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金湾区库 > 课题报告

金湾区打造“三平台” 多元共治促进社会和谐

2015-09-28 14:29:55 来源:金湾区社科联

  一、背景: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社会治理基础薄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安定有序;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增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金湾区下辖2镇21个村(居),户籍人口约7.8万人,常住人口约20万人,地处珠海市城乡结合部,正处于由传统乡村社会加速向现代化城市社会转型进程中,面临着建区时间短、居民社区认同度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社区治理基础薄弱、社会分层明显,社会服务发展水平较低等制约因素。

  为破解这一难题,金湾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决策部署,结合辖区实际,坚持以“和”为核心理念,按照“服务为本、政社分离、社区参与”的原则,打造了虚实结合的“三平台”——社会服务的实体平台、经验交流的言论平台、社区多方主体的参与平台,开创了具有鲜明金湾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2014年,金湾红旗社会服务中心被珠海市评为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基地,“三平台”赢得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和辖区群众一致好评。

  二、做法:打造“三平台”,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金湾区在开展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结合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3+1”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即“政务服务中心、社会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社会管理综合执法队”的镇级治理机制,“村(居)党组织、村(居)委会、村(居)公共服务站+社会服务站”的村(居)级治理机制)。进而以社会服务为切入点,以“共享、共融、共济”为整体理念,打造覆盖全区的镇村两级社会服务中心(站),举办“和谐讲坛”推广先进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开展“公益大家乐”引导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三措并举促进社会和谐共治。

  (一)着眼需求,固化阵地,打造社会服务实体平台。金湾区紧紧围绕和回应辖区居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进一步固化社会服务阵地,精心打造覆盖城乡居民、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会服务实体平台。

  一是推进镇村社会服务中心(站)全覆盖。由区委社管部牵头,协同政府相关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区镇共建,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示范点——红旗社会服务中心建设,并于2014年6月,建成投入运营。在此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三灶社会服务中心建设。同时,结合村(居)文化活动中心、志愿服务站的统一建设,有效整合基层行政和社会资源,在21个村(居)推广社会服务站建设,逐步实现镇村社会服务中心(站)全覆盖。镇级社会服务中心发挥辐射统筹、指导培训、体验转介等作用,带动村(居)社会服务站建设,从而形成功能融合、优势互补的社会服务平台体系。

  二是发挥实体平台功能为群众提供专业社会服务。中心(站)以“和”为主题,硬件上作为社会服务点,立足城乡社区发展需求,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8大品牌31项专业、优质的社会服务;软件上作为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开展镇村社会服务体系的探索与研究。金湾区的镇(村)社会服务中心(站)采用“1+X+N”模式(“1”指一个平台,即多方合作的“社区治理创新平台”;“X”指X个政府部门和X个品牌项目,即多个政府相关部门将自己打造的社会服务品牌项目汇聚平台;“N”指NGO,也指N个社会组织、N种服务机制以及N种可能),引入社工机构专业化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公益创投等方式,使所有村(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专业、优质的“一站式”社会服务。

  (二)开辟讲坛,凝聚共识,打造经验交流言论平台。金湾区针对部分基层干部和社区群众对社会治理创新认识不统一、思路不清晰的实际,整合各类宣讲资源,开辟“和谐讲坛”,广开言论交流,促进思想碰撞,凝聚社会共识。

  一是整合资源打造理论宣讲品牌阵地。金湾区将区委宣传部的“明德讲堂”、区总工会的“工友驿站”、团区委的“青年讲习堂”、区妇联的“花语汇”等各类宣讲资源,按照名称统一化、布置规范化、场地社区化、受众草根化的要求统筹整合,打造成服务基层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务虚言论宣讲平台——和谐讲坛。讲坛以“关注民生、关注基层、关注需求”为基本原则,主要分为“内心和静”“家庭和美”“社区和睦”“社会和谐”四个板块,目标是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共识、推动“德法并举”的社会实践、构建“协同共治”的社会格局。

  二是促进交流凝聚和谐共治社会共识。金湾“和谐讲坛”灵活运用讲座、沙龙、展示等多种形式,集政府、专家、社会之共识,融培训、交流、研讨于一体,促进群众性的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将科学理论内化为大众的群体意识。讲坛既有“高大上”的一面,不定期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社会治理方面的专业讲座;又充分体现“草根性”,普通百姓可以登台讲述自己身边的大事小情。讲坛广接地气,走进各个社区、学校、企业,促进不同社会主体间的思想交流,不断提升广大社区群众的参与度和认同感,从而凝聚和谐共治的社会共识。

  (三)公益引领,对接资源,打造多方参与活动平台。金湾区借助社会服务实体平台,举办“公益大家乐”活动,实现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民间公益事业、开展民生服务、对接社会资源、洽谈服务项目,造浓社区和谐共治氛围。

  一是项目带动,传递社区公益服务理念。金湾区统筹工青妇、工商联等十大人民团体(枢纽型社会组织),以“公益促和谐”为目标,开创了“公益大家乐”项目,目的在于培养大众社会责任感,鼓励大众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服务。其蕴含三层寓意:一是“助人为乐”,倡导“微公益”,引导公众从身边小事做起,以“润物细无声”的参与行动改变社会生态;二是“其乐融融”,传递“企业公民”理念,倡导多方主体参与、汇聚、融合社会公益力量;三是“快乐成长”,倡导公众通过公益来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理想,让公益成为主流价值观和生活新风尚。

  二是资源对接,形成互促互进良性循环。“公益大家乐”采用政府搭台、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形式,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间的跨界合作,促进社区公益服务项目与第三方公益资源的有效对接,不断培育壮大社会组织,逐步实现政社分离。同时,“公益大家乐”就“和谐讲坛”理论知识开展社会实践,为金湾社会治理创新项目提供载体,形成“站点开展活动,理论指导活动,活动实践理论,活动培育组织,组织促进站点”的良性循环。

  三、成效:构建起融合发展、良性互动的基层治理体系,有效促进社会和谐共治

  金湾区打造的“三平台”,服务项目有载体,言论交流有依托,活动内容有抓手,进一步完善了镇村基层治理体系、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调动了基层社会力量、促进了基层社会和谐。

  (一)“三平台”进一步完善了基层治理体系。金湾区成功打造“三平台”,用实践证明了“3+1”基层治理模式的可行性。同时为保障模式的可操作性,区政府印发《金湾区社会治理创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从2014年起,设立500万元/年的社会治理创新资金,鼓励、引导各镇各部门和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治理创新项目,为基层治理体系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治理模式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壮大了社区自组织,培育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使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与自下而上的基层自治有效结合,推动了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全覆盖,使镇村基层治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三平台”进一步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金湾区打造“三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会组织向异地务工人员、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社区矫正人员和精神障碍者等群体,施以援手、解决困难,提供心理疏导等专业社会服务,推动社会问题的“标本兼治”,从而稳定基层社会秩序。以红旗社会服务中心为例,截至2015年8月31日,累计开展各类活动270场次,服务群众37822人次,咨询探访354人次,服务主要覆盖的藤山社区、广安社区矛盾纠纷数量同比下降了13.7%。

  (三)“三平台”进一步集聚了基层社会资本。金湾区在打造“三平台”时,以镇村社会服务中心(站)为平台,以“和谐讲坛”“公益大家乐”为纽带,集聚社会资本,调动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开展民生服务、对接社会资源、洽谈服务项目,形成了多方参与社区治理、百姓共享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2014年社区建设投入8277万元,2015年预算为9280万元;2014年,金湾区新登记社会组织27家,同比增长了3倍,其中,“玉兰香”、“金茶花巧姐美食社”等成为珠海市知名品牌;截至2015年6月30日,金湾区共开展“公益大家乐”活动7期,群众参与23400余人次、社会组织参与210余家次、企业230余家次,企业义卖所得近65万余元,社区公益事业蓬勃发展。全区社会治理创新氛围空前高涨,和谐共治、可持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四)“三平台”进一步促进了基层社会和谐。“三平台”为生活在金湾的各类社会主体提供了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和机会,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户籍、不同职业的居民,在共同享受无差别社会服务、共同交流社会治理观点、共同参与公益服务项目过程中,培育出共融共济共享的社会参与意识,形成互相包容、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良好社会风气,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截至2015年6月30日,金湾“和谐讲坛”已开展22 期,中山大学岳经纶、张和清等知名专家学者举办讲座5场次,区、镇、村各级干部和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近800人次,普通群众参加2230人次,全区上下对社会治理创新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睦邻友好、和谐共治理念深入人心。

  四、案例

  金湾区“三平台”运营过程中,着眼社区居民实际需求,在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培育本土社会组织、推动志愿服务全覆盖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案例1:社工主动介入,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

  2011年-2014年,红旗镇居民胡某夫妇因对珠海市中级法院关于其子被8名中学生殴打致死一案的判决不服,久久不能从失去儿子的悲痛中走出来,不断到各级机关上访,性情从悲痛走向极端。红旗社会服务中心了解到胡某夫妇的情况后,安排社工多次到胡某家中开展心理疏导、政策说服等工作,以专业手法赢得胡某夫妇的信任和依赖,最终做通其思想工作,帮助其走出悲痛阴影,放弃极端诉求,回归正常生活。

  案例2:妇联统筹协调,集聚社会资本,培育社会企业。

  2014年,区妇联发挥枢纽作用,借助社会服务实体平台,培育出社会组织——“金茶花巧姐美食合作社”。该社汇集了20余名下岗和农村妇女,纯手工制作三灶特色糍果、精美小食、本土风味独特的纯天然植物系列食品,采用“店铺+农户”模式运营,链接当地企业提供经营场地和销售渠道,所得款项在帮助下岗妇女脱贫致富、发展自我之余,资助贫困儿童,投入社会公益事业,进而成为社会企业,并成为市区两级非遗文化传承基地。

  案例3:团委精心打造“亲青家园”金湾志愿服务品牌,营造博爱、包容社会氛围,以融合促和谐。

  团区委发挥志愿者联合会作用,在三灶打造“亲青家园”,成为全省首个直接在工业园区设立的异地务工青年综合服务机构。以红旗社会服务中心为枢纽,在社区服务站和青少年聚集地建设“亲青汇”—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针对务工青年和社区青少年的多样化需求,零距离为广大青少年排忧解难,常态化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服务,畅通异地务工青年表达诉求的渠道,促进异地务工群体和当地的融合,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引导异地务工青年群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到金湾区经济建设的进程中去,实现了以融合促和谐目标。

  五、经验:总体谋划+部门联动+社会共识+多方参与=和谐共治

  金湾区成功打造“三平台”,得益于注重总体谋划、加强部门联动、凝聚社会共识、鼓励多方参与,以共融、共济、共享理念逐步缓解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社会问题,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新的借鉴。

  (一)注重总体谋划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前提。金湾区在打造“三平台”时,注重总体谋划,一方面组织开展大量考察调研,仔细分析金湾实际和群众需求,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实行政校合作,与中山大学、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等高校签订《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战略合作协议》,成立金湾区创新社会管理和创建平安金湾专家咨询委员会,制订《金湾区社会建设五年规划纲要》,与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合作编撰《社会建设基层干部读本》、《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目录》等,借助“外脑”深入开展与金湾区实际相结合的社会治理创新项目研究。而后,集多方之智慧,敲定“三平台”建设思路,并从建设模式科学化、运作机制标准化、管理制度系统化入手,确保建设成功后“可以借鉴、利于推广”。

  (二)加强统筹联动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内在要求。金湾区在打造“三平台”过程中,加强区社工委的统筹协调作用,充分调动区委社管部、区民政局等党政部门以及各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建设思路和运营模式,用心搭建“三平台”主体框架。同时,发动工青妇等十大群团组织协调联动,创新项目、打造品牌,不断充实“三平台”内容,推动全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深入发展。

  (三)凝聚社会共识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思想基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社会结构、利益阶层和社会主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与多层性也前所未有地呈现出来,这对政府整合各阶层利益、凝聚社会共识提出了巨大挑战。金湾区打造“三平台”,举办“和谐讲坛”,开展“公益大家乐”,目的在于促进政府、企业、群众和社会组织等社会主体之间长期、多元和建设性的互动,从而凝聚社会共识,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奠定思想基础。

  (四)鼓励多方参与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要素。现阶段,社会利益分化、社会主体多元,单一政府力量无法满足居民多方面、多层次需要,政府必须转移部分职能,鼓励多方参与,实现政社分离。金湾区打造“三平台”时,十分注重统筹社会资源、市场资源、群众资源,引导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多方联动、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极大地推动了全区社会治理创新深入开展。

  (五)实现和谐共治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价值追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在于实现各类社会主体和谐共治,辖区群众认同度和幸福感高,推动可持续性发展。金湾区通过打造“三平台”,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提高了社会各界的参与和认同,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对探索金湾特色的和谐社区建设、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