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金湾区库 > 课题报告

关于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水平研究——以金湾区为例

2017-10-23 15:35:21 来源:金湾区社科联

  一、引  言

  为贯彻落实珠海市委郭元强书记调研金湾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按照建设好西部中心城区的目标定位,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2016年4月-7月,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文体旅游局、区卫计局、区残联和区红十字会等多家单位联合组成调研组,围绕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水平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起草调研报告,并在反复修改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本研究成果。调研报告由引言、基本情况、问题与对策、下一步工作任务等四个部分组成。

  二、基本情况

  珠海市金湾区毗邻香港、澳门,南连著名的大西国际水道,北靠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腹地,具有突出的海陆空交通优势。近年来,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金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迈上新台阶,各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残疾人事业等民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先后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区”和“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基本建成珠海西部科教医疗中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社区公园广覆盖、农贸市场升级等民生改善实事深受群众欢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规模上更为健全,在涉及层次上更为全面。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十三五”期间金湾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民生基础。

  (一)教育事业成绩斐然

  “十二五”期间,在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化、内涵化、优质化、特色化和现代化等方面成绩突出,教育水平获得显著提升,西部教育高地初步形成,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取得一定进展,为“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教育经费优先投入:累计投入教育经费14.3553亿元,优先确保实现“三个增长”。学校建设不断推进:启动第二轮“校安工程”建设,新建校舍面积47936.94㎡,拆除不达标校舍5120㎡;建成4所镇中心幼儿园并如期开学,全区规范化幼儿园比例达到90%;有序推进航空新城小学建设,积极推进金湾一中建设。

  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内涵特色发展明显,2014年首次成功举办全国十大特色学校典型经验交流活动,区外国语学校的高效课堂和双班主任制的改革成果,得到国家教育学会及来自全国600多专家同行的高度评价。鱼林小学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并被评为“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足球)”。小林实验小学、鱼林小学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基地”称号。金海岸中学、三灶镇中心小学、海澄小学、小林实验小学成立航模兴趣小组。加强校长和教师培训与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建设智慧校园,实现“粤教云”应用学校全覆盖;建设平安校园,落实“一岗双责”,加强教育和演练,防范重点领域的风险和突发事件,构建多方联动共建平安校园格局。

  教育服务总体绩效不断提升。2014、2015年,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就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比例达89.01%、90.59%,占招生总人数的64.74%、64.73%。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户籍学生学位供给能力系数达到100%。高中阶段户籍学生学位供给力系数达到100%,流动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64.74 %,残疾适龄人口教育机会系数达到100%,特困生教育机会系数是100% ,女性适龄人口教育机会系数是100% ,境外人士子女教育机会系数是100%,已基本实现公共教育均等化。

  (二)民政事业加快发展

  民政部门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服务宗旨,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依法维护和保障民政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有效发挥了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加大双拥优抚工作力度,开展“双拥模范区”创建活动:按月发放定期抚恤和生活补助金,及时调整各类抚恤补助标准。全区每年发放定恤定补金123.6万元,出资56.32万元为70名优抚对象购买社会保险。编制全区优抚对象入户调查情况统计表,印发《金湾区优抚对象结对帮扶、一人一策工作方案》,落实对重点优抚对象的结对帮抚制度。建立复退军人服务体系,融洽军政军民关系:成立区、镇、村三级复退军人服务网络,对全区约1100名复退军人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学习、会议、接访、登记等八条制度,落实经费保障,促进复退军人服务工作良性运转。涉军群体维稳工作有序推进:通过电子表格形式对全区162名优抚对象进行建档,并将其历年间存在困难、解决情况登记造册,深入基层一线和优抚对象家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变“上访”为“下访”,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区涉军群体的和谐稳定局面。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指数:目前为止金湾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有219户、315人,年均发放低保金192.77万元,其中城市低保金98.28万元,月人均补助512元,年均发放农村低保金94.48万元,月人均补助508元。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和市民政局的要求,从2015年5月起,对金湾区低保户低保标准从人均520元提到580元每月,补发全区1-5月份低保资金差额,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贯彻落实《金湾区城乡医疗救助的实施意见》,加强医疗救助工作,开展低保户在全市三甲以上医院住院救助“一站式”服务,进一步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工作;及时掌握80岁以上老人动态,做好高龄补贴发放;注重孤儿心理健康,推动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着力培育壮大社会组织,激发服务社会建设活力:截至2015年12月8日,在区民政局登记的社会组织共有100家,其中社会团体29家(含行业协会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71家,镇级备案社区社会组织35家。其中,金湾区三灶镇异地务工青年综合服务中心被评为5A级社会组织。按金湾区常住人口统计,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4家。

  (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业有序推进

  “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统筹城乡就业、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人才队伍增速明显:截至2015年,五支人才队伍总量达到18000多人,其中党政人才的数量达到800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5000人,专业技术人才15000人,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型人才数量有较大增加,分别达到10000人和5000人。,学历结构、产业结构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总量中,本科以上、大专和中专以下占比分别为35:44:21。从事高新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的专门人才占全区人才总量的25%,主要分布在生物医药、航空、新能源等领域。三大产业人才比例分别为2.5∶62.5∶35。

  教育培训和技能考核富于成效:“十二五”期间累计为7000人次以上提供职业技能、职业指导、创业等各类培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形成科学规范、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格局。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有效落实:截至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保险参保率和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8%,外来务工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城乡居民、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和92%。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全面建立“两网化”,坚持职工权益与企业利益“双维护”,以推动劳动合同签约履约为重点,充分发挥三方协调机制的职能作用,健全畅通群众利益诉求通道,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四)文体旅游事业不断扩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金湾区文体旅游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不断完善,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由文化会展业、体育休闲业、文化旅游业、文化遗产业等组成的初具规模的文化产业体系。

  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在全市率先出台《金湾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和《金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近几年来,共投入文体基础设施建设经费2亿多元,实现了区、镇、村(居)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的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并延伸至学校、企业、驻区部队。体育事业方面,初步建成一个山地自行车训练基地,建成两个镇体育公园和六个社区体育公园,并有条不紊地推进与属地高校共建共享体育设施的工作。旅游产业方面,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项目带动,整合资源,提升整体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质量,推动金沙滩等景区交通配套建设,完善旅游交通标识和旅游配套设施。

  文化旅游发展的供给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坚持面向基层群众,统筹全区可用资源,实现政府主导、社会力量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新模式,完善了文体旅游发展的供给服务体系。新建金海岸文化艺术中心、林伟民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史迹陈列馆,完善2个镇的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完成21个村居文化中心,提升了各级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拥有了常态化的、面向基层群众的航空艺术节、市民文化节、体育节、读书节及少儿艺术花会五大文体品牌活动,每年举办文艺演出、文化惠民、送戏送电影下乡进企业等文化活动700多场,参与人数近10万人次。实现了图书馆、文化馆(站)、漂流书屋等公共文体设施全方位向本地区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全年免费开放的目标。

  以发展群众体育为重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每年举办体育节,开展“乐跑金湾”、“乐骑金湾”、“广场舞大赛、“全民健身日”嘉年华、村居拔河比赛暨趣味运动会等十多项群众体育活动,吸引了区内外一大批健身爱好者参加,成功打造“航空新城杯”公路自行车公开赛和“乐行徒步”等品牌活动。二以竞技体育为突破口,提升体育工作整体水平。创新业余体校管理模式,以网点学校为主体,统筹业余体校和各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等资源,扎扎实实开展项目训练。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制定和完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制度,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扶持传统项目学校、俱乐部的发展,调动学校课余训练的积极性,提高竞技水平。

  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宣传金湾,初步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悠游金湾”品牌。“十二五”期间,利用现代媒体,不断加大对旅游产业的宣传力度,提升金湾旅游景点与金湾美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组织编制并实施《金湾区旅游发展规划(2015-2030年)》。二是提升旅游配套设施,推动相关旅游单位加大投入完善景点配套设施。引导酒店行业良性发展,目前已有20多家酒店落户我区。三是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拍摄“悠游金湾”宣传片在拱北口岸和珠港客轮上循环播放。以“春夏秋冬”为主线,策划春游、夏欢、秋跃、冬享等十多项旅游宣传主题活动,以活动促进宣传,以宣传带动旅游。四是利用航空、保健、文化制造等产业大力发展工业旅游,航空大世界项目落户我区,指导汤臣倍健AAAA景区创建工作。五是成立旅游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资源的统筹监管和“走出去”步伐。加强旅游安全监督检查,几年来没有发生旅游安全责任事件。目前已初步形成“金沙滩”“尚古养生园”“银沙滩”“汤臣倍健透明工厂”“爱飞客俱乐部空中观光”等富有金湾特色的旅游主打产品。“十二五”期间我区共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年均增长18%,旅游企业直接收入3亿元,年均增长18.5%。仅2015年全区接待游客就达7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0%。

  注重文化传承,精心保护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编写、出版《三灶编织图片选辑》、《三灶民歌选辑》。2013年,三灶鹤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物修缮展览工作进展良好:2012年开始,区财政共投入400万元,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日军侵华慰安所”和“日本文字摩崖石刻”进行修复,并启动“日军三灶岛暴行史料展”。文物保护水平整体提升:聘请劳务公司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定期进行清洁卫生服务,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整洁卫生。日军罪证收集工作联动有效:区、镇、村三级文物保护工作者组成工作组对7个重点村居的21位三灶侵华日军罪证见证者作了详细的采访记录工作,并汇总成《日本侵华罪证受访者信息采集表》上报。

  文化体育旅游执法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围绕“文化市场平安工程”,结合“创建平安珠海”和“创建平安金湾”活动,建立平安文化市场的“长效机制”,提升执法队伍能力素质,促进了文化市场有序健康发展。一是积极开展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整治工作。查处一批出版物、网络、娱乐演出、印刷、文物保护等领域违法经营案件,净化了市场。二是加大对文化市场综合治理力度,加大了对文化市场违规问题与黑网吧的综合治理、打击力度,促进了网络市场的健康运营。三是加大业务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以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为目标的业务培训工作,有效提升文化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综合素质。四是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卓有成效,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对歌舞娱乐场所、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游戏游艺场所、营业性演出场所、演出场地进行全面排查和定期检查,排除各类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了文化市场和谐稳定。

  (五)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全面发展

  “十二五”以来,在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积极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工作得到扎实推进,基本形成布局逐步合理、层次逐步清楚、功能逐步到位、分工逐步明确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为完成“十三五”期间的相关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反映人群主要健康水平的三大指标有了较大提升,一是孕产妇死亡率0/10万;二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7‰,比“十一五”3.35‰下降了0.65千分点;三是全区人均期望寿命82.5岁,比2010年71.07岁提高了10.98岁,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上收入水平。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一是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金湾区中心医院)是在全市率先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框架下以理事会形式运行的医院,实现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分离。二是深化基层医改工作稳妥前行,加大财政投入实行收支两条线,提高医护人员待遇。同时设立医疗质量综合效益奖,区财政按机构在职人员工资总额的6%拨付用于奖励工作突出者,该措施极大了激励了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2010年12月起在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大处方”现象得到有效抑制。经统计,2015年1-10月使用基本药物2161万元,药品让利四百多万元。四是区每年安排500万资金用于医疗机构设备更新和维修。五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按照人均50元的标准足额配套资金。六是出台金湾区疾病应急救助办法,落实专项资金,确保急需救助人员在身份不明或无费用的情况下能得到及时救助。七是卫计机构整合工作有序推进,将区妇幼保健院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整合,设立“珠海市金湾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保留“珠海市金湾区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站”牌子,加挂“珠海市金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指导中心”牌子,为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下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新组建的机构全面承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妇幼保健公共服务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指导、评估、考评等工作,构建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一是整合海澄村、三灶社区、金海岸社区、小林片区(小林村、小林居)、大林片区(八一、大林、矿山)、沙脊片区(沙脊、广发、三板村)、三板片区(三板居、广安)卫生资源,延长服务时间,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基本形成了以区级医院为龙头,镇、村三级网络齐全,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体系,初步构建了“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二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2016年下半年投入运行。区镇共投入1200万对三灶和红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环境进行了优化升级,截止2015年底全区的医疗卫生单位总资产达到11565.6万元,房屋建筑面积达到 42045平方米。床位规模达到351张,较2010年减少了104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2.34张,病床使用率为 43.89%,单价5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4台,比2010年增加了5 台,为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供了硬件设施条件。三是医疗卫生队伍不断壮大。2015年全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为709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1.81人,注册护士数2.03人。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0.04/千人和0.5/千人,但以现在的要求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还是不够的。四是医疗服务接诊能力上了新台阶。2015年全区门急诊总量106万人次,住院人数0.5011万人次,服务床日160日。高血压、糖尿病三师团队管理、分级诊疗工作举办了大型的启动和人员培训、宣传工作,“两病”工作有效推进,势必对减轻患者负担,提升生活质量作出贡献。公共卫生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基本公卫工作扎实开展。12项免费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按照省、市的要求较好的完成了各项指标的落实,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明显提升。二是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家庭签约管理工作逐步提升、家庭病床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全区设立家庭病床16张。三是加强了卫生应急和卫生保障工作,成立区级应急办。出色完成历届航展的保障任务等。四是加大了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近三年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传染病报告管理及时率99 %以上。五是卫生监督依法执法工作不断优化。妇幼保健实现“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目标。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活动中,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2个、省级卫生镇2个,省级卫生村三灶8个,红旗13个,百分百全覆盖。

  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成绩突出:顺利完成市下达的人口计划,符合政策生育率稳步提升,政策外多孩率基本持平,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创新:一是继续开展“六访六送”主题活动。2015年全区计生干部走访新婚夫妇1100对,宣传计生政策;落实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100对;访孕期夫妇1444对,宣传孕期保健知识;访新生儿夫妇2426对,了解母婴状况和宣传避孕节育知识。二是拓宽“青春健康高校行”路子。以大学生“同伴教育”志愿者和计生志愿者为基础,进驻三灶镇“青亲家园”和金海岸中学“青春健康青苹果乐园”,开展专题教育和培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性与生殖健康观念。三是深化以“诚信计生”为重点的村(居)民自治工作,引导群众诚信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实现计划生育“诚信自治”。计划生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落实全区十项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经费,全面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积极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将流动人口纳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在家庭医生和计生指导员送服务入户时,同时提供居民健康档案、慢病管理、孕产妇管理、计生双查奖励等基本公共服务。

  (六)残疾人事业迈上新台阶

  区残疾人联合会紧紧围绕金湾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和残疾人事业发展要求,以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为目标,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出一条紧跟时代节奏,以模式创新、保障服务为主的“金湾残联模式”,并以此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全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做好基本民生保障,提升残疾人幸福感。“普惠+特惠”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按时足额发放持证残疾人、残疾军人的生活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金湾区重度、中度残疾人基本生活补助,全年发放各类津贴、补助、慰问金430多万元。深入走访残疾人家庭,及时对特困残疾人提供帮扶,2015年发放医疗、住房特困补助27万元,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投入26万元为20户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配置基本家庭生活用品用具,为2名住房困难残疾人进行危房改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以创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先行先创示范区为契机,全面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积极推进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各村(居)开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稳妥做好残疾人精神病防治工作,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药服务和住院补贴,肇事率为零。巩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成果,开展白内障筛查及复诊活动,免费为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受到残疾人及其家人的一致好评。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聘请专业律师作为法律顾问,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律师服务。组织开展并高质量完成“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金湾区调查工作。圆满完成区、镇、社区(村)残疾人专职委员公开招聘工作,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走上知识化、年轻化、职业化、规范化道路。

  创新模式,以点带面,提升残疾人事业整体水平。高标准建设三灶、红旗镇残疾人康园工疗站,2015年两镇残疾人工疗站累计服务残疾人9235人次,先后举办手工技能、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等各类培训,工疗、农疗、娱疗效果明显,学员精神风貌良好、生活生产技能明显提高,少数学员已实现康复后就业;红旗镇残疾人康园工疗站顺利完成2015年全国残疾人就业和盲人按摩工作推进会议参观点任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程凯和各省市130多名参会代表对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给予了高度赞扬。认真推进广东省2015年十大民生工程——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建设,三灶镇海澄村全民助残健身示范点顺利通过验收挂牌。投入85万元进行红旗镇三板社区残疾人康园中心和全国残疾人健身示范点建设;投入50多万元进行三灶社区残疾人康园中心及健身示范点建设。以创业促就业,抓好残疾人就业工作。深入发掘本土资源,与金志芦荟基地合作建设金湾区残疾人创业基地,为残疾人提供扶持种植、安排就业、分散加工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加强与香港地区和辖区高校的合作,在香港伍威权基金会和吉林大学的帮扶下开展残疾人港式小食项目,开发残疾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岗位,可为残疾人提供收银、包装、清洁、产品制作等岗位;大力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个体就业,为自主创业和个体就业残疾人发放个体经营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和个体社会保险补贴;认真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全面开展农村残疾人就业状况调查;积极与辖区内企业沟通联系,安排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残疾人到企业就业。

  创新服务载体,推行“互联网+残疾人服务”,打造智慧残联。设立了“智慧残联”服务模式,将微信服务号、微电影传播、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平安通”等大数据信息化服务整合一体,并逐步实现了应用,受到广泛好评;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今年投入专项经费200多万元,建设残联手机APP,完善残联业务系统,为残疾人配备移动终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结合,残疾人宣传事业取得新突破。内部季刊《金湾残联》正式发行;反映金湾区残疾人自强不息和残疾人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微电影纪录片《我们同在》在第五届广东省残疾人文化节微电影大赛上获得了“南粤金影奖”最佳影片奖,同时这部影片还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的“讲好残疾人就业创业故事”微电影大赛中荣获最佳提名奖。

  残疾人文体工作精彩纷呈,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认真组织残疾人参加珠海市举办的各项文化体育赛事,成绩突出;残疾人事业理论研究取得好成绩,区残联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合作的课题《助残服务购买中的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关系研究——基于珠海金湾区政府购买助残社会服务的经验》在2014年度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

  (七)红十字会事业成效卓著

  区红十字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兴会;坚持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履行职责,拓展服务领域。拓展志愿服务,提升工作能力:突出抓好“三救”(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三献”(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及器官遗体捐献),志愿服务等重点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各界对红十字会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巩固公益品牌,建立帮扶机制:进一步做好 “红十字救心行动”、“孤儿帮扶”、“扶贫助学”和“光明行动”等工程,保持各项帮扶率达到100%。拓宽募集渠道,增强救灾实力:充分挖掘“红十字救助基金”的募捐筹资渠道,加大与大中企业合作,联建共享社会资源,利用各种平台,增强救助实力,为筹集救灾资金做多方面努力、多渠道探索。健全红十字会档案管理体系:制定系列红十字会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档案收集、整理、归档、鉴定、保管、编研、利用等制度,建立具体严格的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制度,保障红十字会档案资料的原始性、安全性、可靠性。

  三、问题与对策

  尽管近几年金湾区各类民生事业得到快速而有序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缺少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水平的整体规划,一些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和群众反应强烈的民生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很好的解决;二是城乡发展不协调,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总体上偏低,资源整合力度不足。目前,金湾区公共服务普遍存在“弱、散、乱”状况,规模化、集约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公共服务的链条不长;三是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低。金湾区现有的文化产业目前基本上是传统的一般性的产业,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而动漫广告创意产业比较弱小,层次也比较低,缺乏实力、活力和竞争力;四是文化与旅游还缺乏有效的整合。我区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未能有效整合,把特色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的能力偏低。五是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不够灵活。不但在政府主导与公民参与中未能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而且在吸纳民间资本参与社会公共服务方面也缺乏有效经验与超前理念。六是高素质、复合型的公共服务管理人才短缺。人才断层、缺项和外流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高层次公共服务经营和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领军人物缺失严重。

  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思考:

  (一)增强紧迫意识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省委十一届历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实现城乡、区域和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国家公共服务基本标准、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珠海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纲要为基础,切实增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的紧迫意识,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以前瞻性的眼光整体规划,统筹完善金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平等地惠及全区居民,从根本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坚持公平优先原则解决底线民生问题

  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就业保障等服务,着力解决人均生活水平平均线以下的底线民生问题。承认不同地区间、城乡间、群体间存在合理差别,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平等与发展的和谐统一。在具体工作推进中增加群众满意度。探索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民主决策机制,提高社会公众在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制定、项目决策以及项目实施的参与度。

  (三)倡导休闲美学打造文化产业新格局

  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倡导休闲美学:以富有珠海特色的民间民俗艺术为载体,丰富和提升旅游项目的内涵,推动旅游和文化艺术活动的发展。加强对古迹文物、名人故居、革命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特色旅游景点为平台,办好传统民间节庆和特色主题旅游活动。发挥各类艺术团体的作用,积极开展旅游文化展演交流活动。扶持创意和动漫业:重点发展动漫培训、动漫游戏创意、广告策划创意服务以及环境艺术、室内装饰、工业设计、服装设计、活动策划等新兴创意产业。大力发展文化策划咨询、演出、展览、艺术品销售拍卖、演艺制作等方面的中介机构,积极拓展文化营销服务,向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金湾区高校人才众多和文化系统创意人才集中的优势,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创意活动,培育创意意识,提升创意能力。推动文化会展业:搭建国际性全国性的文化类会议、展览、交易大平台,吸引外地资金、项目、技术、人才汇聚金湾。出台会展业的管理办法,提高会展水平,推动金湾会展业向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出台文化产业扶持政策

  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引导、扶持、奖励文化产业发展,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采取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重点创意项目开发及优秀作品创作等。对创造文化品牌、做出重大贡献的文化产业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和扶持;要制定文化产业优惠扶持政策。从事数字广播影视、数据库、电子出版、动漫等研发、生产、传播的文化单位,凡符合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可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新建、改建、扩建文化产业项目,建议对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按实际投资额分级给予贴息补助、奖励,对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民办民营文化产业项目,财政给予投资额一定的贷款贴息。

  (五)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探索基本公共服务多样化供给形式,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深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改革,围绕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服务需求,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工青妇等枢纽组织参与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社会公益服务。在具有选择性的民生领域,一方面鼓励民营资本积极参与,促进公共服务领域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让资质优良、社会信誉良好的社会力量通过科学合理的竞争程序得到财政的支持。加大向社会简政放权力度,放宽基本公共服务投资的准入限制,创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投资体制,通过招标采购、合约出租、特许经营、政府参股等形式,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

  (六)开辟“绿色通道”,重视公共服务管理人才的引进和使用

  人事部门要打破各种条件限制,开辟引进各级各类公共服务管理人才的“绿色通道”。对相关人才实行“人才居住证”制度,简化人才引进手续,引进急需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人才引进与项目引进并举,引进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等学术、技术带头人。制定人才培养政策,以本地高校为依托,建立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培养具有创意的设计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和中高级技工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同时,充分发挥金湾区所在高校文化产业人才积聚优势,建立动漫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研究、医疗卫生、工艺设计、艺术表演等人才库,使之有组织地进入“产学研”一体的公共服务群论,通过优质的公共平台涵养人才,孵化人才。

  (七)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金湾区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

  民生工作是金湾区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公共服务配套水平提升计划的直接载体。尽管近年来此项工作有长足的进步,但由于领域分散、范围广泛、人员众多等客观原因,导致还有不少的短板有待填补。因此,有必要加强组织领导,在现有行政构架基础上成立金湾区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工作领导小组,建议由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任组长。通过这种方式,确立责任主体,明确职责分工,做到统筹规划,分工合作,奖罚分明。此外,建立或完善专家委员会队伍。充分利用金湾区高校众多、人才队伍庞大的优势,补充相关行业的专家队伍,建立人才库,定期召开座谈会或高级别咨政会议,切实发挥人才智库的咨政作用。

  (八)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工作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广东省内的相关地市,均已如火如荼地展开此项重大工程。遗憾的是,金湾区,乃至珠海市,对此却并未有明显的动作。实际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荣誉也是责任,而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位置,珠海及相关地区,一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有必要在深入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加入国家“申遗”行列。我们相信,这不仅是有利千秋的伟大工程,也是提升金湾区文化软实力、塑造文明形象的重要抓手。有鉴于此,我们建议:尽快成立相关团队,深入调研,做好相关史迹点的保护和管理,编制专项保护规划,整治环境风貌,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文物展出、史迹保护、巡回展演、规划编制等具体的“申遗”工作,塑造一个文明、和谐、智慧与开放的金湾,真正将金湾推向世界。

  四、下一步工作任务

  (一)教育服务配套水平提升计划

  科学编制各级各类学校建设规划,从今年开始至2018年,新建成普通高中(金湾一中)1所、小学3所、公办幼儿园1所。增强学前教育公益性与普惠性,加快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创新和优化民办教育办学体制机制,重点扶持捐资举办或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完善校长、教师交流及帮扶工作制度,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工程,三年内初中学校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15%。构建完备的特殊教育体系,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进学校资源共享。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中小学校课外活动计划。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管理机制,切实改善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

  (二)民政服务配套水平提升计划

  实行低保动态化管理,落实全市统一的低保标准,积极探索低保家庭临时补贴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低保家庭生活保障水平。全面实施《金湾区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进一步简化申请流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工作实效。进一步建立健全针对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及其他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的临时救助制度,并根据我区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临时救助标准。建设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养老设施规划用地,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落实殡葬基本服务费用“三免一补”制度,推进殡葬基本服务均等化。

  (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服务配套水平提升计划

  健全普惠城乡劳动者的就业政策体系,积极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统一城乡公共就业服务标准,确保城乡劳动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完善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公共职业培训制度,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工作体系。到2018年,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6%;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覆盖率达到95%;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到95%以上。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镇街、村居劳动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加快实现通过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网络享受自助式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覆盖面,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实现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管理。

  (四)文化体育旅游服务配套水平提升计划

  全面提升金湾区文化体育旅游的整体实力,积极推进文体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努力形成体制机制灵活、人才结构合理、场地条件优良、配套设施齐全、服务职能完善,产业贡献突出的新经济格局。把文体旅游业培育成我区第三产业中的先导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到2020年,把金湾建设成为有深厚历史内涵、强烈时代气息、多元文化兼容、体育事业繁荣、旅游产业兴盛的特色区域强区。文化事业方面: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配套齐全、功能完善、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体育事业方面:群众体育各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创新业余体校管理模式,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扶持传统项目学校、俱乐部的发展,提高竞技水平,游泳、足球、羽毛球等传统项目成绩位居全市前列。旅游业方面:进一步打造“悠游金湾”旅游品牌,进一步突出低碳、生态、环保,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产业融合,进一步突出民生需求,完善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争取到2020年全区接待游客总人数500万人次,年均增长19%,全区旅游总收入4.5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8%。

  (五)卫生与计划生育服务配套水平提升计划

  完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规划。加快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建设进度,确保2016年7月正式运营,争取五年内达到三级甲等水平,推动该院国际医疗中心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下沉。加强基层中医药能力建设,推进“中医示范区”创建工作,争取2017年完成创建。为社会办医预留发展空间,积极推进吉林大学珠海医院建设。建立分级诊疗服务制度,落实家庭医生制度。加强卫生应急、疾病防控、妇幼卫生保健工作,2017年完成慢性病综合防控、梅毒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强全科医师培训,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智慧医院工程。加强医疗卫生诚信体系建设,坚持金湾区医疗卫生诚信体系信用信息库。

  (六)残疾人联合会服务配套水平提升计划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健全残疾人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化、规范化、全方位服务。在金湾区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力争2016年完成选址并立项建设。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将康园中心延伸到社区。创新服务手段,打造智慧残联。健全和完善残疾人基层组织,实现残疾人专职委员职业化、规范化管理。努力推进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以建设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为切入点,全面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七)红十字会服务配套水平提升计划

  突出抓好“三救”(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三献”(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及器官遗体捐献),志愿服务等重点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各界对红十字会的认知度和满意度;积极为捐赠者与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之间搭建平台,提供优质服务,共同做好人道公益事业。进一步做好 “红十字救心行动”、“孤儿帮扶”、“扶贫助学”和“光明行动”等工程,保持各项帮扶率达到100%。推进红十字关爱进社区活动,拓展红十字志愿服务领域,建立规范、长期的社区帮扶机制。创新筹资模式,研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筹资机制,以红十字会的无形资产为基础,提升红十字会的筹资能力和管理水平。做好培训工作,提升应急能力。继续扩大急救培训领域,争取让更多人了解、掌握急救培训技能,增强自救能力,让更多群众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工作。

  总之,各项民生工程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切实提升金湾区公共服务配套水平,是我们未来的方向。在珠海西部生态新区已上升为省级战略平台的大背景下,我们深切地认识到,金湾从此真正承载起珠海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充分发挥区委、区政府的主导作用,继续贯彻落实区政府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举措,尤其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确定的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落实市委郭元强书记调研金湾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战略自信,努力把各项民生事业推上新的高度。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