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珠海旅游吸引力的提升策略

2021-06-06 19:54:15 来源: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粤港澳将形成一小时生活圈,珠海作为唯一与港澳陆路相通的城市,迎来了巨大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港澳地区既有低税的国际化购物环境,也有长期积淀的丰厚旅游资源,其独有的资源优势与港珠澳大桥便利的交通优势,必将吸引更多的内地游客前往。作为大桥一端的珠海,能否成为更多内地游客、境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并充分发挥“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功能优势,其旅游吸引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珠海是全国唯一以城市整体景观入选“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首批生态园林城市”等称号,表明珠海的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具有很大优势。美国当代环境美学家阿诺德•柏林特指出,美学是创造宜居城市环境的重要元素,衡量一个城市宜居的标准要看它是否有助于丰富人类生活和完善人性,而审美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一。[1]因此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而言,美学理念的融入也是提高城市自身吸引力的重要元素。《珠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中将珠海旅游形象界定为“浪漫之城,中国珠海”,对珠海旅游吸引力的提升,可以结合这一形象要求,从环境美、人文美、艺术美三方面提出策略。

  一、环境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环境整合观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老子《道德经》中提出“道法自然”,主张人的行为应顺应自然的规律。传统文化典籍《周易》把天、地、人视为统一体,衡量人道是否正确的标准即看其是否符合天地之道。这种顺应自然、因势利导、整体统一和谐的环境观在城市旅游吸引力的提升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国外有学者较早已提出,相对优势的资源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非常重要。[2]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发展,需注重可持续性,要在社会、空间和环境等多层次上将旅游资源开发与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相结合。[3]国内学者也强调应尊重大自然的赐予,秉承先天的自然地貌条件,充分利用山水绿树气候植被等资源,尽量保存自然原生态,营造适宜人居住的情境,从而发展为城市自身优势。

  珠海是粤港澳大湾区中海洋面积最大、海岛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总面积约7827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72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610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691公里,海岛146个。[4]辽阔的海域、众多的海岛、绵长的海岸线是珠海地理的特色资源,城中有山、山海相拥、陆岛相望、绿色掩映是珠海地理的特色之处。珠海对于城市特色景观的构建,应充分重视并发展自身优势,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以自然条件为基础,构筑与自然融合为一的城市特色景观。实现人与自然共生是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最佳体现。构筑“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景观,即可避免对原始地貌的大规模破坏,维持城市环境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又能让人们在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中与自然亲密接触,达到怡情悦性的审美效果。[5]

  依照珠海生态优势,提升城市自然景观吸引力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       山:全域范围内统筹森林公园建设,打造多层次森林生态景观

  珠海城区内遍布较多山体资源,如凤凰山、板障山、石景山、烟墩山、斗门黄杨山、横琴风车山等,依据现有山体植被特点,系统化地进行造林绿化与生态修复。针对山体生态特点,全域范围内统筹规划森林公园建设,依托各山体人文与地质、植被特点,区别发展休闲、健身、观光、科普、养生等核心生态服务,使不同森林公园尽可能呈现各自鲜明特色。利用现有森林生态福利,发展多层次、多物种、多色彩、高质量的森林生态景观,差异化打造森林公园特色功能,空间上呈网格化分布,使森林休闲、游憩、康养成为珠海旅游的又一核心业态。

  (二)       水:打造内河水体景观,丰富滨海公园、海岛旅游和海洋温泉游

  珠海的水体包括城内河水与海洋资源。首先,应注重水体污染的防治与水体垃圾的清理,使清澈的水资源本身成为城市的一道景观。水资源的治理与维护既是城市良好生态环境的印证,也有助于提升游客对城市的认可与评价。

  其次,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的“水清、岸绿、景美”的理念,依托河水流经区域特点,打造两岸生态良好的水体景观,使之成为城市特色的一种体现。如位于市区的前山河两岸,加入时尚与运动元素,打造都市休闲游憩景观带;位于城郊的黄杨河两岸,利用独特水系形态,加入特色乡村元素,打造水乡生态风情带。

  第三,依托海岸线与海岛优势,提升海洋资源旅游吸引力。如:发展环港澳或港珠澳大桥特色游艇之旅,建立环港澳海上生态公园,邮轮旅游区等。市区利用蜿蜒绵长的海岸线资源,通过沙滩修复,景观设施构建,加快“一带九湾”滨海景观带建设,使能够突显“浪漫”特质的情侣路,具有观光特性与人文内涵,并发展为珠海标志性与特色景点。除海岸线静态景观设施外,适当增加运动体验、亲子游憩等海上项目,使景观带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游客的需求。提升现有滨海公园景观特色,丰富滨海公园功能与设施,提升游客对城市的认可与忠诚度。

  第四,在保护海洋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有序完善海岛设施,提升海岛旅游的品质。根据各海岛地貌、资源差异,区别发展休闲度假、海上运动、海洋科普、海洋主题体验旅游、游艇邮轮旅游、康体养生旅游等多功能海洋旅游;利用海岛资源,提供相应的环境与设施,使游客有更多的亲海活动,如潜水、海钓、游轮等。集中以住宿、海洋娱乐项目、餐饮、景观、生态科普的差异化来突显不同海岛的特色,形成海岛名片,如:桂山岛以游艇产业为核心发展中高端旅游,外伶仃岛依靠海岸线特征与文化民俗,发展观光体验性旅游。以差异化海岛特色构成各海岛核心吸引力,也是树立鲜明滨海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有效路径。

  第五,发展海洋温泉。为更好地形成温泉景区吸引力与辐射力,在今后的开发中可以利周边环境资源,在“旅游+”模式的指引下,将环境资源完善为旅游吸引物,以温泉带动周边产业,丰富温泉文化,如:“温泉+饮食文化”“温泉+农业科普”“温泉+娱乐休闲”“温泉+健康医养”等,依据现有资源及可开发资源,扩大冬季温泉的吸引力。

  (三)绿植:以良好生态基础,营造城市特色景观带

  在现有园林环境基础上,秉承绿色创新理念,完善城市绿化带与绿化群,打造城市整体绿化景观。以绿色装点,将生态景观林带、道路林带、滨海防护林带、沿河防护林带、绿道等纵横贯通,形成有珠海特色的生态绿网。首先,可依据珠海生态环境,用绿植装点城市主要立交桥、人行天桥、过山隧道、主干道沿线、人行通道、景观地带、景观地区外墙立面、老旧城市建筑等,使绿色成为城市主要颜色。不同街道用不同绿色物种构成不同景观,成为园林城市特色文化的视觉体现。其次,在城市景观带与区域主干道上以鲜花装饰,在不同街道、区域,种植适宜本地的不同品种花卉,使花卉品种、色彩或造型成为区分区域或道路的标志性符号。第三,在公园景区或道路、区域主要节点分界处,培育珠海特色的花卉苗木示范区,使居民与游客能够四季赏花,感受到珠海优良的生态环境。第四,绿道景观化。以沿途不同的绿植风景来突出不同的绿道特色,使绿道既成为市民游憩的场所,也成为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的纽带。虽然广东省目前已初步形成“珠三角绿道网”,珠海仍需依照自身地貌植被特点,加强绿道改造升级,不断景观化现有绿道,使不同绿道各具特色。第五,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在今后的发展中,一方面要生态保护湿地植被,另一方面也应不断完善交通、休闲等配套设施,突出不同湿地公园的差异化特色。以良好的生态营造城市特色景观带,也是城市旅游吸引力提升的有效手段。

  秉承“天人合一”哲学理念发展城市景观,使城市整体呈现滨海园林主题公园的艺术特质。按照传统哲学观,在先天自然地貌基础上烘托自身优势与特色,构建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态景观,既能满足游客返璞归真、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生态情感需求,也是增强自身旅游吸引力的合理途径。

  二、人文美:家园感是城市魅力营造的旨归

  人本主义城市观指出,城市魅力的营造不仅应着眼于设施建设,“既要面向生物的人,达到生态环境的满足,还要面向社会的人,达到人文环境的满足。”[6]人文环境的本质就是家园,家园感是环境美的最根本性质,[7]也是城市魅力营造的旨归。“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8]环境的亲和性指环境对人精神性的满足,生活性表现在环境对人生活物质需求的功能性满足,只有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处,方会产生情感上人对环境的认可、依恋与归属。因此,家园感的营造,也是提高城市旅游吸引力的必要因素。如何在游客与城市的互动中,使游客获得家园感,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提升旅游从业人员幸福感。旅游从业人员直接关系着游客对城市的印象。优化旅游从业人员管理,培养从业人员更强的主人公服务意识,使从业人员在与游客互动中,以温暖细致的人文精神给游客带来宾至如归的家园感。丰富旅游从业人员教育,不定期举办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研讨班,对各层级旅游部门相关人员(从领导骨干到基层服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或系统化培训,加强与港澳地区优秀从业人员交流学习,整体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完善旅游从业人员考核机制,细化旅游从业人员奖励制度,更好地调动从业者的服务积极性与良好的工作态度。以优质的服务与积极的形象为游客传递城市人文精神,客观上有助于提升游客对城市的印象,提升城市的旅游吸引力。

  第二,组建大学生旅游志愿者队伍。旅游相关部门可利用珠海十所高校、澳门三所高校的相关专业学生资源,以网络或移动客户端方式创建大学生旅游志愿者平台,组建珠海大学生旅游志愿者队伍。大学生可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与素养,提供更细化的旅游接待、指引、讲解、导览、突发事件处理、多语种翻译、多语种导游服务等。以良好的大学生形象作为城市对外的窗口,可以更好地提升城市的人文内蕴,提升游客对城市的满意度,从而间接正向影响城市的旅游吸引力。

  第三,增强居民幸福感,让居民自觉参与到旅游的体验与传播中。在城市环境规划与旅游设施发展中,通过生态环境的优化,青山绿水的环抱,休闲游憩设施的多样化分布,自觉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获得闲适感、满足感、价值感与幸福感。居民需求得到满足,获得幸福感,才有可能生成自发性内生式营销。内生式营销是指以当地居民为主角,以新媒体为平台,以自发信息传播为主要内容,使当地居民有意无意间扮演传播者角色的营销方式,本质是用当地人的面貌和声音展现目的地形象。[9]居民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社交媒体平台对日常生活的分享,可以更真实地展示城市形象,无形中提升了城市的旅游吸引力。此外,居民满足感与幸福感的获得,使得居民在与游客互动过程中,会以良好的口碑更好地介绍、引导及服务于外来者。这一良性互动将在情感方面更好地提升游客对城市的印象与认可,也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旅游吸引力。

  1933年世界第一个城市规划大纲《雅典宪章》表达了建立“人本主义城市”和“家园城市”的向往。[10]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生态不得不让位于城市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日渐疏离,进而产生一种失去家园的孤独感与迷惘感,寻找精神的家园成为现代社会都市人普遍的一种情感慰藉。[11]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针对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状态,提出“诗意的栖居”,这也成为无数人追求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是理想家园的终极目标。按照美国学者卡斯腾•哈里斯的理解,理想家园是既可以使人们获得归属感,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仰望星空的精神思索。[12]因此,一个有吸引力的城市,应是能够唤起家园感的城市,家园感不仅体现在城市自身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相处,更体现在人与城市环境的和谐相处,即城市可以提供给人功能上的安全感及审美愉悦与精神享受。

  三、艺术美:艺术导向是旅游吸引力的内在推动力

  “城市是一切艺术的典范”,城市的艺术美既可以拓展人们心灵的空间,给人们呈现广阔的精神天地,发挥想象的翅膀,也可以活跃空间情趣,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13]可以说艺术导向是城市旅游吸引力的内在推动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提出,可将艺术理念,如山水诗词、古典园林建筑、山水画等,与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相融合,把城市建设提高到审美的高度上,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建设,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14]可见,城市的发展及吸引力提升,不仅应需要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功能需求,还应为人们精神的各种需求提供空间和养分,而艺术则是传递精神养料的一个有效载体。

  艺术意味着形式的美感与丰富的内蕴,意味着用有意味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呈现对人生的理解。艺术的生命在于独创鲜明的个性,城市的艺术个性既包含自然景观的独特性,也包含人文景观的多样性。丰富的文化积淀则成为城市艺术个性的内蕴,可以通过雕塑、壁画、文采、书法、建筑、大地等不同类型体现出来。[15]不同类型的艺术品作为城市整体结构的有机组合,以自身形式与意蕴丰富城市的特色主题表达,提高城市的精神品位,增强城市自身吸引力。为了突出珠海“滨海园林”的城市主题内蕴,可以从艺术角度提出以下三方面策略:

  (一)艺术符号:结合“浪漫珠海",打造三类艺术符号

  有学者曾指出旅游吸引力源自于旅游符号的感召,如景物(sight)、标志(marker)、游客(tourist)都是旅游吸引物符号。[16]为了更好地突出珠海滨海园林城市特色,更好地与“浪漫珠海”的特质相结合,在城市视觉景观方面可更多地融入有人文内涵的艺术符号。美国哲学家皮尔士根据符号所指与能指的关系,将符号分为图像符号(icon)、标识符号(index)、象征符号

  (symbol)。图像类符号是指受众能直接感知所指代事物的符号。标识符号是指形式上的能指与内涵上的所指并无相似性,但具有因果关系的符号。象征符号是指形式上能指与内涵上所指并无因果关系,但有大众认可约定俗成指涉关系的符号。[17]按此理论,艺术类图像符号可包括突出海洋或园林特色的城市雕塑、艺术造型的建筑、突出海洋与园林特色的户外城市广告或宣传片等。艺术类标识符号可包括突出海洋或园林特色的手绘旅游地图、海洋风格的公交站标识、景点导引、路名、建筑名、景点名、商标名等。艺术类象征符号可包括城市区域的规划布局,如:整体以情侣路为带脉的串珠式,体现珠海滨海浪漫特质;城区内绿树掩映、立体公园式的布局,则吻合珠海生态园林的特质。此外,景观设置上,还可通过城市生态主题元素的开发,布置创意艺术作品旅游区,以作品集中展示,突出滨海园林的生态主题。

  (二)艺术活动:通过亲民价位的艺术展览和演出提升城市艺术品位

  利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资源,举办大湾区大学生电影节、戏剧节、主题文艺汇演等。传承本土既有品牌活动,如北山世界音乐节、沙滩音乐节、莫扎特国际音乐比赛等,更好地发展完善大型活动赛事。利用现有艺术场馆,如古元美术馆、诚丰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定期更换免费艺术作品展;日月贝珠海大剧院、华发中演大剧院,提供亲民价位的话剧、音乐剧、交响乐、演唱会、音乐会等艺术演出,使更多的游客及居民能够亲近艺术、体验艺术。更多亲民价位的艺术展览、艺术演出可以提升整个城市的艺术品位及居民的艺术素养。每年定期举办不同规格的艺术活动,使艺术活动成为城市吸引力的一种宣传,既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也可以较好地突出城市诗意栖居的宜居特质。

  艺术活动的展出离不开艺术活动的宣传。通过传统媒体,电视、电台、街道广告、人流密集口岸广告等,以及新媒体、门户网站、社交平台、移动客户端等多方位地宣传,扩大艺术活动的影响力。让更多的游客知晓艺术活动,激发游客对艺术活动的兴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本身也是城市形象营销的一种手段,与珠海“浪漫之城”的气质相一致。大型艺术活动的宣传与举办,将成为城市旅游吸引力重要拉力。

  (三)艺术教育:常态化艺术教育活动提升城市居民素养

  艺术教育不仅限于院校类,也可走进居民生活。为了更好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市居民素养,可充分利用珠海十所高校的艺术资源,使艺术类高校教师与学生社团能够走进社区。通过为普通市民与游客举办专题讲座,或者以社区文艺活动的形式,高校艺术工作者将更多的艺术知识、艺术文化带入城市,使艺术理论、艺术研究更好地为提高城市形象,提升市民艺术素养服务。良好的居民素养,与常态化的艺术教育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有利于对城市人文环境的维护,将会间接地辅助游客对城市的认可与依恋。

  目的地的选择与旅游体验就是一种“集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生活美之大成的综合性审美实践活动。”[18]因此,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即将步入协同并进的快车道,作为陆路连通港澳的唯一城市,珠海应立足滨海园林的本土特色,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合力提升珠海特色的旅游核心吸引力。发展交通便利、设施齐备、功能多样网格化的生态文化旅游,使城市整体呈现出山海相拥、陆岛相望、绿树掩映、繁花相衬的视觉效果。从鲜明主题特色的角度丰富旅游资源,提升城市人文艺术特质,是吸引游客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阿诺德•伯林特,程相占.审美生态学与城市环境[J].学术月刊,2008(03):21-26.

  [2]Eccles G. Marke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1995,7(07):20-26.

  [3]Antonio P. Russo and Jan van der Borg.Planning considerations for cultural tourism:a case study off our European cities[J].Tourism Management.2002,Vol.23(NO.6):631-637.

  [4]珠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6-2030).[EB/OL]

  http://www.zhuhai.gov.cn/zw/ghjh_44502/201801/t20180117_25622913.html.

  [5]邓志文.时尚都市空间的反生态及其美学重构—以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为考察路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4):161-164.

  [6]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的探索[J].规划师,2001(06):5-8.

  [7]伍永忠.论陈望衡环境美学体系的内在逻辑[J].江淮论坛,2015(03):121-126.

  [8]陈望衡.我们的家园环境美学谈[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9]Philip Pearce, Maoying Wu,祝春敏.旅游目的地开发的内生式营销[J].旅游学刊,2013(02):3-6.

  [10]怀忠民主编.文明城市论[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0.

  [11]黄伟先,许科.诗意栖居:城市生态美的哲学思考[J].理论月刊,2014(11):45-48.

  [12]王承慧著.转型背景下城市新区居住空间规划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13]于贤德著.城市美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14]於贤德.深邃智慧与广阔视野凝成的思想结晶:钱学森美学、文艺学思想初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51-58.

  [15]于贤德著.城市美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16](美)DeanMacCannell著,张晓萍译.社会文化与旅游人类学译丛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7](法)埃诺,(法)贝雅埃编.视觉艺术符号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18]王柯平著.旅游美学纲要[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唐灿灿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