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金湾区库 > 三灶镇库 > 新闻报道

中央媒体采访团探访三灶镇:多角度帮扶,推进残疾人融入社会

2019-06-19 10:43:11 来源:三灶镇政府

  日前,中国网记者跟随中国残联中央媒体采访团,深入到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实地探访了当地残疾人的康复、就业等情况,感受到了当地残疾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变化,也了解到了当地残联、地方爱心企业,以及爱心人士为残疾人事业所做的贡献和探索。

  位于珠海市的三灶镇残疾人康园工疗站是一个集康复训练、日间托养、职业培训、手工劳动、文化娱乐、健身运动等多元化康复服务为一体的中心站点。

  “我来到康园1年多了,每天上午进行康复训练,下午做一些手工工作,每天过得可充实了”。在康园工疗站的康复训练室里一位正在做康复训练的二级肢体残疾学员告诉记者。

  据站点负责人介绍,该站点设有社工、康复师、职业导师等专职人员,对残障学员采用个案管理办法对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跟进计划,以提升个人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目前该站点学员人数已增加至35人。

  此外,珠海市金湾区还专门设立残疾人体育健身俱乐部,主要为外地务工残疾人及三灶社区周边残疾人提供针对性的文化活动、体育运动、康复治疗、心理疏导、学习交流、法律维权、知识教育为主要形式的综合文化服务。

  因为腿脚不利索,之前一直自己在家,朋友也很少。自从一年前来到这里,认识了很多朋友,还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真的是高兴咧!今年54岁的肢体残疾梁朝好感慨地对记者说。

  据俱乐部负责人介绍,该俱乐部会定期组织活动,每周会组织5场以上的活动。主要通过线上的形式发送活动预告。文化形式的多样性,使得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愿意走出家庭,融入到公共生活。截至目前,俱乐部已经有60多个成员。

  未来我们还会组织更多形式各样的活动,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形式,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参与到俱乐部的活动中来,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参与到活动当中来。俱乐部负责人说。

  在珠海市三灶镇残疾人康园工疗站内,几个洗车工作人员正围着一辆车打膜、洗车身、擦玻璃、擦轮胎......在他们的分工配合下,很快就完成了“无水洗车”工作。

  据了解,“无水洗车”是珠海市金湾区建立的残疾人就业新平台。该项目由金湾区残联搭台、企业提供无水洗车设备和技术支持人员,并对金湾区的残疾人进行技术培训,专业社工机构提供社工支持,随时跟进学员的情况并予以辅助支持,使残疾人掌握技术,实现就业、创业。

  残疾人就业不同于社会正常群体的就业模式,在选择项目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并且需要对他们进行长时间的就业指导。无水洗车技术易学、易操作,可以让残疾人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技术,让他们树立自力更生的信心。珠海市金湾区残联负责人介绍说。

  6月18日,金湾区首个残疾人洗车技能培训点在三灶镇金海岸社区揭牌。截至目前,该项目参与的残疾人共有20人,其中15人已经是成熟的洗车工,6个人正在培训中。为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改善残疾人生活,珠海市很多企业为残疾人提供了适合残疾人工作的岗位,为残疾人提供平等就业机会。目前整个工厂里有100位残疾人,这些员工和正常员工一样,一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时间八小时,计时工作,平均每个人每个月可以拿到5000多元的工资。珠海达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终检主管冯小超告诉记者,除了这些正常的工资外,公司还为残疾人员工提供工作最低补贴。除了依靠企业带动就业的残障人士外,还有自立自强的创业先锋,珠海市康宁社区肢体二级残疾的余玉华就是其中的一个创业代表。

  余玉华腿脚不便,但她有一双巧手,裁缝、工艺品样样精通。珠海市残联启动康园中心建设之初,便找到余玉华,将手工作坊引入康园中心,并为余玉华免费提供场所,供其教授一些简单的手工艺、服装制作手艺,帮助社区里的重度残障患者提升就业技能。

  “每当看到他们完成一件手工艺或者服装成品,我都很骄傲”。余玉华感慨地说。

  在采访过程中,让采访团印象深刻的是,工疗站和俱乐部里随处可见的志愿者身影。“我是一个退休职工,平时有空就会过来,在这里已经做2年的志愿者了。看到他们的变化,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康复,还有精神上的改变,我就觉得我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在康园工疗站的一名志愿者对记者说,他还会将这份志愿者工作继续做下去。

  据了解,目前珠海共有13个工疗站,每个站点都会配有一个驻点社工。除了驻点社工,其他工作人员均是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志愿者。其中有的是大学生、上班族,还有的是退休职工,他们每周会空出一部分的时间来做志愿者,指导残疾人成员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残疾人成员更好的参与活动。

  “温暖如阳,爱心无限。希望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爱心组织加入到扶残助残的行列”。珠海市金湾区残联负责人说道。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