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以新基建构建新经济场景 推进澳珠极点建设

2021-06-03 17:30:33 来源: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场景的主动培育与供给,是城市发展的新竞争点。新经济发展阶段,以市场应用为核心的场景已成为新兴产业爆发的原点。当前应以第二、第三产业中的优势行业为基础,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推动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与协同、释放“数字红利”。吸引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企业入驻珠海,将新技术在全市各优势产业领域应用,形成集要素集聚、功能集成的新经济场景,推进澳珠极点建设。

  一、国内新经济应用场景发展现状

  新经济时代之前,城市发展经济主要靠“土地、税收和配套优惠”调控。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后,上海首发场景需求清单,至今已有十多个城市陆续围绕“人工智能+”启动“场景供给”计划。

  成都、广州、深圳等市先后公布新经济场景计划。成都提出树立独角兽或行业领军企业“城市合作伙伴”概念,成为全国场景经济建设的代表性城市。2019年3月成都发布第一批《城市机会清单》,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公园城市、创新创业等10个应用场景7大类共450条信息,成为国内首个以城市名义发布的机会清单。

  此外,广州、深圳、青岛、南宁等地相继开展了场景征集,将场景作为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破局发展的关键。广州市场景征集由市科技局主导,核心落点在于加快解决制约其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在专项中设立若干应用场景示范,加速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深圳市由市发改委牵头征集人工智能项目,主要集中在芯片、激光雷达、传感器等硬件领域,围绕制造、物流、能源等领域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二、场景经济发展特点

  1.从线下场景到线上场景

  线下场景(生活场景)与线上场景之间存在核心差异。首先,消费者在特定的线下场景中不能按照主观意愿随意做出选择,在有限的线下场景中即使做出选择,仍需要付出过渡时间成本。而消费者在线上场景中,可以根据所需,零成本切换重新作出选择。其次,线下场景中的商品和服务供给呈现出整体性,而线上场景中的信息一体化、需求碎片化,需要通过建立场景生态,为消费提供闭环服务。

  2.从流量为王到场景为王

  “互联网+”时代,场景引导消费。移动互联网几乎涵盖了所有场景,在移动互联时代,用户的碎片化场景需求,成为新商业交易的平台入口和社群分享的连接渠道。在生产端需要重视用户的个性需求和价值体验,进行精确定位和消费痛点细化。在消费端,需要将产品及品牌带入场景,实现商业价值转化。

  三、发挥“AI+”场景经济优势,构建全场景全生态智慧城市

  基于珠海市中医药、高新技术、特色金融、会展、休闲旅游等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笔者以为,应当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等新经济产业形态,围绕龙头企业、龙头产业加速场景建设,形成要素集聚、功能集成的新经济场景,推进澳珠极点建设。

  1.加速优势产业数字升级和重点领域场景消费生态建设

  加大高新技术、医药健康等领域应用场景开放力度,加强5G、工业自动化控制、工业AR、超高清视频等技术示范应用,推动优势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支持特色芯片设计、测试和检测等相关产业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型发展。引导珠海市龙头企业产品服务上云,打造典型场景,培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生态平台,打造澳珠第二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极点。

  2.开创会展经济、休闲旅游在线展览展示等云端业态

  推动中国航展、教博会等专业化会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大展览展示企业和知名云服务企业共建云展服务实体,打造云会议、云展览、云走秀、云体验等系列活动,放大云端展示、云端服务等一站式平台效应。结合5G互动直播,加快VR/AR技术在休闲旅游产业领域的应用,创造具有线下消费体验感的线上消费场景,强化珠澳城市自然景观、文化元素市场价值转化。建设数字景区,打造沉浸式全景在线产品,强化文化体验、生态观光、现代旅游等网上“云游”服务,打造澳珠第三产业发展新业态、新亮点。

  3.强化数据源头建设,进一步利用新技术释放场景经济数字红利

  场景经济要求政府能够提供“技术、人才、数据”支撑。当前全省各地市在数字经济战略谋划和统筹推进方面工作力度差异较大,对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融合重点的前瞻性研究和系统性政策设计仍有待加强。建议主管部门为企业技术创新应用提供更多“高含金量”场景条件,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推动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与协同,降低数据的条块分割,强化政务管理中的数据源头建设,让政府“数字红利”有效释放。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应用范围,以场景经济建设做强做大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


作者:藤依舒 付超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