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金湾区库 > 新闻报道

珠海“女雷锋”驻村书记的扶贫故事

2021-03-08 20:40:09 来源:金湾区融媒体中心

  今天是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几十年来,雷锋精神生生不息,这种“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力量,激励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时代变迁,精神永恒。新时期奋战在一线的扶贫干部就在演绎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在今天的这个特殊日子里,来听小金给你讲这位“女雷锋”的故事。

  2019年5月13日,她从珠海市金湾区来到阳江市江城区龙湾村,担任龙湾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她也是珠海对口帮扶阳江69条村的唯一驻村女书记。刚刚,她获得“第七批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珠海市仅2人获此殊荣,她叫李钊炯。

  3月3日,天空下着濛濛细雨,李钊炯的身影出现在村间的小路上。村里的这条小路她不知道走过了多少遍,说起这一年多来的扶贫工作,恍若昨日。

  面对质疑  先入为主

  起初,听到是女干部来驻村扶贫,村干部和乡亲们心里都打满问号:她能行吗?

  ”来到龙湾村、就是龙湾人。”面对质疑,李钊炯决定先入为主,她发挥女性亲和力强、群众容易接纳的优势,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对龙湾村的126户贫困户基本进行了四轮的入户走访。并利用空闲时间和村民们寒暄问候,迅速和群众打成一片,短时间内,李钊炯熟悉掌握了村里及贫困户基本情况。她熟知每位帮扶对象的情况,甚至还知道大家的一些小嗜好。

  李钊炯告诉记者,住在村委会旁边的付宝光大叔,对政府每月发给他的五保金、养老金以及产业分红都清清楚楚,总喜欢在他家的晒台上吼上两嗓子。喜欢喝二两土炮(农户自酿米酒)的付世兴大叔总是笑声朗朗,71岁的他保持着劳动人民勤劳质朴的好传统,养牛、狗、鸡,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还有,76岁的五保贫困户付绍安,原先住的房子属于危房D级,2017年纳入了危房改造范围,按政策补贴了3.4万元予以重建,如今,住在安全明亮舒适的房子里,还经常通过书写对联的方式抒发自己感恩扶贫好政策。

  只有真情实意的融入了这个集体,才能把扶贫工作推下来,李钊炯认为,基层扶贫最需要的就是群众的支持,工作既要有“泥土味”,又有“人情味”。

  养殖户觉得村里捡到宝了

  “来啦!”看到李钊炯来了,杨周邓就把她拉到了养殖场。“你看,我一进去,他们都朝我飞奔过来!”他一边跨进养殖场,一边喜不自禁地说。果然,他的宝贝们——狮头鹅、黄鬃鹅、马岗黑鹅全都追着他跑过来!杨周邓是龙湾村脱贫户之一,如今是龙湾村大名鼎鼎的“鹅司令”。

  “这多亏了我们的李书记。”看着他的鹅宝贝们,杨周邓连连竖大拇指,“谁能想到女书记也能那么厉害?我们村捡到宝了!”2019年,杨周邓参与种鹅养殖循环农业基地产业带动项目,李钊炯请来扶贫产业基地的专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技术指导,帮助杨周邓最大限度实现增收,到2020年,杨周邓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30826元,迅速实现脱贫。

  村干部眼里的“拼命三娘”

  龙湾村党总支副书记徐銮这样评价她:“小小的身体有大大的能量,典型的拼命三娘。瘦瘦小小的她,仿佛有使不完的精力,村里的贫困户们都很敬佩她,提到李钊炯,同事们赞不绝口”。

  李钊炯深知,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为了让产业落地,2019年底,经过考察调研,她和村两委一致决定,与阳江市漠阳花种植公司合作,在龙湾村共建扶贫产业基地。

  为了让贫困户响应和跟进,每天早上天还没亮,李钊炯就早早工作,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她和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一一答复村民所关切的土地使用、土壤质量保持、种植限制等问题。通过广泛动员,让村民集约300亩土地进行出租,从而带动村民增收土地租金63.56万元。

  扶贫产业基地建起来后,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实行种植规模经营。同时,通过招聘贫困户务工、免费提供种苗、技术指导、保底收购、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建立长效脱贫机制。2020年,该基地被列入第一批珠海对口帮扶阳江市扶贫产业示范基地。

  2019年底,李钊炯和驻村工作队还发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村扶贫产业狮头鹅养殖。2020年3月,成品鹅出栏了,贫困户因此每家增收近2万元。看到他们笑得合不拢嘴,李钊炯心里更替他们高兴!

  在李钊炯的努力下,龙湾村的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龙湾村从相对贫困村出列,相对贫困人口126户、262人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5年的21100元上升至2020年的226617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7381元上升到2020年的24519元,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建档立卡前的5398元上升到2020年的18027元。金湾区对口帮扶龙湾村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果。

  龙湾村焕然一新的牌坊

  驻村工作马上就要结束,提到即将到来的离别,李钊炯泪湿眼眶。龙湾村就像她第二个家,对于李钊炯来说,扶贫工作可以结束,但立足岗位,助农帮扶,为乡村振兴献力,没有终点。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