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聚焦绿色金融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2021-06-02 15:28:00 来源: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当前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已位居国际第一方阵,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发挥自上而下的制度优势,依托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国家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机遇和发达国家的绿色诉求,不断实践摸索形成高效、有序的绿色金融标准、评估、管理体系。将绿色金融实践经验推广到世界,一方面巩固和提升大湾区国际金融影响力;另一方面促成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实现与国际金融规则的互动和衔接。

  在2021年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并将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作为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顶层设计,提出要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绿色金融的发展规划也成为大湾区发展的一大亮点,聚焦绿色金融助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成了重要议题。

  绿色金融,又称“环境金融”或“可持续金融”,是环境经济的一部分,旨在通过金融工具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金融是指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

  大湾区发展绿色金融具有独特优势。

  一、发挥政策优势,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政策保障体系

  中国是《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的缔约国之一。十九大报告对推进绿色发展、发展绿色金融作出重要部署,绿色金融成为中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绿色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围绕绿色金融,为香港、广州、澳门、深圳等城市做了不同的规划。

  支持香港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建设国际认可的绿色债券认证机构。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

  支持澳门发展租赁等特色金融业务,探索与邻近地区错位发展,研究在澳门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证券市场、绿色金融平台、中葡金融服务平台。

  支持深圳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深澳特色金融合作,开展科技金融试点,加强金融科技载体建设。支持珠海等市发挥各自优势,发展特色金融服务业。在符合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

  根据目前大湾区各地的特色提出绿色金融政策,包含了对绿色金融的激励措施,如深圳福田对绿色债券贴息2%,广州花都区对上市挂牌企业和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按其发行债券金额1%给予每年最高100万元的补贴。

  未来为了激励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金融发展,还有很多实质性的激励政策可期。一是优化绿色资产风险权重。目前,随着对绿色金融的重视,市场参与者和监管当局均对适当降低绿色资产的风险权重、减少绿色信贷等业务对银行的经济资本占用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未来可望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试点,先行落地相关政策。二是积极研究绿色债券的优先受偿、降低或豁免绿色信贷风险自留要求等规定,提高绿色债券的优先级,降低绿色资产的信用风险。

  二、强化区位优势,构建“金融核心圈+产业包围圈”双圈模式

  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基础条件,是其发展绿色金融的区位优势和空间载体。与以东京湾、旧金山湾、纽约湾为代表的国际湾区对标,粤港澳人口、面积都大幅度领先于其他三大湾区,同时粤港澳经济更具外向性,进出口总额、集装箱吞吐量远高于其他三大湾区,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海港群、空港群以及便利的交通网络,在经济体量上也已超过旧金山湾区,成为继纽约湾区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湾区。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粤港澳又有各自的优势和广阔的空间。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大湾区的区域产业结构已向中高级迈进,大湾区内地9座城市制造业基础雄厚。

  根据湾区内各地区的产业资源禀赋与区位特征,以香港、澳门、深圳、广州四地为主轴,形成金融核心圈:以香港为全球绿色金融交易中心、广州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双核心,培育整个大湾区的绿色金融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政策优势,澳门与葡语系国家密切联系的历史优势,推动粤港和粤澳的绿色金融合作。珠三角各城市分工协作、错位发展,形成产业包围圈:以佛山、东莞、江门、中山为主的制造业主导城市侧重建设绿色产业集聚区,珠海、惠州、肇庆等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城市建设绿水青山示范区,从而发挥集聚优势,扩大珠三角的绿色产业与港澳金融市场要素双向开放与联通,推动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绿色金融发展示范区。

  三、综合资源优势,建立多层次绿色金融标准互通互认机制

  大湾区金融市场体系的优势,为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创造了基础和条件。大湾区具有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香港、澳门是大湾区的窗口,在大湾区中起到促进向外发展、加强对内融合的作用。一方面,港澳地区具备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要素,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机构、资金的聚集。大湾区内地城市对香港、澳门开放,就是与国际金融中心接轨。发挥好国际金融中心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能够促进大湾区整体发展并确保湾区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广东可以通过绿色金融,引进港澳地区的大量低成本资金,携手实现绿色发展;港澳地区也可以通过绿色金融,为资金找到投资标的,在新的国际金融竞争中,维护和巩固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在绿色企业和项目标准方面,建立统一可量化的绿色认定标准和权威的评级体制。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项目绿色程度评估体系、建立大湾区绿色企业和项目库、设立“绿色项目负面清单”等,积极推进三地绿色标准和绿色评估结果的互通、互认与互用。在绿色金融产品的标准方面,不断研究更新标准体系,紧跟国际先进经验和产业发展步伐。目前,由于产业类型、发展阶段和制度环境的复杂性,国际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尚未出现,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绿色金融领域的各项标准也并未统一。考虑到当前大湾区绿色产业演进迅速、动态性强,长期刚性的评估标准并不适用,应不断研究并更新标准体系,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制定适应产业发展现状的多层次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对接。

  四、巩固经济优势,打造绿色金融科技生态环境

  广东作为中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近年来深圳、广州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评分均稳步上升,大湾区金融业发展动能强劲。


作者: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