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金湾区库 > 新闻报道

从“烽火战士”到“供销达人”

2021-04-22 20:49:42 来源:金湾区融媒体中心

  他是一个平凡的老人,背后却有不平凡的故事!

  在金湾区平沙镇立新社区的一座不起眼的小院子里,居住着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满头白发的丈夫叫李明,今年已90岁,是原平沙糖厂的一名离休干部。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期间,李明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一枚。

  他为什么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呢?近日,小金来到老人家中,听他讲述获得纪念章背后的故事……

attachment_16190753701260.jpg

  参加“红军”:穷人要翻身闹革命

  李明是广东河源船塘镇人,1931年1月出生于满水村一个客家围龙屋里,家里有五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四。“我出生于雇农家庭,当时我家里很穷,也没钱供我读书,所以我很小就出来帮家里干农活了……”李明告诉小金。

  全家人白天黑夜拼命干活,依然食不果腹,还要受地主的盘剥。自小李明就觉得国民党统治下的这世界不公平,需要改变。

  有一次,他发现村里有一位叫李子琴的老师,向村里的群众宣传共产主义理想,号召大家起来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我们穷人要翻身,要摆脱地主阶级的剥削,就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跟国民党的‘白军’战斗,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对人民的压迫……”

  后来才知道,这位叫李子琴的老师是一位共产党员,也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广东武装组织东江纵队的队员。他利用教师的身份做掩护,为东江纵队发展队员。他的家跟李明在同一个围龙屋里,算起来他们还是堂兄弟。

  “我要参加红军,跟你们一起消灭国民党白匪军……”有一天,李明找到这位堂兄,向他表明想参加“红军”的决心。

  那时候,李明才16岁,个子长得瘦瘦小小的。李子琴看了看他,说:“你年纪还小,况且参加红军是要打仗,会流血牺牲的,你不怕么?”

  “我能吃苦,不怕死,我要参加革命,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对人民的压迫,请你带我走吧!”

  几天后,李子琴带走了一班家乡子弟参加东江纵队长虹支队,李明便是其中之一。

  战火历练:红小鬼成长为无畏战士

  “当时大家都叫我‘小鬼’,队长、指导员看我个子虽小,但人挺机灵的,便安排我在连队里当通讯员。”李明说,他是1947年7月参加东江纵队长虹支队。当时长虹支队主要在广东东江的上游——如今的和平县、连平县、龙川县一带活动。

  “那时通讯基本上是口口相传,通讯员也不能写信,怕万一在路上被敌人抓住,暴露作战计划等信息。”李明说,当时他主要负责在各部之间传递口令和指令,对于每次执行任务,他都万分认真,做到记忆准确,传达准确,不能出一点差错。“行军路上两队相遇,要靠口令识别敌友。答得对口令的是自己人,答不上或答错的就是敌人,当即就开枪。”

  在江西广东交界的九连山李田岭,李明所在的部队受到国民党部队的围剿,枪林弹雨中有战友中弹受伤,流血不止。这是李明第一次经历战斗,亲身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此后,李明经历过多场战斗,其中最大一次是参加了老隆战役。

  “当时,国民党广东第13保安团在团长曾天节的率领下,举行起义投靠共产党的东江纵队。随后,我们东江纵队与曾天节的部队一起抗击国民党部队的围剿,双方在龙川的老隆展开激战。”李明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老隆战役开始时间是1949年5月13日,整个战役持续时间近一个月。期间有一次追击国民党部队的战斗,从早上一直到下午,战斗进行得很激烈,作为通讯员的李明在各个阵地之间来回奔走,传递命令,忙得连饭都没时间吃。

  “我当时又累又饿,趁战斗间隙,端起口盅随便装了一点饭准备吃,突然,敌人一发炮弹打过来,炸起的泥土一下子落满口盅,将饭覆盖住了……”尽管过去几十年了,但说起当年的战况,李明依然历历在目。

  老隆战役结束后,李明所在的部队在五华、紫金、河源一带转战,四处追击国民党部队。1949年8月,部队进入东莞,与南下大军会师,长虹支队与曾天节的起义部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第四支队,李明在第一团一连继续担任通讯员。

  李明参加的最后一场战斗,是在淇澳岛。东莞会师改编后,李明随部队一路南下,1949年10月进入中山县,进驻如今的珠海淇澳岛。当时,盘踞在万山群岛的国民党部队看到解放军进入淇澳岛的部队不多,便派兵攻打。

  “当时国民党派出部队包围我们,向我们进攻。从淇澳岛上一眼望去,四周海面上布满了国民党部队的舰船,有木船也有火轮。”李明说,当时他们部队武器偏弱,稍重的火力也只有机枪和六O迫击炮,而国民党舰船上炮火很猛,人数众多。

  “敌强我弱,我们需要支援,但是当时没有无线电通讯,我们只好在岛上点燃柴火作为信号。”李明说,驻守在唐家的解放军部队看到烽火信号后,马上组织支援,他们开炮轰击海面上的国民党部队船只。在强大炮火支援下,驻淇澳岛的解放军部队终于将国民党部队打退。

  三年的战火历练,李明从一个贫雇农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勇敢无畏的解放军战士。历次战斗中,李明都严格执行命令,努力完成任务,为战斗的胜利作出自己的贡献。

  转战地方:奋战甜蜜的事业

  全国解放后,从1951年起,李明转业到中山县工作。1955年5月13日中山县国营平沙机械农场成立,受上级组织安排,同年7月李明便赶赴平沙,参加平沙农场建设。他被安排在当时的农场供销科从事物资采购工作。

  当时的平沙还是一个蛇鼠横行、蚊子铺天盖地的荒凉的海滩,环境非常艰苦。为了建设农场,垦荒种植,平沙还从省内招来大量的民工。

  “为垦荒民工搭建住房需要大量木材,另外农场从事围垦工作,需要大量木材制作农具。我当时的任务是到全省各地去购买木材和竹竿。”李明说,为了购买木材等材料,他常常独自往广宁、四会等地的山区跑,有时候一次要在山上转好多天,到处找木材。“那时没有车,到山上去都是爬山走路。住的是环境很差的简陋客栈,想吃饭都没地方吃,要自己去煮……”

  “采购也要讲技术,买多了用不完会浪费,买不够又会影响生产。”李明说,除了体力上的辛苦,采购工作有时候还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等压力,如果生产物资没有及时采购回来,会直接影响到生产建设。

  1957年开始,平沙要建糖厂,需要大批木材作建筑材料。当时省里已在广州一个叫鱼珠的地方建了个木材场,购买木材不用往山上跑了,只需要到省里有关部门去联系争取。那次李明从广州买到一批木材后,却找不到车和船来运输。“当时时间紧迫,我就想了个办法,从当地请人将木材扎成木排,然后请了几个放排工人,经过几天几夜,将木材从广州顺水漂回平沙。”李明说。

  平沙糖厂建立后,李明就一直在糖厂从事供销工作,从石碌榨蔗,到350吨/日、500吨/日小厂建设,一直到2000吨/日以及后来的4000吨/日大厂的扩建,李明都全程参与。

  “糖厂的设备好多,刚开始时不懂,我就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尽快了解熟悉其功能,做到干一行熟一行。”没进过学校读书的李明,凭着自己的天分和毅力,硬是靠自学,学会了识字,学会了看书看技术资料,学会了写采购计划,成为平沙糖厂供销工作的顶梁柱。“我后来还通过上级专业部门的评审,获得‘助理经济师’职称呢。”李明颇为自豪地对小金说。

  在糖厂工作期间,李明还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心愿——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3月,李明走上管理岗位,成为平沙糖厂供销股股长。1991年11月,为甜蜜事业打拼了近40年的李明,在平沙糖厂供销科科长岗位上光荣离休。

  战场上,面对枪林弹雨毫不畏惧;建设中,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无论革命还是建设,李明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李明获得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这是对他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的最高褒奖。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