴角流出的口水,不厌其烦,相当细心。

  没事的时候,他总要逗引老母亲哼哼唱唱,妈妈舌头僵硬,什么也说不清楚,妈妈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但杨百成说,陪妈妈说说话,不管她老人家讲什么,别人虽然听不懂,讲不明,但是他可以听得明白,他知道妈妈说什么?想什么?要什么?陪妈妈不停地聊聊天儿,可以帮老人解闷,对老人的身体和大脑都是锻炼,这样妈妈还能多活一些年。

  只有在老妈妈中午午休和晚上入睡的这些时间段,杨百成才能有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自由一点,他还要用来处理自己个人和家中的事情,细算起来,他每天都要用20个小时的时间陪伴在老人的身边。

  

  

  图片

  百般照顾,孝感天地

  多年来,杨百成最长一次连续多日没有服侍老妈妈的时间只有一个星期,那还是一次迫不得已的所谓“旅游”活动,这件事情他其实不太想说起,因为讲起来实在有些让人心酸。

  2007年7月,杨百成腿上长了个很大的囊肿,疼痛得走不了路,必须住院做手术清理切除。为了不让妈妈为儿子住院担惊受怕,他把照顾妈妈的重任交付给了儿子杨志超,临行前,他来到妈妈的床前,故意装着一幅心情愉快的样子,贴着老妈妈的耳朵大声说,“妈!我要外出‘旅游’几天,您老人家多保重身体,过几天我就回来了!”妈妈哪里知道实情?还笑着声地说让儿子玩高兴再回来。杨百成腿上长的这个囊肿特别大,幸好是良性的,刀口开了十多公分长,缝了十几针。由于伤口很大,手术后愈合的比较慢,但杨百成却迫不及待地想回家。住院做手术的几天时间里,杨百成归心似箭,天天记挂着老母亲,觉睡不安稳,心放不下来。还没等伤口完全痊愈,他便急着出院,匆匆回到家里,一瘸一拐地侍奉在老母亲的床前。

  还有一次,郑宝棉阿婆因行动不便不小心划破了手背,皮肉都翻开了,必须要到医院里清创消炎,因伤得厉害,大夫担心高龄阿婆的抵抗力差,害怕会感染,特意安排住院治疗。阿婆并不配合治疗,输液消炎的针头一扎进去,她就硬给拔出来,反反复复,就是不听医生的。没有办法,杨百成与七旬高龄的哥哥一起,两位白首老人轮流照顾百岁老妈妈,那样的情景,实在让人惊讶赞叹、崇敬不已。

  由于担心医院病床太小,没有护栏,而且休息也不安稳,杨百成就每天租车将老母亲送进送出、楼上楼下地搬到医院再接回家来,直到老人的伤口完全痊愈为止。

  老妈妈大小便失禁,杨百成中午、晚上都要给妈妈勤换纸尿裤,半夜三点,还要爬起床再给妈妈换上干净的。

  为了能让老人家睡得安稳,他还特意给老妈妈的床铺加上护栏,不让老人从床铺上跌下来。

  被褥每个月都要拆洗,衣服每两天换一次。

  在老儿子百成的悉心照料下,郑宝棉老妈妈冬有暖气夏享空调,不受蚊虫叮咬,从来没有生过褥疮、长过痱子,过着平静安康的幸福晚年。

  

  

  图片

  胸有大爱,爱心无价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杨百成不仅照顾着自己的百岁老母亲,他同时还要照看另一位91岁的老太太,这位老人名叫王燕群,是杨百成父亲的叔伯婶娘,按辈份是杨百成的三奶奶,老人家无儿无女,无依无靠,孤独寡居。

  杨百成其实并不是这位王奶奶最亲的亲人,他只是王奶奶的婆家侄孙,两人并没有血缘关系。在南屏,王奶奶还有几位比较亲的亲戚,但是,谁也没有杨百成忠厚老实,诚信孝道,多年以来,只有杨百成看望她最多,孝敬她最真诚,因此,杨百成是王奶奶最信任的人。

  王奶奶年龄大了,由于中风,老人家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杨百成实在没有能力同时照顾两位老人,他只好将三奶奶送到南屏的养老院,每个星期都要准时去探望,尽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孝心和责任。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