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金湾区库 > 三灶镇库 > 新闻报道

三灶这位民企女掌柜 把扶贫融进爱心餐里

2020-10-24 14:05:38 来源:三灶镇政府

  三灶的老街坊们最近可能留意到了,位于金海岸大道的翠竹沁园这家老餐厅,临街大厅不再招待食客,而是摇身一变成了“扶贫爱心超市”,专门售卖产自云南怒江、四川甘孜、阳江等地的农产品。打造这一切的,正是翠竹沁园的当家——楼建娣,三灶一位敢想敢做、热心公益的民营企业家。

  楼建娣,浙江诸暨人,从小受身边营商环境的影响,她身上也展现出江浙人善于经商的一面,20多岁的时候,便打拼出自己的餐饮事业。2009年她嫁到三灶,便将家与事业安在这里。楼建娣拿出所有嫁妆,带领50多名员工和家人一起创业,从创建美食广场到接手翠竹沁园餐厅,中途磕磕碰碰不少,台风中受到很大损失也没向政府求援,自己咬着牙扛下来,渐渐在业内做出一些不错的成绩,在客户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2018年,楼建娣被金湾区个体劳动者协会推选为会长。2019年她联合全区商家联盟,爱国拥军,是金湾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的发起人之一。“吃水不忘挖井人”是楼建娣一直谨记的教诲,在经营餐厅的同时也不忘做公益。她常代表协会给金湾区的贫困户捐赠物资,为学校送去放心蔬菜,每年帮扶贫困家庭解决子女入学和就业难等问题。

  楼建娣说:“我并非家财万贯,只是知道身边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总忍不住要去拉一把,相互帮扶也是民间的一种爱的传达。”2018年初,楼建娣偶然从新闻上看到,一些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因无人采购、交通运输困难等问题滞销,瞅着大堆新鲜食材烂在地里,农民一年的辛劳打了水漂,看着报道的她抹了好几次眼泪。楼建娣深知把滞销的农产品买回来当食材,只能解燃眉之急,无法长期保证农户的收益,于是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建立一个长期合作机制,直接帮农户搭建销售渠道。

  “都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没想到我这么爱笑的人还是栽了跟头。”楼建娣说,第一次选择外省的合作项目,由于缺乏实地考察和相关经验,200万资金被卷跑了。这并没有阻碍楼建娣的决心,听说珠海市对口阳江、茂名精准扶贫,这次她亲自奔赴贫困地区,下到田间地头,和农户面对面聊起了当地农产品的情况。

  “本地农产品非常好,很多是我们做餐饮求之不得的,销不出去烂地里太可惜了。”楼建娣急得跺脚,她想把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带出来销售,却找不到合适的商铺,于是狠狠心,把自己餐厅里最大的一块场地腾出来,用作扶贫地区农产品推广。为打消旁人“担心客人不喜欢”“没合作过不敢贸然订购”等顾虑,楼建娣甚至改动了自己餐厅的菜谱:“把扶贫地区的食材,做成新菜,让大家尝一尝便知。”就这样,餐厅里多了一组“扶贫爱心餐”,这些菜的原材料都是扶贫地区的农产品,还用创新做法,让客人品尝到不一样的美食。

  2018年她代表金湾区个体劳动者协会,先后到云南、广东、四川等对口扶贫地区考察,引进“惠民村”绿色食材,与本地绿色食材一体化购销,为金湾区酒店同行、食堂和居民供应放心菜做了大量工作。2019年,楼建娣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评为全国个私协会系统先进工作者。在同行的信任和支持下,楼建娣的扶贫爱心餐在业内开始有了起色,今年,正准备将扶贫事业做大的楼建娣,经历了自创业以来最难熬的一段日子。

  疫情来袭,楼建娣的餐厅严重受创,年夜饭订单被迫取消,餐厅暂停营业,到处借钱给员工发工资,最后给两个在老家的孩子留了点生活费后,她全身上下只有六块八毛钱。年三十那天,楼建娣在员工的家中吃了一顿饺子,她说,老员工知道她的难处,那顿饺子,她吃得心里苦,但也甜。

  楼建娣的母亲一直陪着女儿创业,她很难相信女儿居然会穷到身上10块钱都拿不出来,连存款都空了,再三追问下,才知道原来女儿把钱拿去订购扶贫产品了。

  楼建娣说:“家人和员工曾劝过我放弃扶贫事业,我不愿意,好不容易自己铺出来的路,再难也要走下去,而且还要做更多公益。”疫情期间,她代表协会向市场个体户,捐出了6万元的抗疫物资。疫情得到缓解后,她继续开展扶贫事业,扶贫超市的产品种类只增不减。近三年的扶贫行动,让楼建娣体会到农产品流通过程的艰辛,甚至不被理解。但是她却从扶贫农产品中,看出一道道独一无二的生态美食。随着自己想做的事一件件落地,她心里更加从容淡定,不再为将来的路迷茫。楼建娣笑道:“尽自己所能继续扶贫,做好扶贫爱心餐。”


1.jpg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