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金湾区库 > 课题报告

珠海市金湾区二次创业可行性与对策研究

2014-01-25 14:09:18 来源:金湾区社科联

  一、珠海金湾区二次创业形势与背景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我国各地都在积极创新机制,招商引资,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珠海金湾区成立于2001年,辖三灶、红旗2个镇,是目前珠海最年轻的,拥有重点发展产业的行政区。自2011年以来,常住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呈现出了迅猛的发展势头,2013年珠海金湾区本地生产总值达到179.24亿元,同比增长13.8%。[1]而2014年的区委三届五次全会中透露区政府的投资项目实际投资规模要比2013年增加1.5倍。可见,金湾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明显。

  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一体化,同城化进程加快等新形势、新机遇下,金湾区经济发展有了新的契机,同时它也面临着承担和调整优化珠海经济产业,发展低碳经济提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实现绿色增长等方面的重大使命。由于国内外竞争激烈,金湾区产业原始创新能力欠缺,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劣势地位,相关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附加值较低,且高层次创新创业的人才又相对缺乏等一系列内外部因素,让金湾区二次创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二、珠海金湾区二次创业存在的问题

  1.原始创新力较弱,出口创汇能力有待提高

  从2002年至2009年的近10年间,除2004年金湾区工业增加值与珠海市工业增加值的比率略有波动外,其他年份均呈现稳步增加。且在这10年间金湾区工业增加值与珠海市工业增加值都呈现出了增长的趋势。据统计数据显示,2002-2009年金湾区工业平均增长率达27. 24%,其中2009年的比重最高,达到37. 45%,较2002年比重18.19%高出19个百分点。2013年,金湾区GDP增加值率为26%,其中工业总产值28.9% 由此可见,金湾区对珠海市的贡献,随着其工业增加值比重的增加而逐渐增长。

  然而,金湾区的出口产品数量相对较少,且产品大多集中在光电子信息产业。据统计,金湾区产品市场主要是国内,直至2013年6月底,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6.7亿美元,同比增长14.53%,居珠海各个行政区、功能区第二名,出口创汇能力有待提高,需解决好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围观问题。

  2.创新资源投入力度强,资源整合能力弱

  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影响,金湾区城市化水平较低,城镇化的进程缓慢,且土地、人力等投资成本加大等不利因素,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难度加大。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金湾区的从业人员数量从2002年的10.8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20.3万人,增长了201.7%。虽然,区内目前有中小型科技企业886家(其中近20%的企业由高校或高校教师创办)。但是与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业相比,珠海高校产业在数量、规模、产业实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而广东省由企业独立完成的产品创新占70%左右,独立完成的工业创新占65%,只有28%的产品创新和35%的工艺创新是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合作完成的。且金湾区的产业技术联盟成立时间较短,并都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的初级阶段。因而增加创新资源的投入力度,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3.科技产出能力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

  金湾区的科技产出能力较强与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矛盾实际存在。据有关数据显示2001-2008年,金湾区的申请专利与拥有发明专利数量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的数量占专利申请数量的比重较为稳定,一直持续在50%左右。2001-2008年,金湾区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数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申请总数以32.7%的平均速度增长,实用新型则在2007年出现转折,略有下降。技术性收入呈现上升趋势,占总收入比重呈现上升趋势。

  国内商品化率在10%左右,产业化率在5%左右,而珠海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也相当于国内商品化率的这个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率在60%-80%相比,商品化率和产业化率相对较低。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影响了金湾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

  三、金湾区二次创业的可行性分析

  1.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以创新创业为核心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提倡全面而协调的发展,也是金湾区二次创业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充分利用金湾区的优势,突出沿海的特点,打造专属于金湾二次创业的支柱产业,发展核心经济,实现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不计眼前得失,全面实施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走出一条“大建设、大整治、大提升”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金湾区的“二次创业”要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创新创业为核心,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入手,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龙头引领未来经济发展。从经济过去的增长方式,我们可以看出,金湾区在发展思路上还存在重产业、重招商轻成果,重规模轻技术等问题。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快速增加,金湾区再坚持传统的成本比较优势将不再存在。要获得新的竞争优势,金湾区要着力提高区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优势竞争力的高新企业,实现产业的发展与科技创新相结合,解决技术与经济相脱离的难题。

  2.夯实人才基础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配置直接关系到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加快金湾区二次创业的突破口。建设金湾区十几年来,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之路,已经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知名品牌,也成长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和企业家队伍,近几年己打造成为广东创新最为活跃、顶尖人才集聚的一个洼地。

  目前在珠海落户的高校有9所,在校生达10余万人,其模式被称为“珠海模式”。珠海大学园区与广州大学城成南北鼎足之势,构筑起广东高等教育的创新模式。此外,珠海还引进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北大教育科学园、清华科技园、哈工大新经济网站资源开发港等5个产学研项目,大大加强了珠海的人才队伍的建设,也使得珠海拥有非常丰富的高新技术人才资源。

  3.金融创新打造资金政策

  金湾区出台了多项科技金融创新配套政策,为二次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0年,金湾区累计融资额400多亿元,已有15家上市企业,获准发行总额6亿元的企业债券。完成信用贷款8. 4亿元,应收账款质押贷款31. 5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授信20亿元,BT(建设、移交)融资、BOT(建设、经营、转让)融资19. 7亿元。“金融超市”正式开业。引导设立了8只投资基金,投资基金总额超过20亿元。金湾区政府投资对社会的投资起着引导和带动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据悉,2014年,珠海金湾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拟达资167.6亿元。

  4.技术推动二次创业

  科技创新是“二次创业”的根本动力。金湾区主导制定了多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光通信、航空航天、激光、数控系统、能源环保、空间地理系统等领域的相关技术己达到国内一流、在国际竞争中也赢得了话语权。如能引导这些产业合作创新,形成集群效应,进而提高竞争力。

  金湾区针对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建设了软件开发与测试服务平台、光电技术测试服务中心、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平台,这些技术条件为金湾区二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园区也要加大专业市场开拓路线,加强与有实力的外资企业合作,达到依靠市场、技术和外资力量推动园区产业经济的发展。

  四、金湾区二次创业对策与措施

  1.增进与其他城市区间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国际竞争力

  金湾区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强当地网络联系,进而弥补各自的不足,缩小相互间的差距,实现合作共赢。金湾区尤其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以及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软件外包、互联网等新兴支柱产业方面,通过交流沟通实行错位发展,加强产业分工,促进高新技术细分产业发展,努力避免产业同构、同质竞争,形成差异化、专业化和独特化的竞争优势。

  2.提升产业集群化程度,加快创新集群建设

  金湾区二次创业的根本动力是科技创新,而产业集群能够产生区域创新优势,实现金湾区的内生式增长,进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金湾区产业发展定位已十分明确,以及在各种针对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基本建成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各产业集群“自组织”机制的作用,加快产业集群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进。

  3.加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吸引和留住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提高金湾区自主创新能力根本保障。因而金湾区要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通过政策及制度的创新,形成以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一流创新型人才,以优厚待遇等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一些中介服务性机构参与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推动产学研互动联合,完善创新网络建设。

  4.注重管理体制与服务体系创新,提高服务质量

  金湾区政府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互动,增强引导、整合资源等服务功能,通过管理体制创新来提升对企业的服务功能,这对企业提高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都起着积极作用。金湾区的外向型经济明显,部分企业只是作为外资龙头企业所引导的产业集群中的代工厂,而外资研发机构入园数量有限,核心技术仍在母国,容易使得本土企业的技术锁定在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部分,影响高端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等。

  五、结束语

  在国内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多次战略转变以及“两型社会”“区域产业转移”等社会背景下,金湾区二次创业的转型,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产业链配套及完善,增强城市竞争力,推动我国城市发展走出“产业洼地”的发展困境,打造创新城市网络节点,实现产业升级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