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灰姑娘”走到聚光灯下,成为小小“演奏家”,短短一年多时间,三灶女孩蓝心妍实现了人生的一次蜕变。
在三灶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小白鹤”艺术团,她初识长笛,兴趣就像春风一样,扑面而来。失败各有各的理由,但成功的原因却愈发相似——热爱+坚持,让她成为管乐团中的佼佼者。
高音吹不准,气息不够长,吹得“头晕目眩”,但她没有放弃。每天回家偷偷加练,气息越来越稳。从零开始,突破生理、心理双重考验,凭借持之以恒的练习,让蓝心妍脱颖而出。
“舞台上的他们真像‘小演奏家’。”指导老师王冠华说,经历了比赛的历练,孩子们变得自信起来,气质上就像一支职业管乐团。
3月2日,三灶镇文化服务中心的排练室内,传出火爆全网的“吃鸡游戏”配乐《Hand clap》,歌曲抑扬顿挫,气势磅礴……这样的演奏,出自“小白鹤”艺术团管乐队的孩子们之手。但包括蓝心妍在内,一年半之前,他们都还是这方面的“菜鸟”,是名副其实的“门外汉”。
2017年暑假,三灶镇文化中心举办暑期公益培训,蓝心妍一下子就被长笛悠扬的声音吸引了。一拿到长笛,她就急切地东摸摸,西摸摸,“想不到这么一件乐器,能吹出音色饱满、悠扬,穿透力又强的曲子来”。长笛音色虽美,学起来却并不容易。蓝心妍“征服”长笛,整整花了几个月时间。
长笛对高音要求高,需要稳定的气息。只有12岁的蓝心妍肺活量不足,吐音不准,还总是破音。吹的时间长了,有时还会头晕目眩、手麻腿软,浑身不舒服。还是“菜鸟”的蓝心妍,刚一开始就撞上了“新秀墙”。
指导老师王冠华告诉她,其实吹长笛就跟跑步一样。跑得越久,耐力就会变得越强。只要坚持把长笛吹下去,总有一天能把气息练长。“越是难题,我越是要迎难而上。”蓝心妍说,学长笛就像做数学题一样,只要攻克了关键点,其他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除了每周末艺术团的定期培训,蓝心妍还会每天坚持攻克长笛的基本功——吐音和气息。光是练习长音,一天就会吹上20分钟。有时候学一首曲子,她要独自坐在谱架前,练上一整天。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半年后,蓝心妍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破音大幅减少,气息也变得均匀而有力。攻克了独奏难关,合奏则是下一道“关卡”。在“小白鹤”艺术团,除了要加强技能训练,更要学会和其他成员打配合。从分声部练习到乐队合奏,蓝心妍融入集体,准确接收指挥老师下达的指令,与指导教师的培养密不可分。在艺术团的管乐队,拥有6、7名专门的指导教师,他们除了分别对具体乐器进行指导外,还会将不同乐器、声部排列组合,让整体的效果达到最佳。
“演出和比赛就是团队的粘合剂,孩子们为了团队荣誉,训练更勤奋,步调更一致。” 指导老师王冠华说,每到临近演出和比赛,管乐队就凝聚成一团火,比平时更努力地为团队荣誉而战。
一年来,管乐团已经先后演出或比赛了三场,效果一次比一次好。而蓝心妍也因为勤奋苦练,成为团队中的“优等生”。
蓝心妍说,自己热爱长笛,长笛也让她收获了自信。如果有可能,她愿意一直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