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金湾区库 > 三灶镇库 > 新闻报道

昔日沧海滩涂地,今朝航展第一村!三灶这个古村落的前世今生

2019-07-25 16:48:07 来源:三灶镇政府

  曾经,这里是三灶最早的滩涂地,靠海吃海;如今,这里是珠海航展第一村,“看天吃饭”。这个古朴的村落,正是海澄村。翻开历史的扉页,跨越700年长河,海澄村的变迁,或许就是三灶的历史缩影。

  从前,这里的人民食不果腹,贫困就是代名词;从前,这里是侵华日军登陆点,饱受侵略者蹂躏。

  现在,这里是珠海机场所在地,是“浪漫之城”给海内外宾客的初印象;现在,这里正打造岭南风格建筑群。旅游和民宿,将是这里的未来。

  今天,《三灶故事》就用一篇图文,带你走进海澄村的前世今生,沧海变桑田,有着700年历史的海澄村,曾是三灶最早露出海面之地。拦浪山,将风浪挡住,泥沙沉积形成了海澄平川。

  现在,海澄村的袁姓,其祖先就是1394年从香山海州迁入海澄,成为三灶最早的居民。古时候的海澄,还是荒山野林,人们只能靠出海打渔、晒盐为生。居民常常食不果腹,贫困成了生活的代名词。贫困,是无法选择的不幸。但更为悲哀的是,海澄还饱受战火摧残。明清时期,这里是海盗侵略的最前线,金湾机场曾经所在的“炮台山”,就是因为抵御外敌,修建炮台而得名。到了1938年,侵华日军更是从海澄登陆。面对手无寸铁的海澄人民,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修建军用机场、建设慰安所和司令部,用人间炼狱形容那时的海澄村,丝毫不过分。

  现在,走在海澄村内,还能看到慰安所、侵华日军碉堡遗址。而村内数十栋近百年的建筑,还留有历史的痕迹……触摸着这些遗迹,总会令人唏嘘。

  依山成村,傍海而生,从前的海澄村,还只是一个小渔村。谁能想到,如今这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走进村子,一股恬静野趣就扑面而来。曾经的古物也在村子的新兴中焕发生机。

  鹤舞,是海澄村的文化标签。这个拥有700年历史的舞蹈,曾是海澄人迎春纳福的拜年方式。古时的海澄人,会通过这种方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祝福老人健康。

  时光荏苒,也改变了海澄村的容颜,包括鹤舞的文化意义。如今,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在海澄甚至整个金湾和珠海都广为传承。富裕起来的海澄人,赋予鹤舞新的意义,更多的是文化上的传承和对现实生活的赞颂。

  “白鹤仙仙白鹤仙,今日展示表演在鹤馆,庆祝国强家兴旺,国泰民安盛世年……”这段唱词,就是海澄村村民汤福文最常唱起的一首鹤歌。

  和鹤舞一样,与时俱进的还有海澄的百年古树林。几十年前,这里的古树林,树还是那些树,林还是那片林。但与山上的普通林子相比,除了树粗一些,林子密一些,也没有更多区别。

  但如今,海澄的古树林却是生机勃勃。老妪静坐在石凳上,童叟嬉戏其间,经过修缮后的古树林,甬道穿梭,设施完备。用相机定格这样的场景,俨然一幅现代乡村画卷。

  紧靠着金湾机场,又是中国航展永久举办地,海澄村拥有罕见的区位优势。依靠机场做文章,是如今海澄人的“致富经”。

  白楼、瓦屋,大石柱子—— 现在,行走在海澄村,可以看到一栋栋白色的崭新洋房,黑瓦、青砖、白色分割线,漆红的空调外挂机盒。在青白相间中,连片的屋群形成了特有的岭南风格,让人感受到村落整齐划一的美感。

  现在,海澄人正在打造的这种岭南风格古村落,而这,就是海澄“致富经”的开篇之作。

  未来,海澄将依托珠海金湾机场带来的大量游客,以“网红小镇”为核心,在文化创意、文化民宿、文化餐饮等领域破题。

  让生活在海澄的人民更幸福,生活更健康,是海澄这个古村落现在最真实的期盼。


侵华日军碉堡遗址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