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半的支边工作让她对医生这份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近千个日夜的坚持,留下了她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20名个人和1个集体“最美支边人物”称号,并向全社会公开他们的先进事迹。
三灶镇卫生院医生、援任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中心卫生院副院长管延萍作为全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再次以她对职业的坚守感动全国老百姓。
日前,三灶君有幸再次采访到管延萍医生,听她回顾这两年多来的经历和感悟。
2017年3月,49岁的管延萍申请参与金湾区对口云南贡山县的扶贫协作工作,并通过选拔成为了首批援助贡山的医生。
回想当初的选择,管延萍更多谈及到的是作为一名医生对自身职业的理解。能够在退休之前参与这次的对口帮扶工作,当时的想法只是觉得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那里应该会有更多人需要我们提供服务。
出发前,管延萍对贡山的了解,仅仅知道那里是一个需要帮扶的地区。从珠海出发,搭乘两趟飞机,第二天转汽车在山路中颠簸了10个多小时才抵达贡山县,从贡山县到她工作的丙中洛卫生院还需要半天的路程,抵达到新的工作岗位时,管延萍才发现当地条件的艰苦程度远远超过想象。
管延萍回忆:当时比较困难的地方就是交通不便利,再者就是当地的医疗条件也比较薄弱,需要做的事很多,担心时间不够用。
丙中洛镇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北部,国土面积823平方公里(近半个珠海市大),总人口不到七千人,46个村民小组散落在大山的各个区域。管延萍的工作任务需要配合整个医疗团队为当地建立一套适用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并协助提高当地医疗服务水平。
山路难行,从丙中洛卫生院出发,去到最近的居民家中需要半个小时,到稍远一点的居民家里需要几个小时。初定的半年的援助期,仅前期的摸排工作就花了三个月。后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当时特别想把这项工作一直做下去。为此,管延萍主动提出申请,将自己的援助工作期限从半年延长至3年。管延萍说:
当时的考虑,主要是觉得自己通过几个月的入户走访,对情况已比较熟悉,留下来对整个帮扶工作的连续性能够有一定帮助,自己也特别想为当地的居民多做一点事。
一个一直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医生,每日背着背篓,行走在悬崖峭壁之间。两年多的时间里,管延萍送医进山数百次,足迹遍及丙中洛高山峡谷的各个村组,“背篓医生”的称呼也逐渐传开。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对体检和建立健康档案还比较排斥,害怕查出什么毛病,很多人都不愿意参与,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也很难推进,现在情况好多了,每次进村体检,村民都会自发集聚过来,绝大部分的村民都签约了家庭医生的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已经可以保障。聊及于此,管延萍满是欣慰。
在金湾区和贡山县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丙中洛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援助医疗团队的工作重心也转向了如何做好“传帮带”的服务,为当地培训出更优质的医疗队伍。余下半年的援助期,管延萍和驻点医疗帮扶队员将重点负责运用临床演示、手把手教学等多种方式,将自己的医疗技术传递给当地医生,提高当地“造血”能力。除了日常工作和开展培训外,现在还在做一个关于贡山县新生儿出生缺陷疾病方面的课题,希望能够申请立项后,对当地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开展更加专业的研究分析,寻求解决方案。关于最后半年的援助期,管延萍觉得时间依然紧张,希望能够留下更多的东西。
采访结束后,记者依然心有感触。这些年来,我们陆续采访过镇内各个职场的不同人物。有人不断寻求突破,有人始终坚守初心,有人乐于奉献,有人负重前行。但无一例外,他们对自身职业的热爱和认可,总是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敬业”,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的态度,个人的作为与价值的实现都有赖于此,热爱工作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总是格外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