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工业园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以珠海市富山工业园为例

2021-06-06 19:55:48 来源: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工业园区是通过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政府行政或市场化等多种手段划出一片区域,创造和改善条件促使大量企业或产业聚集,是一个区域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区和实施工业化的有效载体。工业园区具有资源集聚、企业孵化、技术渗透、示范带动及外围福射等基本功能,它要求企业不断成长并积极进行产业扩张,而这些要求恰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工业园区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工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明确工业园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而且对我国工业园区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珠海被广东省赋予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广东省副中心城市等全新定位,在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日益紧密的背景下,珠海应抢抓机遇,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和实体经济,承担起中央、省赋予的历史使命,这对于珠海来说意义重大。

  一、珠海市工业园发展现状

  (一)基本概况

  目前,珠海市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栏港经济区)、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个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金湾区航空产业园、三灶镇生物医药产业园、高栏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1个保税区和2个省级工业园区(富山工业园、联港工业区)。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市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的重要基地,它有效地促进了珠海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2017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40.01亿元,同比增长6.4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8.9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69.81亿元,同比增长6.1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7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4.88亿元,其中装备投资179.23亿元,技改投资167.66亿元;实现税收总额328.84亿元。园区内规上工业企业806家,比2016年增加29家,在全市占比76%高新技术企业904家,比2016年增加403家,在全市占比约为64%

  (二)产业总体结构和布局

  近年来,珠海市推动实施工业入园工作,新增工业项目100%进园区,园区经济比重逐年提高。与此同时,园区经济效益逐年提升,全市各工业园区在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为珠海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目前,随着珠海市中心城区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功能的提升,全市工业发展重心逐渐由东向西转移,形成了东部高新技术制造组团和西部临空、临港制造组团。东部高新技术制造组团,包括高新区、南屏科技工业园、保税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家电电器、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同时发展集研发、生产、运营功能的科技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传统产业优质化、现代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集聚化,建设珠海科技创新主平台。西部临空、临港制造组团,包括航空产业园、联港工业园区、新青科技工业园、富山工业园和高栏港经济区,落实省部共建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产业带战略,打造空港经济区—高栏港—富山工业园高端制造产业带,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清洁能源、航空航天产业。

  二、富山工业园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经济总体情况

  富山工业园规划总面积152.53平方公里,可供连片开发面积45平方公里,已建成企业超过300家,现有规模以上企业81家,逐步形成了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电气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2017年,富山工业园完成工业总产值312.17亿元,同比增长14.42%。其中,智能家电电器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9.52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1.49%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0.87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2.7%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5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2.33%

  总体来说,富山工业园区虽工业产值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由于基础较差,加之起步晚,仍处于稳步发展阶段,目前其工业发展情况与珠海其他工业园区以及广东省工业园区的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二)现状产业结构

  1.现状产业分类与布局。园区现有生产型企业3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5家、上市公司29家、大型央企5家。园区现状产业类型有家电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传统产业五大类。家电制造产业以格力为龙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设备制造、软件园、电子制品、软件、电子信息等子类;装备制造产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机械制造等子类;生物医药产业是以修正为主的医药制造业;传统产业包括陶瓷制品、家居工艺制品、装饰建材、包装、纺织、五金、造纸及纸制品、石油加工等子类。其中,传统产业类型分布较为零散,企业数量较多,规模大小不一,需进一步整合。

  2.现状各组团产业规模。根据现状产业分布,整个园区现已初步形成了四大产业组团,龙山家电制造组团、富山装备制造组团、富山信息技术组团、雷蛛北装备制造组团。

  3.规模以上企业现状。规模以上企业主要位于黄杨大道以北龙山片区、虎跳门水道东侧、高栏港高速东侧和珠峰大道两侧,呈现大范围分散、小范围集中的特征。同一产业门类的企业在空间上分布散乱,未体现产业集聚性。

  (三)富山工业园发展面临的机遇

  1.政策叠加优势。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广东省装备制造产业带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等政策优势叠加,是富山工业园为代表的珠海工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珠海市科工信局2016年印发的《珠海市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珠海2025规划》),富山工业园区是珠海市“一个龙头、两个重点、三个支撑”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总体空间布局中“两个重点”之一。与“三个支撑”中培育孵化基地(香洲区+高新区)、总部研发基地(横琴新区)和商贸服务基地(保税区+香洲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2.区位优势。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全长约55公里,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从过去3个多小时缩减为目前半个多小时。港珠澳大桥连接的是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可带动周边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通,产生强聚集效应。港珠澳大桥使得珠海成为唯一与香港、澳门同时陆路相通的城市,也使珠海彻底改变交通末梢困局。大桥将给珠海的物流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带来利好。另外,大桥经过万山群岛附近海域,以大桥为载体,可解决万山群岛发展所需要水和电等重要公共产品的市场短缺供给问题,这为珠海开发东部海岛亦提供了新机遇。

  3.二次创业”的良好机遇。当前珠海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市上下形成共识,高度重视发展经济并给予园区和实体经济大力支持。目前,工业园区领导和管理者改革意识提升,为园区企业尽量提供各种便利,进一步做好“栽桐引凤”工作,发挥政府宏观引导作用,采用各种有利措施大力发展园区产业、企业等实体经济,充分发挥园区内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实现工业园区内的分工协同发展,正在走一条产业结构相对合理的园区良性循环之路。

  4.基础良好。目前,工业园区积极推进建设高端、齐全的生活配套设施,积极为大小企业、各行各业人士提供日常生活、业务开展、服务便利的必要场所,营造一个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大环境,包括高质量的学校、医院,高品质的休闲娱乐中心、商业中心,等等。完善园区的“三产”服务功能,抓好园区中心商业街、职工公寓、商住楼盘、学校、金融网点、医院、邮政等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正在持续开展中,员工衣食住行、娱乐购物、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亦在解决中,园区的开发档次和服务水平正在得到全面提升。

  三、富山工业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1.基础配套薄弱。一方面园区道路、管网、污水处理、环境绿化等市政建设项目历史欠账多,园区用地现状多为鱼塘水面,现状路网密度远低于国家标准,交通、供排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亟需完善;另一方面,园区学校、医院、幼儿园、公交、人才房、文体活动中心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严重缺乏,难以满足衣食住行的生活需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能力弱。

  2.可供直接开发利用熟地少。152.53平方公里的园区总面积中,规划可开发利用面积45.66平方公里,2017年可直接开发利用的面积仅1.45平方公里,可供连片开发利用熟地少,大量的土地需要去征收和清场,开展土地清场和青苗补偿工作难度大、任务重。

  3.主导重点企业少。园区工业企业232家,规模以上企业只占35%左右,没有超50亿元产值的企业,超10亿元的企业只有5家。产业门类庞杂,涵盖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家用电器、陶瓷制品、装饰建材、皮革制造、饲料加工等20多个产业门类。具有一定规模的只有以格力系为主的家用电器制造企业、以方正、双赢等为主的电子信息化企业和以中车、瓦锡兰玉柴、太平洋海工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产业现状布局分散,集聚能力弱,难以集中配套和形成上下游产业链。

  4.企业投入弱。许多企业存在投入、产出强度没有达到协议约定数额、开发强度低等情况。目前已开发的建设用地现状平均容积率为0.5平均单位面积产值约为31.4亿元/平方公里。园区目前只有51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园区工业企业总数的比例约20%。除了极少数龙头企业以外,大部分是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自主研发的能力较弱,企业内部技术蓄积缓慢,缺乏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专利数量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5.服务能力弱。园区组建近一年来,相关机构还不够健全、相关专业人才也比较缺乏,部分行政审批和执法监督权限还没有下放,还须市里和斗门区进一步协调厘清,服务园区建设发展和服务企业能力还比较弱。

  6.园区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生态链未建立。目前园区现有企业约3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2家,世界500强企业5家,大型央企5家,上市企业29家。从数量上看,具备一定的规模,但规上企业总产值不到300亿元,经济总量偏小,高新技术企业只有31家,占比仅10%此外受历史土地条件制约,上述企业分布零散,产业布局不够合理,主导产业不够突出,产业特色不够鲜明,未能实现产业集聚发展,难以形成合力和品牌效应。同时,与国内先进地区的产业园区相比,园区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相对较弱,对大型龙头企业吸引力不足。园区的企业孵化、产业加速、产品展示、技术支持、检测认证等产业服务水平也较低。园区尚未形成完善产业生态链。

  7.规模以上企业门类纷杂、分布零散,单位工业面积产值落后。规模以上产业布局混乱、分布碎片化,同时产业类型纷杂,整个园区产业门类达到20个,规模以上企业占比最大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6%),目前发展的几大主导产业只有中车、玉柴几家龙头企业,其它大部分企业技术水平不高,尤其是规模以下企业,很大一部分是技术含量极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总体产值偏低,落后于珠海其他工业园区,低于广东省平均工业园区水平。

  8.园区配套不足,有业无居,产城分离。富山工业园工业用地占总用地的20.58%而现状居住用地仅占总用地的0.65%村庄用地占总用地的18.04%。现状配套人口多依靠周边村庄解决居住问题,呈现出单一型“厂—村”结构,人均用地不足,无法形成配套体系,难以满足新一代产业工人的配套需求,不利于富山工业园未来产城关系的发展。

  四、他山之石

  (一)苏州工业园借鉴新加坡的经验

  1.实行了先进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体制。充分借鉴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科学编制园区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高标准规划设计基础设施,确定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依法从严”的规划管理体制。

  2.形成了亲商高效的客商服务体系。吸收新加坡“亲商”的服务理念,高度重视对投资者的服务,使服务行为符合国际商务活动的通行规则。建立“一站式”服务,精简审批项目,清理行政收费,全面实施社会服务承诺制,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高效优质服务。

  3.建设功能配套的邻里中心。借鉴新加坡社区服务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新型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模式,合理设置服务功能、严格规范服务经营,为社区居民提供一揽子社会公益和生活配套服务,满足居民对商业、生活、文化娱乐等需求,极大优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4.营造市场化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突破传统人事管理的各种束缚,以市场化为导向配置和管理人力资源,集聚各级各类人才。通过网络化的职业介绍、专业化的就业培训、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市场化的劳动力价格和法制化的管理,不断满足园区快速发展的需要。

  5.实施超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经验,采用“教学工厂”的基本模式,通过1—2年的培训,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投资商要求的操作技能,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操作人员,大大缩短了技术人员的培养周期。

  (二)武汉市汉阳区经验

  1.发展产业链,盘活老企业。汉阳区以前是一个老工业区,在城市的发展中,经历了“退二进三”和“腾笼换鸟”之后,实现了“汉阳制造”到“汉阳智造”的飞跃。在此过程中,主要有两个比较好的经验:

  首先是不断发展产业链,做大工业增量。以苏泊尔为例,刚来时,上下产业链不完整。为此,政府和企业一起,加快了上下产业链的引进步伐。目前,苏泊尔每生产一只电饭锅,都由创生公司为其提供不锈钢的压锅坯,日和公司为其提供塑料手柄,湖北巨森公司为其提供玻璃钢锅盖。以东风雷诺为例,园区延伸了方向盘、轮胎等上游产业链,并在黄金口地区和经济开发区、318国道沿线等地设置了销售点;在下游产业链中,将物流、宣传推介、汽车保养、检测、检修等纳入统一规划、系统发展。发展产业链,不仅能让企业“抱团发展”,而且还能做大工业增量。园区认为:在招商引资和助推企业发展中,要像移植树木一样,将上下游产业链的“树叶、树枝”等“连根拔起”再种植上,树木才能茁壮成长。

  其次是盘活老企业,传承“汉阳造”。以金牛管业为例,该企业以前是一家塑料厂,经营惨淡。改制后成立了金牛管业公司。园区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让企业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对技术进行革新。以前企业只有几千万资产,现在每年的销售额已有30多亿元。又如中轻塑机,该企业是一家老企业,已停产多年,厂房设备空置,造成“资源浪费”,为此,园区为其找来10多家企业“谈恋爱”,帮助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收到脱困、引资和增税“三赢”效果。“汉阳造”在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园区不能把“根”忘了,要进一步传承延伸。为此,园区在引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都市工业的同时,要进一步培育、扶持具有本土优势的老企业、老品牌。盘活具有传统优势和特色的老企业,比招商引资带给汉阳的收益更高。对于这些老企业,一定要“放水养鱼、给予充足的饲料养活养大”,借助它们的力量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2.用好存量资源,耐心挖掘身边的“富矿”。作为主城区的都市工业园,黄金口的土地资源是“供不应求”的。几乎每周都有企业找到园区,想要一块土地开厂,园区谢绝了不少。并非汉阳不欢迎这些新朋友,只是园区处在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有限,区里要发展工业,就必须将土地资源用在“刀刃”上。

  与很多地方不同,汉阳的土地不是仅仅留给那些外来的大型企业,园区更倾向挖掘身边的“富矿”,服务好区内“原住民”,用好存量资源,支持他们做大做强,迅速扩大生产。以百威为例,二期工程建设时,汉阳区协助百威产区内的多栋宿舍楼、100多户居民搬迁,为他们在产区附近集中寻找新的住宅,腾出发展用地,引进为百威啤酒配套服务的合兴包装等多家企业,还极力促成相关机构还为其提供贴息贷款。扩产成功后,百威的产能从50万吨增加到100万吨,相当于园区又新引进一个百威厂。类似的情况,在园区的龙头企业身上频频发生,苏泊尔、金牛、亚太均在扩大生产规模,运作二期甚至三期工程。随着这些龙头企业的扩大,园区也形成了连片发展的、沿产业链布局的良好态势。这需要良好的“耐心”,需要对主导产业和发展规划的坚守。2003年,苏泊尔刚进入黄金口都市工业园,汉阳就为企业预留了二期项目用地130亩。过了6年,企业的二期工程才正式启动建设。看上去或许有点“亏”:这些地若给其他企业,可能会更早出效益。但是,园区觉得账可以这样算:到境外或是国外引进一个陌生企业,招商的成本要高很多,成功率还不见得高。而园区培植的这些本土品牌,他们的无形资产,他们带来的产业链集群发展效应,这些都是简单引进另一家企业无法实现的。有时候,很多事情等一等是非常值得的。传统“捡到篮里就是菜”的发展方式,往往会给园区的产业结构和后续发展带来麻烦。

  五、抢抓机遇,高位布局,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如果根基不牢,那么整个经济大厦就会摇摇欲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为园区发展实体经济带来了新思考,指明了新方向,谋划了新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珠海市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的要求,着力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努力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珠海建设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强大引擎。

  (一)合理布局园区产业

  园区的发展应坚持“主导产业优先”的方针,合理推动战略产业、普通产业的有机发展,加快产业布局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各重点园区要合理优化园区空间布局,设定科学合理的准入条件,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效益产出”的要求,有意识、有选择地吸引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加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核心产业集聚区,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体系。同时,积极推动园区之间协作与互动发展,实现市场一体化、环境一体化,降低园区经济运行成本,增强园区的整体实力。园区之间在错位发展、合作共赢上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园区之间可以按生产要素投入比例来分享,这样既可以有计划地引导产业转移,又可以节约企业费用,以获取最佳经济规模效益。要建立园区协作发展的管理体制,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突破行政壁垒,扫除机制体制障碍,营造管理体制优势,为园区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活力。

  (二)积极推进多规合一

  积极推动园区控规全覆盖,确保建设项目有规可依,努力统一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的空间安排,真正实现“多规合一”,做到“一张图看懂园区”。如富山工业园,在2017年底前,已完成近期建设区域的起步区城市设计及雷蛛北、江湾山、中央绿洲等三片控规报批;计划在2018年底前,完成剩余的8片控规编制工作。邀请国内外一流团队系统谋划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晰主导产业类型、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针对工业园区规划管理的特殊性,探索一套适合工业园区发展的规划设计标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探索针对工业园区发展的规划设计标准,适度压缩临路建筑退让空间,集中布置绿化空间和服务设施,分类控制工业、办公、商住建筑风貌,突出产与城差异化的发展特色。提高工业用地集约化建设水平,除特殊生产工艺的产业外,原则上一般项目按照容积率不小于1.5进行控制,并对容积率大于2的项目给予奖励。

  (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

  把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与发挥高校院所的引领作用结合,把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做实创新平台,制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再提速行动计划和系列配套政策,瞄准前沿技术、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高端研发机构,与中科院、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复旦大学等机构合作,主动争取重大创新平台、重大专项落户。办好中以科技投资大会等重大活动,主动对接全球创新资源。二是做强创新主体,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挖掘培育一批“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推动在珠高校向创新型、应用型转型发展,引进更多校本部科技成果在珠海转化。三是做优创新生态,强化人才、金融、知识产权等与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自创区、自贸区三区叠加优势,促进政策共享、优势互补,争取探索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四)开展企业梯度培育

  一是深入实施“十百千”工业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引入第三方机构帮助企业实施工艺改进、设备更新、市场开拓、技术提升等,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领军企业,形成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形成大中小微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生态体系。二是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海陆空+智能制造”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为重点,以建设西部先进制造产业带和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带为抓手,在已形成3个产业集群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工作母机类制造业、通用航空及卫星应用、智能电网设备制造、高端打印设备等4个产值超100亿元产业集群,确保到2020年形成7个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

  (五)全面整备园区土地资源

  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园区土地整备三年工作计划,建立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园区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制,通过收回、收购、拆迁、置换、开发等方式,分期分批推进土地整备,为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如争取上级国土部门的支持,适度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和指标。争取市政府的支持,通过“借”“租”“买”等方式,向相邻区统筹“水田”等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解决近期发展需要。积极探索村集体留用地作为园区生活配套用地,以村企合作开发模式,多渠道、多方式解决村民土地征收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对闲置两年以上的土地依法进行回收,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圈地、炒地行为;对前期建设已经完成,后续建设还在准备阶段的企业,政府部门应该提高投资强度标准、企业应用技术和工艺标准等;对于不符合新投资条件的责令限期整改,无法达标的则要采用回购的方式将土地收回,以保护土地资源。制定一套针对开发园区土地利用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跟踪评价开发园区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率的高低,及时按相应奖惩办法进行监督。

  (六)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围绕园区产业规划,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对新入园的项目执行“双过百”标准(投资强度、产出强度均达到100亿元/平方公里),从规模、质量、投入产出强度、科技含量等方面,对新引进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和论证,把好项目准入源头关。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制定招商引资政策及实施计划,为招商工作提供有效指引,为企业创造全面、优质的营商环境。

  一方面以做大增量为重点,全面加强与开发公司的协同合作,壮大实体经济发展规模。充分发挥PCB产业园的聚集效应,以方正科技、杰赛科技等行业龙头为依托,全力跟踪服务好当前在谈的深联电路、崇达电子等6个投资均超10亿元的PCB项目,用三年时间将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园区第二个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依托格力等具备核心技术的龙头家电企业,积极引进智能环保家电的“补链项目”,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家用电器产业集群。依托岸线、港口、铁路等资源优势,全力打造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及智能制造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制剂及医疗器械方面的知名医药企业,加快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另一方面以做大存量为支撑,全面加强企业服务工作,充分释放园区发展潜力,推动产业从点状突破到集群式发挥。做好方正二期、联鲲生物制剂等28个建设项目的跟进工作,加强各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确保按时序完成建设工作。推动青岛啤酒、天顺风能、先进电子等10家总投资超30亿元的骨干企业于年内启动增资扩产。力促中车、玉柴等龙头项目进一步释放产能,完成投资协议约定的投入、产出强度。全面盘活闲置厂房、低效企业和闲置土地资源,积极开展厂房、土地收储工作,为新项目落地提供发展载体,提高园区土地开发产出效率。

  (七)   完善园区发展环境

  按照现代化基础设施标准,对现有道路、绿化进行系统性改造提升,力争用12年时间快速提升园区环境,打造园区新形象。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启动园区已供地未开工及土地闲置比例较高项目的用地清查,制定清理回收方案,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优先启动园区交通骨干路网建设,短期内建成园区多纵多横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建立功能全面的市政管网系统,有效实现各片区循环连通。进一步完善园区供电、供热、供水、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提升产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实施示范项目先行策略,尽快启动科创中心、邻里中心、孵化器等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学校、医院、文体设施、酒店、商住配套等配套设施建设。结合园区产业布局,逐步启动一批技术支持平台、检测认证服务平台、产业加速器、产品展示平台等产业配套项目,补足产业服务短板。积极与荔山村等村集体沟通,探索村集体留用地合作开发机制,建设一批邻里中心、人才公寓、廉租房等配套设施,实现园区内职住平衡。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海外留学生到开发园区工作;注重引进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以高层次人才带来高水平项目,为高水平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同时,通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快培养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人力资源。

  (八)   大力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要大力推进“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实现行政提速、行政增效,全面落实“一站式服务”“一表制审批”“一费制收费”“一次性办结”,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财政税收、土地供应与流转、人才引进、项目审批、考核奖励等方面给予更优惠的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各园区招商引资竞争力。加快各重点园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区内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主要是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中心和产品检测中心等,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园区投融资机制,建设融资服务和担保服务平台,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建设行业信息交流和发布平台,为企业提供生产资料、产品咨询、人才流动、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建立行业培训机构,为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和技术人才培训提供服务。通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降低园区内企业的综合服务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常颖.促进中小城市园区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一以山东省莱芜市为例[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06):13-15.

  [2]朱洪瑞,赵国鸿,王广凤,尹成立.工业园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研究[J].管理观察201508):173-174.

  [3]王淑卿,李军,郭知利.工业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一以重庆市铜梁区为例[J].201537:50-52.

  [4]朱艳芳,产城融合视角下传统工业园区的配套体系研究一以珠海市富山工业园为例[J].建设科技,20180327-28.


作者:中共珠海市委党校2018年春季学期中青二班第三课题组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