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解决广东乡村发展主要矛盾的思路

2021-06-06 19:54:22 来源: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实践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运动,它指向中国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民、农业、农村”,促进农业基础设施走向雄厚、农业产业走向现代、农产品质量走向名优、乡村环境走向美丽、农民生活走向富裕,最终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为了振兴广东乡村的发展,需要把脉广东乡村实际,摸准制约广东乡村发展的主要矛盾,找准发力点,因地制宜,提出适应广东不同地区具体情况的乡村振兴思路。

  一、广东乡村发展的主要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广东而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也是广东乡村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之一。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需要具体分析其表现形态。

  一是农业发展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农村迅速崛起,一些农田、水塘、坡地等变成工厂,农业用地被占、规模变小、产业萎缩。而工厂出租、卖地的收入,却多用于补贴分红,用于发展农业基础的资金越来越少。广东东西两翼地区和粤北山区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抵御水灾、风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能力差,土地分散经营、农机装备差、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这些都影响着广东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是农产品质量矛盾突出。广东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适宜种植水果、蔬菜、水稻等热带和亚热带农产品,品种丰富但质量不优。目前虽然认定和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2570个、名牌农产品1197个,入库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1416个[1],却存在品种多而不优、品牌杂而不靓、产业不大不强、质量不低不高的问题,难以抗衡名优农产品,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三是“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不充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支撑广东农业发展的主动力,极大影响广东农业的发展。但目前来看,广东地区科技推动农业发展作用发挥不充分,存在“两张皮”现象,统筹协同攻克农业难关力量没有彰显,“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不充分,农业科研与转化应用成果的转化率只有50%。[2]

  四是农业分散经营成本高。目前广东农村还是以承包制、农民分散经营为主,一些先富起来的新型经营主体整体实力不强,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重复生产、重复经营,缺乏现代化分工和大规模生产,成本高摊薄了农民和农村集体的利润和收成,影响了农业综合效益,带来经营主体重组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产品竞争力。

  五是环境承载能力有所下降。珠江三角洲一些地方的耕地变成工厂,原来灌溉的河涌成为排污渠,形成了污染;农业土地资源减少,工业废弃物排放影响农产品生产;随着“三来一补”企业更新换代,工厂搬走,但一些土地已被污染,难以恢复成为农田;农业农药化肥施用强度大,农业废弃物处理利用水平较低。诸如此类情况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越来越差,生态环境慢慢亮起了黄牌。

  六是农民增收有待解决。在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的今天,传统农业形式还存在,但增收的动能有所减弱,靠补贴等发展农业不可持续,需要培育新动能,并且缩短新动能替代旧动能的时间。目前广东全省仍有2个地级市、21个县(市、区)农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43万人未达到脱贫标准。[3]

  二、广东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的选择

  目前,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的模式可以有很多选择,问题是如何选择,以哪些指标作为选择发展模式的依据。一般而言,适应性是合理性选择不容回避的指标,通俗来讲就是以是否符合实际需要为标准。不论是培育岭南特色水果种苗繁育场还是开发特色产业扶贫帮扶项目,或设立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都应遵从这一标准,在实际操作时,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

  天时、地利、人和是考究农业发展模式是否符合实际需要的重要要素,任何乡村开展农业生产都需要这三要素。从实际来看,愈是因地制宜,与当地气候、资源禀赋适合的,取得老百姓认同的发展模式,愈是合适的发展模式。例如:高州的龙眼荔枝产业、云浮的家禽业、台山电白的农业园、雷州的种养业,等等;反之,愈是“坐而论道”,不从当地实际出发,不从气候、资源、劳力等情况出发,愈是不适合的发展模式。那么,不能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农村该怎么办?是否就全部否定了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否定了搞“一村一品”?实际上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搞“一村一品”有合理性,但有些地区不能搞。比如:没有优良品种的地方不能推广,因为没有竞争力。当然技术、劳动力、消费对象、运输成本以及种养之后对于土地等环境的影响也要评估。

  总之,选择合适的农业发展模式,要倡导实用主义,基本思路是:集成为主,特色为辅。优先发展集成型适合模式,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全部适合,或者其中有二要素适合。沿着这种思路就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园、养殖厂,等等。其次,发展特色型适合模式,只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中有一个要素适合,也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例如: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环保村、氧吧镇,等等。

  三、解决广东乡村发展主要矛盾的思路

  针对广东的实际,实施乡村振兴,解决广东乡村发展主要矛盾,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着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确定基本农田;加快发展农机装备设施,在粤北东西两翼地区建设田头水库、水肥一体化设施和农业生物灾害与气象综合监测站等;推进“农业+互联网”行动,开发农产品信息云服务;争取早日建成广东省农业综合信息化监测、管理和服务系统,统筹农业发展,查缺补漏,不断增强和改进农业发展基础。

  二是主攻农产品质量。不论是发展集成型农业,还是发展特色型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始终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农业是大产业,需要集团作战,建立农业产业战略联盟,筹集资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目前广东已认定11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及转化平台,组建荔枝等7种作物“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创新发展联盟,育成农作物优良新品种97个,新增种苗繁育能力1亿多株,建立优良新品种示范基地60个,示范推广优良新品种370个(次),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7.2万份,新建狮头鹅、华南中蜂国家级保种场。[4]在此基础上,依靠优质品种和技术,坚持质量兴农,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同时不断推陈出新,以又好又廉的产品,形成优势、占领市场、做大做强农业产业。

  三是发挥科技兴农优势。实行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招标,一旦攻克难关,应尽快在科技园区进行推广,同时开展培训,培育新的经营主体,扩大生产规模,达成科技兴农。加大“产学研”一体化协调作用,争取农业科研与转化应用提高20-30个百分点,达到70%以上。对于已有的专利和优良品种等,组织科技推广小组,走入乡村田间地头,示范和推广,让科技力量转化为成为现实物质力量,同时打造产业融合平台,建设农业示范区、合作园。不断培育新品种,争取把新品种作为特色产业,用于农民增收。推进农村“双新双创”,支持农业和新兴农业产业。

  四是利用市场经济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广东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优势,发挥市场的引导性作用,以市场需求引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同时,加大力度发展农产品服务业和农产品期货交易,让资源劣势转化成服务优势。扎实推进金融保险支农创新,设立全国首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加快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业务向市县延伸,推进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

  五是做强农业产业。振兴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是农业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目前广东人多地少、产业链短、农业分散,不宜遍地开花,回到传统农业为主的年代,只能发展集约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在“珠三角”地区可以发挥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消费市场、经济实力的优势,开发高附加值的中药、海洋水产养殖、良种畜牧、饲料产业等。在广东省东西两翼地区和粤北山区,可以做优传统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大新兴产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目前,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3805家、4.5万家、1.53万家。[5]未来三年,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推动全省农业产业上规模、上水平。

  六是发展农业绿色产业。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是我们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发展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产业的唯一路径。需要加强农业污染治理,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新模式、新技术;引进新生物技术处理病死畜禽,或者将病死畜禽转化成新肥料;引进和构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农产品基地、新型农场、农业产业园或者田园综合体;建立绿色产品追踪管理系统,检测和追踪绿色食品的走向,实现产销互动,相互促进。

  七是创新体制机制。目前,广东已经制定推进千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和百家涉农企业上市计划,在已有上市涉农企业65家基础上,认定国家级和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651家。[6]下一步加大涉农企业上市培育,争取筹集更多资金发展农业。同时,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网络建设,搞好农村淘宝示范村;在激活市场的基础上,激活农村宅基地等要素,激活农民主体积极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八是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拓展农民就业空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金融保险支农,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和GDP增速。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林家乐等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民生产技能培训,举办各类农业技能培训班,包括瓜菜种植、水果种植、“三鸟”技术、水产养殖培训班,等等,提高农民的农业技能,提高农民致富增收能力。

  总之,在乡村振兴核心话语中,解决广东乡村发展主要矛盾需要依靠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走出具有特色的振兴之路。

  参考文献:

  [1][2][3][4][5][6]郑伟仪.在全省农业工作暨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推进会上的讲话[R]


作者:黄红生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