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的城市协同发展

以广州和佛山的合作为例

2021-06-06 19:55:47 来源: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2018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要求广东深化改革开放,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粤港澳大湾区是党和国家优化区域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伟大创举,是粤港澳地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提质升级,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空间载体。广州和佛山的区域合作既有历史基础又有现实需要。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合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勇当“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排头兵的重要课题。

  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广东的重要政治任务

  改革开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前进的总开关。新时代,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需要啃硬骨头,这要求全国“一盘棋”共谋大局。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只有提高政治站位,在中央的部署下敢闯敢试、勇于担当,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才能有所作为,也必将有所作为。

  (一)落实中央部署是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首要政治任务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只有地方服从中央,局部服从全局,才能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改革开放合力,才能攻坚克难。广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好中央部署,并为全国作出示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广东的重要政治任务。广东要立足自身优势,高质量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全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为区域经济深化和制度创新提供经验。

  (二)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重要嘱托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对广东工作高度重视。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到地方考察第一站就选择广东,提出“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向全国发出改革开放不停步的总动员。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腾笼换鸟、凤凰涅”,要求广东继续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批示。2018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新要求。2018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求,总结好改革开放经验和启示,再创改革开放新成绩。这些系列重要讲话一脉相承、层层递进,既反映了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充分肯定,更体现了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殷切希望和使命嘱托,是广东今后的行动指南。

  梳理总结这些系列重要讲话,可以看出,新时代中央对广东的任务部署一直很清晰,就是要求广东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一方面,广东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就是要求广东发挥创新高地优势,率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全国走向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广东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就是要求广东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先试先行。这两方面的要求,正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国内经济转型攻关和国外逆全球化两大难题的应对之策。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压力下,广东能否率先破局就显得至关重要。

  (三)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是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的前提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到来,承担这些历史使命的不仅是广东,而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要把握这一重大战略机遇,首先要准确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我们认为,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深化认识粤港澳大湾区,必须突出其三个定位。

  首先,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创新资源集聚中心。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三大经济增长极,由北向南构成了中国的区域经济版图。与其它两大区域相比,无论是从产业结构还是要素集聚角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都是中国的创新高地。只有粤港澳大湾区有基础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走在全国前列,有能力做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领头羊,承担引领全国突破产业转型难题的重任。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性的城市群,必将不断集聚全球的创新资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粤港澳合作的重点。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是对外开放升级的重要窗口。四十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由广东依托毗邻港澳优势,“杀出了一条血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广东条件充沛、基础很好,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机遇,在构建开放型经济型经济型体制上走在全国前列。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正面临着逆全球化的挑战。粤港澳大湾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支撑区域,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将在对外开放升级上继续“杀出一条血路”。

  最后,粤港澳大湾区是深化“一国两制”的实践示范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特殊政治定位。“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税区”的复杂形势,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来讲,既是挑战,也是优势。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否继续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红利,取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的制度创新程度。而这种制度创新,将在更广的地域、更深的领域继续产生影响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道路。

  二、深刻领会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佛深化区域合作的重大意义

  20177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正式签订,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已走向实践。20181023日,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粤港澳大湾区推向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区域经济的重要部署,关键是粤港澳三地城市间的合作深化。广州、佛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城市,应进一步深化合作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

  (一)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立足全局的区域经济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旨在对内整合优化各城市资源,对外形成合力参与国际竞争,从而辐射整个大华南地区,带动全国在全球化背景下获得竞争优势。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湾区是一种滨海经济形态,通常在地区乃至国家发挥着重要的引领性作用,例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这三个国际一流湾区都是世界级的金融中心、服务中心、航运中心、创新中心。[1]从国内发展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地区共同组成了国家的经济区域布局,是华南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同时,湾区普遍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引领性[2],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最主要的枢纽,在战略上与“一带一路”倡议紧密对接,是我国形成对外开放型格局,构建开放新体制的重要载体。[3]此外,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两种制度、三种关税区、三种法律,承担着保障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帮助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历史使命。粤港澳大湾区的探索,对我国“一国两制”的制度创新,乃至对实现祖国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粤港澳大湾区的本质是城市群的一体化融合发展

  学术界通常将粤港澳大湾区界定为“9+2”模式,即珠三角九市加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自港澳回归后,粤港澳三地的合作从民间、市场为主转向了政府协调、市场导向、民间推动等多方面共同发力。[4]尤其是CEPA的签订和不断深化,以及广东的“先试先行”政策,使粤港澳三地的合作从经贸关系上升到制度全面融合。在粤港澳合作初期,主要是由于要素价格差异,主要由市场企业推动经济合作。发展到制度性整合阶段,需要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打破行政壁垒,突破制度瓶颈。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历程来看,重要的是粤港澳三地合作关系的拓展和深化,这才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核心与实质。[5]也就是说,粤港澳大湾区的本质是城市群的一体化融合发展,这种融合不仅是珠三角和香港、澳门的融合,也包括珠三角内部不同城市间的融合。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符合巴拉萨Balasa提出的经济整合理论,即区域通过经济整合程度的不断提高,从而实现经济一体化、要素一体化、政策一体化等变化。[6]

  (三)广佛合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世界一流湾区发展新潮流都是从单一城市向城市群转型,这种城市群不是行政统一,而是以几个核心城市,带动一系列中小城市共同组成的密切联系的城市群。[7]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在空间结构上表现为显著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和三级圈层结构特征,主要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带动周边城市群发展,这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世界湾区发展潮流。[8]从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布局来看,依托现有交通体系,可形成“广佛”与“深港”一体化两大枢纽,作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两大引擎。对粤港澳大湾区而言,要以广州、深圳、香港等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周边城市群,打破行政壁垒,深化内部合作,释放各城市活力,促进整个大湾区的涅腾飞。这其中,广州、佛山两座城市自古唇齿相依、文化相通、人员往来密集,且二者产业互补性强、合作基础扎实、合作前景可期,将会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广州作为全国重要中心城市,佛山作为全国制造业一线城市,广州和佛山将在更大的市场和空间内发挥各自禀赋优势,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一方面,广州可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另一方面,以“广州—深圳—香港”为主要节点的区域创新走廊是未来大湾区的增长新动力,广佛合作将为这一创新走廊提供实体经济根基,以支持服务贸易发展和科技创新,为全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三、积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佛深化区域合作的历史机遇

  广州和佛山自古以来地域相邻,文化同根,语言相通,政通人和。2008年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强化广州佛山同城效益,开启了广佛合作的历史篇章。粤港澳大湾区的落地,为已经推进多年的广佛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广佛理应积极把握,再创合作新局,携手打造世界级超级城市。

  (一)广佛深化合作有良好基础

  广州和佛山同属广府文化,地处珠江口岸,在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处在同一行政建制之内,广佛合作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血脉联系。改革开放后,同为先行地的广州和佛山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依靠市场机制和民间组织密切来往,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在《规划纲要》出台后,广州和佛山政府尤为重视推进两地区域一体化工作。早在2009年,广州、佛山两地政府就共同签署了《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协议》,标志着“广佛同城”的正式启动。2016年底,佛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广佛同心”参与全球竞争,携手打造超级城市。从“广佛同城”到“广佛同心”,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更为深远。在广佛两地政府的推动下,不仅在经济一体化上取得成就,而且在市民服务、服务资源共享共通上取得突破。如今,广州和佛山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上海,面积、人口和上海差不多,已经是一个超级城市的体量,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未来,广州和佛山将10条地铁线与广州地铁互联,加强在智能装备、汽车制造、文化教育、社会治理、政务服务等领域合作,这将极大促进广佛两地实现全方位的一体化。

  (二)广佛深化合作有客观需要

  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州和佛山深化合作还有现实的客观需要。从国家层面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曾分享了国际产业转移红利,是全国制造业发展的领头羊。然而,这种红利正在逐渐消退,我国制造业正面临以工业4.0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亚非发展中国家低生产要素成本的双重压力。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代表的城市群,能否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突围,是我国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关键。广佛深化合作,同心参与全球竞争,共同拥抱粤港澳大湾区,是应对国际市场挑战,为全国提供“三个支撑”的现实选择。从广州和佛山自身发展层面来看,广佛两市经济联系历来密切,产业互补性很强,深化合作是发挥产业互补优势的需要。[9]佛山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市,仍然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现代产业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挑战,亟需粤港澳大湾区给予科技创新、高端服务和资本的支持,这正是广州所能提供的。广州的商贸服务业优势明显,但也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如果能利用好佛山制造业作为载体,着力打造国际航空、国际航运、国际科技创新三大枢纽,将在产业链上更完善,激发和提升两个城市的活力和竞争力。

  (三)广佛深化合作面临新的契机

  广州、佛山的合作是随着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的,现正面临着新的合作契机。从2008年的《规划纲要》到今天粤港澳大湾区深入推进,广州、佛山的合作空间更为广阔。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广州,需要更大的城市空间和经济体量以建设全球城市。作为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的佛山,需要高端生产要素的支持以破解改革难题。粤港澳大湾区将为广州、佛山的发展提供所需平台,两地之间的合作也将持续深化,表现为合作内容上的拓展和细化。在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下,广州、佛山的合作已从初级阶段迈向高级阶段。二者的合作内容已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人文交流、生活交往上的“同城”,而是寻求产业上的“同心”。“广佛同心”加强产业合作,形成国际竞争力,是共同拥抱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课题。广州的国际商贸、汽车制造、移动互联网、教育、房地产、金融业等基础雄厚,而佛山在建筑陶瓷、金属加工、家具电器、服饰服装等制造业上优势明显,二者在产业禀赋上互补性强,产业合作将提高生产效率、释放生产力。

  四、夯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佛深化区域合作的对策建议

  区域一体化的成功,重点在于能否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使各地区产业实现融合并带动要素、市场、制度、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融合。与之相应,地方政府则要从竞争模式转为合作模式,共建面对外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广佛需立足实际乘势而为,深化两地区域合作。

  (一)  广佛同心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交通基础设施是促进城市间资源要素流动,实现一体化的硬件保障。广州和佛山要着眼于城市之间的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地下轨道建设,拉近两座城市间距离。佛山要积极对接广州航空枢纽、航运枢纽战略,加强与白云机场、广州南站以及南沙港等客货运枢纽的联系,实现广佛交通一体化,和广州一起承担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枢纽角色。目前在佛山布局的省级两大交通枢纽有佛山西站和珠三角新干线机场,还有多条地铁同时在建,佛山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将极大提升高端要素流动,提升佛山城市品质。此外,在高铁时代背景下,广佛可共同打造成为华南地区的轨道交通枢纽,以高铁为“媒”,凸显先发地区对后发地区的拉动效应,对整个华南地区产生辐射效应。[10]

  (二) 广佛同心加快优势产业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从区域性湾区向国际大湾区的跨越和升级,就要在湾区深度融合与协同分工上取得新的进展,具体的实现路径包括推动一体化深度融合、打造特色化协同体系、构建自由化要素流动保障以及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等。产业互补性强是广佛深化合作的基础和优势,但要在全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前列,必须要在现代产业体系上加强合作。要加快促进广州金融、会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与佛山制造业的融合;加快促进广州房地产产业与佛山陶瓷、金属等建材产业的融合;利用广州国际贸易中心的平台,使佛山制造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发挥广州电子商务优势,推动佛山制造业的“互联网+”发展。

  (三)  广佛同心共建国际科技创新高地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城市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决定了我国经济能否转型成功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产业作为实体支撑,需要人才作为智力支撑。这就要求广佛在深化合作的过程中,将广州的科研人才、金融服务等创新要素和佛山的制造业优势互补,使“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转变,共同打造先进制造业,使广州和佛山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枢纽。此外,广佛要加强与香港在创新方面的合作,突破制约粤港澳三地发展合作的关键制度因素。[11]要利用好香港国际商贸中心的优势,拓展广佛先进制造业的海外市场,并借助金融市场和大学科研力量,共同打造国际科技创新高地。

  (四)  广佛同心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共享机制
由于广州和佛山分属不同行政区域,两地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和机会主义行为导致广佛同城化难以深入进行并陷入困境。[12]广佛两地要打破行政壁垒,在体制机制上创新,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合作提供示范。尤其是在公共服务领域,广佛要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共享机制,以促进两地实现“人”的融合。要通过统一规划、合资共建、数据互通等方式,实现广州、佛山软环境的一体化,使两地居民能够共享医疗、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使广州和佛山的高端人才能够相互流通。以此为基础,加强广州和佛山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竞争力和高端要素聚集力。

  (五)广佛同心打造国际旅游交往中心

  广州、佛山文化一脉相承,同是历史文化名城,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中心的不二选择。有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作基础,广州和佛山应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在国际交往舞台中扮演更重要角色。要以国际会议为抓手,积极参与并争取承办国际顶级会议,拓展广佛的“朋友圈”。要以文化交流为载体,加大广府文化的传播力度,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定期举办国际文化节向世界展示广佛魅力。深入挖掘广佛的旅游文化资源,打造吃、住、玩、购合一的广佛旅游胜地,培育国际消费中心。

  参考文献:

  [1]申明浩,杨永聪.国际湾区实践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J].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17(07):9-13.

  [2]吴思康.深圳发展湾区经济的几点思考[J].人民论坛,2015(02):68-72.

  [3]申勇,马忠新.构筑湾区经济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01):83-91.

  [4]钟韵.粤港服务业创新合作:制度与平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10.

  [5]李立勋.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若干思考[J].热带地理,2017(06):757-761

  [6]BELAA.BALASSA.ThetheoryofEconomicIntegration[M].IondonAllen&UnwinPress,1961:241.

  [7]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课题组.以“双转型”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J].开放导报2017(04):7-12.

  [8]彭芳梅.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经济空间联系与空间结构J经济地理,2017(12):57-64.

  [9]梅伟霞.广佛同城的发展条件和障碍分析[J].特区经济,2009(10):54-56.

  [10]广佛肇党校联合课题组.高铁时代的广佛肇一体化发展[J].探求,2016(01):5-13.

  [11]钟韵,胡晓华.粤港澳大湾区的构建与制度创新:理论基础与实施机制[J].经济学家2017:50-57.

  [12]叶祥松,彭良燕.广佛同城化的博弈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1(02):62-67.


作者:康达华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